【摘 要】目前計算機技術輔助下普通話測試已經基本普及,本文主要分析新時代高校普通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改革建議。
【關鍵詞】普通話教學;計算機輔助測試;對策研究
普通話課程是一門語言表達技能訓練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地運用普通話的表達能力。從1994年教育部實施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以來,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普通話課。高校作為培養(yǎng)區(qū)域性高級人才的場所,理應成為地方推廣普通話的重要陣地,擔任起為地方推廣普通話的重任。計算機輔助PSC的模式是在計算機技術輔助下測試普通話水平高低的現代化方式,具有明顯的其科學性、規(guī)范性、高效性、反饋性和導向性。計算機輔助PSC,是PSC形式的重大改變,標志著PSC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但由于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尤其在2010年7月,我國全面推行計算機輔助PSC的模式后,高校學生的PSC成績和通過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普通話測試手段方式的改變,使普通話教學面臨新的挑戰(zhàn),也促使普通話教學必須進行相應的變革。普通話教學效果不佳,分析原因除了計算機測試軟件的“鐵面無私”外,更多的還應從學生和教學的角度進行分析,以找準對策。如何提高普通話教學的有效性?是高校和師生教育學習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一、高校普通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的不明確,甚至一些高校把普通話教學狹隘地等同于普通話測試培訓。有些學院開設普通話課程僅僅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達到國家要求的高校的畢業(yè)生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二級乙等及以上水平。
2.普通話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相當落后。高校普通話教學目前大多還是采用班級授課制,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師授課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主要實施全面系統及較為固定化的普通話教學,在我們調查的高校普通話教學中,86%的教師都是先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分析,然后發(fā)音朗讀示范,學生做相應練習訓練,最后老師指正。教師難以針對每位學生糾正其發(fā)音問題,導致普通話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高。
3.普通話教學設備不完善,缺少必要的普通話教學硬件和教學軟件。高校沒有專門的普通話語音室和口語訓練教室。普通話教學中對相關學習軟件和網絡資源利用率不高,實驗與演示方法難以表現,致使普通話教學效率不高。
4.師資力量薄弱,數量較少,專業(yè)水平有待提高。普通話水平高的教師不一定能夠上好課。部分普通話教師不是語言學專業(yè),對普通話教學認識不深,缺少必要的在職進修和培訓。
5.普通話語境氛圍不濃厚,學校和學生對普通話學習的重視不夠。為提高目前高校普通話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掌握具體的教學方法,還要從教學策略上對具體的教學方法作宏觀調控,從而使普通話教學真正達到有效乃至高效。作為中職校的普通話教學,教師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中的學生、教師、教材與管理等重要因素,認真加以分析與研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極大地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相應的普通話教學策略及改革建議
1.學校明確教學目的,端正學生學習普通話的思想。高校普通話教學不等同于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學生學習普通話也不僅僅是為了通過普通話測試或那普通話證書。高校普通話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學習、訓練,提高大學生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達到既掌握普通話的語音系統,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等級標準,又能說好、用好普通話的目的,即在實際工作和交際中熟練優(yōu)雅地運用普通話。
另外教師在教學指導思想上,還應對學生明確學習普通話與方言不矛盾,同樣重要。方言也是很美的,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對語言的敏感度所提高,更有助于其他語言包括對方言的理解和學習,增強對母語的熱愛。
2.課程采用必修加選修相結合的模式。課程設置上除了必修普通話課程,還要有普通話選修課做補充。除了在師范教育、旅游、外語、廣播、影視等對普通話要求較高的專業(yè)開設必修普通話課,我們還會設置全校普通話選修課,供一些自愿提高普通話水平的學生學習。選修普通話課,根據學生普通話水平和方音特點,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級進行分班教學,制定分級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針對每位學生的不同發(fā)音特點,因材施教,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普通話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3.分級分班教學法。在大一新生入學考試中加入普通話測試,為普通話分級分班教學,提供分級依據。利用計算機輔助技術和普通話測試軟件,對新生進行普通話測試。隨著計算機輔助測試的普及,高校對新生進行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測試簡單易行。統計測試結果,根據測試結果和不同專業(yè)要求對每一位大一新生提出相應的普通話學習建議。學生根據自己普通話水平和建議,在初級、中級和高級中選擇適合自己級別的普通話課程學習。
4.充分利用先進信息化教學軟件,進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教學。我們充分利用語音室(原主要練習外語)和先進的智能語音技術,建設普通話語音室和口語訓練教室,進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教學。采用課上多媒體教學與課下網絡學習平臺及普通話學習軟件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不斷學習和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先進的智能語音技術,用圖片、音頻、視頻、錄音并分析等進行多樣化的互動形式,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準確的獲取普通話語音信息,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發(fā)音存在的問題,更好的掌握發(fā)音要點。在課余時間充分利用各種普通話測試和學習平臺,例如各種普通話學習AAP(手機應用軟件):普通話練習室、普通話測試、普通話學習、普通話發(fā)音測試等等手機應用軟件,還有如暢言網等等非常專業(yè)的普通話測試和網絡學習平臺。積極運用QQ、微信等網絡溝通平臺。隨時分享普通話學習資料,及時交流學習心得,鼓勵學生在平臺上發(fā)布語音作業(yè),直接進行語音指導。這樣既提高了普通話教學的有效性,有能提高學生學習普通話的興趣。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普通話相關活動,營造濃厚普通話氛圍。提高大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僅僅依靠開設普通話課程是遠遠不夠的。高校在主要的公共場所張貼懸掛“請講普通話,請寫規(guī)范字”等普通話宣傳標語,提倡在校園中說普通話。組織豐富多彩的演講辯論等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普通話水平的課外活動和教學實踐活動。在高校校園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普通話語言環(huán)境。這樣既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普通話學習氛圍,又有利于提高全校學生整體的普通話水平。
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高校普通話教師更應積極搭建與學生自主學習普通話相適應的學習平臺,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真正促進高校普通話教學健康高效實施。
【參考文獻】
[1] 王麗潔.高校普通話教學策略研究[J].新校園. 2017.(7)), 81-82.
[2] 劉敏.關于全媒體時代的普通話教學與創(chuàng)新[J].教學研究,2016,(12):222.
[3] 封麗華.高校普通話課程教學的探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