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英姿
摘要: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本文結合化學課堂教學實踐,分析了中職學困生正能量缺失的某些現(xiàn)象及形成的心理因素,提出了促進其轉化的相關應對策略。
關鍵詞 正能量 中職生 課堂教學
啟而不發(fā)沉悶的課堂氛圍,盲目的從眾思維;復制痕跡明顯的課后作業(yè);過多留白的試卷,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為這樣一些現(xiàn)象所困擾。誠然我們可以把這一切歸結為學生學習惰性嚴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知難而退的不良學習行為的外在表現(xiàn),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了中職學生學習活動中正能量的缺失。
正能量是積極的能量、正向能量,引申義為一切給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正能量傳遞的是一份積極的心態(tài),能讓不良情緒釋放干凈。當我們的內心充滿正能量時,內心蘊藏著的自信、豁達、愉悅、進取就會在我們身上盡情的表現(xiàn)出來。而與此相對的是負能量,它帶給人消極的情緒,當負能量占據(jù)優(yōu)勢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就極為暗淡。
1構建正能量課堂的必要性
1.1中等職業(yè)學校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課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及今后的發(fā)展和成長。然而駐足中職課堂,我們卻常會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講解滔滔不絕,學生聽課趴倒一片;這邊老師提問充滿期待,那頭學生解答一臉迷茫。究其原因,我們的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學生被動接受的簡單認知層面。課堂教學缺乏生命活力,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被師生淡化了。
1.2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
受傳統(tǒng)教育思維的影響,職業(yè)學校學生大多是應試教育下的“失敗者”,大部分家長也是出于無奈讓孩子接受職業(yè)教育,初中時曾抱以的滿腔期待與關懷已不復存在。這樣的環(huán)境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消極心理。同時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了他們對自我學習能力的否定。帶著挫敗感進入職校,很多學生抱著混日子的心態(tài)進到課堂,這不僅影響學業(yè)成績,還會影響健康人格的形成。
因此作為教育主陣地的課堂教學有義務喚起學生心中的正能量,幫助學生從學科教學中體驗和環(huán)境和諧成長的幸福感。筆者結合自身的課堂實踐,在化學教學中對如何構建正能量做了一些探索。
2構建正能量課堂的途徑
2.1營造情感氛圍,滿足尊重需要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只有當個體的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獲得滿足時,個體才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格。為此,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于體驗成功的寬松的心理安全環(huán)境。輕松和諧民主的情感氛圍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幽默風趣的授課風格,豐富淵博的知識面,無不感染著學生的求知欲。課堂中教師一個親切的微笑 ,一個賞識的眼神;面對偶爾教學失誤時一句坦誠的致歉都會在學生久失尊重關懷的心靈中激起積極的情感體驗。大部分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弱,常有意無意制造事端,面對突發(fā)課堂秩序的混亂,適宜的處理辦法是冷熱相濟,冷在課堂,熱在課外,以淡化的方式化解沖突。教師寬廣的胸懷讓學生學會愛與寬容、被尊重與對他人的尊重,努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chuàng)造的潛能開發(fā)出來。教師的賞識引領學生走向成功。
2.2創(chuàng)設參與空間,滿足實踐需求
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是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的一種重要品質,在參與中主動求知、探索,在參與中發(fā)展完善能力,體現(xiàn)自我價值。因此課堂教學中必須注重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多方位多渠道創(chuàng)設參與空間。在化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好實驗課的育人功能,針對演示實驗學生往往只看熱鬧,達不到操作技能的規(guī)范要求這樣一種現(xiàn)狀,教師可以對那些沒有太多安全問題的演示實驗,改由學生示范、學生評價。學生經歷預習、競爭操作、自評、互評等學習活動,達到了認知的最優(yōu)化。如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實驗,通過他們的示范操作,學會了準確稱量、攪拌、引流,定容等基本操作,在親身參與中體驗到了動手的樂趣,學會了觀察評議、學會了尊重別人的付出,增強了自我反思意識。另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學生講臺還課,以師生角色互換這種形式,在實施獎勵機制的基礎上,采用上講臺三分鐘還課,能促使學生做好復習歸納,在其具備的能力范圍內借助課堂這個有著獨特的秩序與文化的社會群體壓力,抑制其學習的惰性,給學生搭建了自我實現(xiàn)的舞臺。
2.3變革考評機制,欣賞個體價值
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紙筆考試成績依然是衡量學生優(yōu)劣的不二標準。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以一卷成績論成敗必定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陰影,很可能成績單上因為一個刺眼的分數(shù)就摧毀了學生對一門功課的信心與興趣。因此學生成績評定更要遵循發(fā)展性與整體性原則。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基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行為和表現(xiàn)進行,注重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互動性、情感性。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是否真正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和內容。在成績評定時遵循三個原則:其一是學生的自評與他評的結合,其二是定性與定量評價結合,其三是過程與結果評價結合。 “學習效果”等可以側重于定量評價, 對“學習狀態(tài)”則側重于定性評價。并把預習反饋、課堂筆記及學習心得、作業(yè)完成情況、學習小組總體表現(xiàn)等都納入考評,使學生真正走出“自我無能感”的心理陰影,體驗自我實現(xiàn)的快樂 。
面對信息時代成長的一個個燦爛的生命,切實把握好教育的結合點和切人點,構建正能量課堂,讓綠葉也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是我們成功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章友良.激發(fā)情境“正能量”構建高效數(shù)學課堂[N].江蘇教育報,2015-03-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