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智慧
【關鍵詞】 美術教學;幼兒;綜合能力;現狀;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1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138—01
美術活動是指通過繪畫、手工以及欣賞等內容,并通過多種藝術表現方式展現對美的表達。但近些年來,我國學齡前兒童普遍存在想象力匱乏、動手能力差、創(chuàng)作力較弱、缺乏審美觀等諸多問題,其原因是幼兒美術教育中存在問題。幼兒美術教育重點在于讓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喜歡美術創(chuàng)作,提升其想象力、動手能力、審美觀??梢?,美術活動在幼兒教育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當前幼兒美術教育的現狀
在幼兒美術創(chuàng)作中,幼兒受到成年人思想的制約,使美術繪畫和其他藝術創(chuàng)作中缺少對事物的理解和不拘一格的想象。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全世界排名很低。在幼兒的藝術活動中它不僅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阻礙了幼兒的動手能力。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現在的幼兒美術教育缺少對幼兒審美評價的教育。
不一定成為藝術家,但要會感受藝術之美,欣賞藝術作品。對于幼兒來說,應從小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要能分辨善與惡、丑與美,但這恰恰是他們缺乏的,這種種問題正是當前幼兒美術教育的現狀。
二、影響幼兒綜合能力發(fā)展的因素
1.單一的教學內容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過于單一,幼兒教師都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學大綱制訂教育計劃,但教學內容過于單一,缺乏新意,讓幼兒只是單純地繪畫或者是單純地做手工,缺乏新意。幼兒需要的活動材料也略顯單一,教師對幼兒提供最多的美術材料就是圖畫紙、水彩筆、油畫棒等簡單基礎的繪畫工具。僅僅利用這些單一簡單的材料會有局限性,會使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不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試問僅僅給一支筆、一張紙,做為成年人的我們又能創(chuàng)作出怎樣的藝術作品呢?更別說讓3-6歲的幼兒有什么新穎的創(chuàng)作。
2.刻板的教學方式
幼兒教學方式大多采取了觀察結合法、示范法,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同樣缺乏新意。隨著課時的增加,教師不由自主地會形成自己所固有的教學模式,幼兒長期在同一種教學方式下受教會產生疲倦感,對美術課也容易失去興趣。同時在美術活動中,更多的是以教師示范、幼兒來模仿的授課方式進行。這種授課方式雖然可以讓幼兒完成美術作品,鍛煉幼兒的觀察力和模仿能力,但我們要知道模仿力是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我們過分追求了教學結果卻忽略了教育中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自身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更不利于挖掘幼兒的潛力。
三、對策
1.通過美術活動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提高其創(chuàng)造力
美術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應重視幼兒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因為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后幼兒的感性認識就能得以提高。教師應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美術環(huán)境,讓幼兒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并積極參與美術活動;還要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美術素材,讓幼兒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使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成為活動的主體。
更要給幼兒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讓幼兒的想象力得到發(fā)揮。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隨心所欲地想象。如在繪畫活動“太陽樹”時,可讓幼兒互相合作。知道太陽有七色光芒,這時幼兒就會選用不同的顏色畫出不同的太陽。幼兒還會展開豐富的想象,而裝飾不同的太陽形象對于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
2.通過美術活動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感受力
《指南》中指出讓幼兒走進大自然、多與大自然接觸,觀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在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等方式來表達美的方面,如顏色、形狀、形態(tài)等,促使幼兒身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對美的感受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都有所提升。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他們對美的印象和感受,不僅能進一步感受和理解美的事物,而且能使幼兒在追求美、理解美、表達美的過程中全面發(fā)展。
3.通過美術教育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美術教育是藝術陶冶的教育。幼兒美術作品既能體現幼兒的天真爛漫,又能反映幼兒的不同個性。教師要利用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學會克服困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美術活動中教師還要及時對幼兒的作品給予肯定表揚,讓幼兒感興趣,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