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英
【關鍵詞】 歷史教學;歷史情境;歷史圖片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188—01
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于親。 ”可見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教師在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互動課堂時,一定要盡量還原歷史的原貌,遵循科學性的原則,讓學生有“眼見為實”的感覺,同時,鼓勵學生積極融入生動的歷史情境中,學會區(qū)分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
一、將歷史圖片作為“探究性學習”的載體和平臺,增強課堂的生命力
歷史插圖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了形象、鮮明的材料,并且對課本中的文字性內容起到了有效補充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插圖,最大限度地捕捉圖像信息,借助豐富多彩的插圖材料,引導學生們進行主動探索,幫助其準確地認識到所學內容的歷史背景,進而在對歷史情境的體驗過程中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斷,最終達到對學生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16課《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時,課本中呈現(xiàn)了“張騫出使西域辭別漢武帝圖”。首先,認真觀察是解讀歷史圖片的基礎,學生不僅要觀察圖片中所呈現(xiàn)的事物,更要對人物的衣著打扮、面部表情、姿態(tài)等進行仔細觀察。其次,在對圖片進行認真觀察后,聯(lián)系所學知識,獲知圖片反映的時代背景、故事內容和歷史價值。最后,根據從歷史圖片中獲得的有效信息,編演小品再現(xiàn)歷史。當然,除了編演小品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以圖說史”“編輯歷史小報”等多樣靈活的方式來達到相同的教學效果。
二、巧設問題情境,加強互動交流
對于初中歷史課來說,巧設疑問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而問題的設計則必須在依據課程標準的同時,還要具有討論性,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要能夠充分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智能,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知識,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在此,筆者以北師大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0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為例,在對教材重新整合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請你任選諸子百家中的一家,并說出他們的思想主張。在面對這種開放式的問題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便不再停留于單純的記憶層面,而是更加注重對課本知識的學以致用和融會貫通。而當學生深入了解了諸子百家的思想后,作為教師,還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用諸子百家的思想展開一場大討論:如果你犯了錯誤,你希望老師用哪家思想管理比較好,并說出你的理由?對此,有的學生選擇法家思想,理由是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小到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大到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都需要切實遵守,這樣才能有效地詮釋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有助于維護社會安定。還有的學生選擇儒家思想,理由是學生犯的錯誤可以通過說服教育讓他改正,人無完人,孰能無過,只有在思想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才能徹底地改正錯誤,取得進步??傊ㄟ^以上教學設計,教師可以有效地將歷史問題情境化,歷史現(xiàn)象生活化,并通過學生的精彩回答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從而幫助學生將歷史知識轉化為自己的一種生成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創(chuàng)設以歷史人物為主線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歷史,提升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以人物的故事或情境為載體,為學生精心設計一個個鮮活的展示舞臺,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氛圍,體驗歷史情感,認識歷史本質。而教師以所創(chuàng)設的歷史人物故事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口,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對歷史發(fā)展的線索進行分析。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22課《北方的民族匯聚》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用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作為貫穿整個故事情境的主人公來創(chuàng)設問題:木蘭的困惑一:聽村子里的老人說,我們原來是生活在山里的,為什么現(xiàn)在生活在平原?原來我們是游牧,現(xiàn)在怎么種起莊稼來了?木蘭的困惑二:經過十二年征戰(zhàn),木蘭終于回到闊別已久的北魏都城平城。木蘭來到朝堂覲見天子,孝文帝為了以示親切,用濃重的家鄉(xiāng)話(鮮卑語)噓寒問暖,之后以拓跋宏的名義下詔書賞賜木蘭許多財物。木蘭回到家里,穿上她的舊服(胡服),把在戰(zhàn)場上結下深厚友誼的漢族青年介紹給父親。她的父親為維護鮮卑族血統(tǒng)的純正,堅決反對兩人的交往。木蘭非常傷心……木蘭的結局:木蘭和漢族男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她們的生活會發(fā)生哪些變化?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教師可以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內容、影響有效地融入到情境之中,沒有夸夸其談的說教,學生隨著故事的發(fā)展便可以一步步地熟悉課本知識點,理解歷史現(xiàn)象,原本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鮮活起來,表現(xiàn)出極強的生命力。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