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慶豐
摘 要:甘孜州白玉縣城區(qū)第二完全寄宿制學校優(yōu)化體育器材、豐富“大課間”活動、定期召開運動會、組織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四個陣地結合學?,F狀形成獨有的校園體育文化,促進了學校德育發(fā)展,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校園體育文化;體育器材;“大課間”活動;運動會;學生社團
一、國家背景
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fā)〔2007〕7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fā)〔2012〕53號)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民族地區(qū)學校加強學校體育文化的形成,學校德育工作應開展好體育鍛煉活動,推動學校體育科學發(fā)展,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實踐性措施
二完小通過長期的摸索形成:“不能錯過兒童的成長期,不能荒廢兒童的成長資源”的“成長”校園體育文化,通過優(yōu)化體育器材,豐富“大課間”活動,定期召開運動會,組織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四大陣地來實現“成長”文化。
(一)優(yōu)化體育器材使用
民族地區(qū)體育課的內容基本以“放羊式”和“體能訓練式”為主,體育器材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很多器材不是用壞的而是放壞的。
1、利用好現有的器材
以現有的器材為基礎,分年段開設體育教學內容。低段開設田徑、跳繩、踢毽子等趣味性強的體育教學內容;中段開設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排球等具有趣味的競技團體合作的基礎性體育教學內容;高段開設拔河、籃球、足球、排球等競技性強、難度高、富有挑戰(zhàn)性的體育教學內容。
例:二年級跳繩單元單元設計。
階段一:學習四個跳繩方法(單人正向跳繩、單人反向跳繩、雙人相向單繩跳繩、單人交叉正向跳繩)。
階段二:班級四個跳繩方法分年齡段比賽。
階段三:年級四個跳繩方法分年齡段比賽。
階段四:學生自主研發(fā)跳繩方法展示。
2、自主研發(fā)器材
利用現有的資源自主研發(fā)器材。
例:四年級“棍球”項目。
器材制作:用廢棄的木棍(如:用舊了的掃把棍、拖把棍)一頭用膠帶綁一易拉罐做成擊打棍,用費報紙揉成團外用膠帶纏繞做成球,用廢棄的紙箱做成球門。
規(guī)則:兩隊進行對抗,一場分上下半場,每半場15分鐘,中間休息5分鐘。場地為籃球場地。每隊上場5人,每人各持一根擊打棍,以把球擊打進對方球門多的隊伍勝利。球只能在場內進行擊打,一旦出了邊線交換球權。比賽中不能出現用擊打棍頭以外的擊打棍和身體任何部分接觸球。場上隊員不得推、拉或者用擊打棍擊打對方球員的行為出現。如出現視為犯規(guī),交換球權,情節(jié)惡劣的直接發(fā)出場。
3、根據現狀引進器材
因藏區(qū)一般處于高原地區(qū),這里風大,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不適合在高原室外開展,學校普遍沒有室內運動場地。故可考慮引進一些受刮風影響小,適合在學校開展的項目,如:短式網球等。
通過優(yōu)化體育器材,豐富學生的體育課程內容,用不同的運動項目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以學促練,以玩代練,及夯實基本身體訓練,又提高技術技能。在兒童的成長關鍵期給予他們最好的運動資源。
(二)豐富“大課間”活動
民族地區(qū)多數學校都開設“大課間”活動,而且時間充足,但是內容枯燥,多數就是做一套廣播體操,然后學生自由活動。二完小在2014年初針對此情況,根據學校人均運動場地達9平方米,現有的體育器材,對學校的“大課間”活動做出了如下改革:
階段一:嘗試改革,讓全校師生熟悉“大課間”活動內容和流程。
階段二:在全校師生熟悉“大課間”活動內容和流程的情況下,加入評價。
階段三:將“大課間”活動形成學校經典課程。
白玉縣二完小“大課間”鍛煉流程
集合整隊→隊列隊形練習→廣播操舞練習→集體身體素質練習→分年級跑步或跳長繩練習→放松練習→組織學生有序上廁所返回教
二完小在“大課間”只有廣播操舞的基礎上,將隊列隊形練習、身體素質練習、跑步和跳長繩練習融入其中,及讓“大課間”內容豐富了,也讓學生得到了切實的鍛煉,保證了學生每天的運動量能達標,從而不荒廢兒童每一天的成長資源。
(三)定期召開運動會
運動會是每一所學校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二完小每年11月都會召開一次冬季運動會。
二完小運動會著眼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分段共設置了多個項目,低段重視趣味,中段重視團體合作,高段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
通過運動會營造一個比賽的氛圍,迫使學生為拿到優(yōu)秀的成績,而投入到體育訓練中去。根據學生年齡特征,設置不同的項目更注重了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通過設置不同的項目,讓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體會到不同形式的運動給他們帶來的運動樂趣。使學生自覺的通入到運動鍛煉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各項運動能力。
(四)組織開展學生社團活動
二完小學生年齡結構不合理,在班級活動中教學內容不好統(tǒng)一開展,專職體育教師少,所以我們利用聘請有體育特長的非體育專職教師分年齡段開設體育類社團活動。
通過學生社團的開展很好的彌補了學生年齡結構不合理這樣一個弊端,讓學生自己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進行鍛煉,也拓展了我們課堂教學的內容。以訓帶練,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結論
通過這四個陣地的建設,形成了二完小獨特的校園體育文化。學生在這樣的一個校園體育文化的熏陶下,進行體育鍛煉,學生不會感到體育鍛煉給他們帶來的痛苦,而是在愉悅的氣氛里去享受體育鍛煉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在這樣一個文化氛圍中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提升。也同時促進了學校德育工作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甘孜州白玉縣城區(qū)第二完全寄宿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