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楠楠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各行各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和滲透,“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給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各行各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和滲透帶來了契機,中職教育也不例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互聯(lián)網+”為教師們創(chuàng)新教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利用網絡媒介整合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豐富教學模式,跟蹤教學評價等,提高了對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互聯(lián)網+”;中職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264-01
一、“互聯(lián)網+”為中職語文整合了教學資源,為教學視角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互聯(lián)網+”所具備的強大的信息存儲和搜索功能,為中職語言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支持?!盎ヂ?lián)網+”信息搜集成為教師實現教學設計的主要途徑和手段。例如,教師在進行一些難點教學時,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上針對這個教學難點的微課資源,來彌補紙質教學資源的不足之處,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例如,中職語文教學中,文言文的教學一直比較枯燥,教師可以運用網絡上豐富的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將文言文里難以理解的部分,充分利用多媒體,以最直觀形象的方式展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領悟文章主旨。例如在《岳陽樓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網絡上下載一些朗誦的音頻,讓學生在學習讀音的同時,學會如何斷句,為文言文解釋打下基礎。同時也可以運用網絡上的與《岳陽樓記》相關的名家講解、視頻、動畫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專注的進行學習和探索。同時,學生在自主閱讀視頻和文本時,在進行閱讀鑒賞時,在展開問題探究時,都可以從“互聯(lián)網+_上獲得信息支持,為語文學習提供更多助力幫助。
二、“互聯(lián)網+”幫助教師創(chuàng)新教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隨著互聯(lián)網+的不斷深入,大量的教學軟件教育教學軟件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起來,這些軟件幫助中職語文教師提供了教學互動的平臺。
為教學設計提供了全新的體驗,讓教與學發(fā)揮著更大能量,推動著教學設計改革。尤其是手機APP終端運用,例如藍墨云班課、雨課堂、便攜性決定了它在教學設計上的可行性,拓展了中職學生學習的時間與空間,給隨時隨地學習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這就為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實現“翻轉課堂”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例如在進行新課程的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先下達學習任務,讓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展開信息搜集,去完成任務,并針對任務進行學習討論活動。經過一番的探索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部分課堂內容,同時也一定發(fā)現了問題和疑惑,此時教師再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使得課堂教學進入佳境之中,實現課程翻轉。學生在不斷探索學習實踐中形成的學習認知是極為豐富的,教學效果也隨之提高。
三、助力教學重點突破,提升語文學習效率
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重點難點突破時,單憑講解很難有效解決問題,需要借助“互聯(lián)網+”,展開教學方法的引導,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展開學習思考,形成重要教學突破力量。教學引導方法眾多,教師需要借助網絡展開信息對比操作,精選教學引導方式方法,提升學習適合性。教師借助網絡信息,展示相關案例信息,傳授學習方法,都可以為學生帶來豐富啟迪,助力學生盡快實現重點難點突破。
如老舍的話劇《茶館》,非常適合學生展開課堂演繹活動,由于劇本背景是學生不熟悉的,給學生理解帶來一定困難。為此,教師發(fā)動學生展開網絡信息搜集,并規(guī)定了學習任務:茶館塑造了群體人物形象,通過截面形式展開當時的生活狀況,將社會背景濃縮到茶館之中,挑選一兩個經典人物形象進行重點賞析,分析其性格成因,特別是社會背景原因。學生利用網絡查閱相關信息,對人物展開重點研究。課堂展示時,學生課堂表現都比較出色,能夠對重點人物進行深度解析,形成更多教學成長點。教師發(fā)動學生展開信息搜集,為人物分析提供更多信息支持,不僅幫助學生養(yǎng)成信息科學利用的習慣,也給學生帶來更多啟迪,利用網絡信息手段,可以形成更多學習契機。
四、利用“互聯(lián)網+”實時教學反饋,提高對課堂的把控力
利用“互聯(lián)網+”的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實時監(jiān)控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超星學習通平臺,可以展示教學內容、PPT等教學資源,同時教師也可以設置題庫,發(fā)布任務等。教師可以在后臺上監(jiān)控到學生對發(fā)布任務的瀏覽量,對課堂和課后作業(yè)的完成率和作業(yè)成績。幫助教師實時掌握每一次課的教學結果。假如在某一次課后任務的成績低于正常值,就可以向老師預警,證明這次課學生普遍掌握的不太好,教師可以從自身和教學過程查找問題,從而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