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霞
【關鍵詞】 小學語文;快樂教學;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103—01
小學生正處于各方面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他們思想活躍、活潑好動,學習能力也比較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快樂教學策略有利于讓學生更加主動學習,讓學生能自主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使得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下面,筆者就語文教學中運用快樂教學策略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快樂教學策略的意義
快樂教學,主要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快樂的教學情境或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方法的提出主要是結合各個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規(guī)律提出的,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策略。由此可見,快樂教學在語文學科運用的重要性也是廣大教育者公認的。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快樂教學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為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構建生機勃勃的語文課堂,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明顯提高。其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學習熱情也被激發(fā),發(fā)揮了學生的潛能與智力,促進學生不斷鞏固知識,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與形象思維能力。
二、 實施快樂教學的策略
1. 激發(fā)興趣,樂中求知。小學生各方面的思維比較活躍,也追求新鮮感,若教師在課堂上總是以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教學,那么哪怕講解得再細致,學生也容易疲勞,達不到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想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游戲、動畫、猜謎語等學生感興趣的方面著手,為學生營造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體味到學習的樂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以教學《畫》這首古詩為例,教師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謎語引入到古詩的學習中。首先,筆者給學生們出一個簡單的謎語:“十個丫丫,分成了兩家,只會干活,不會說話?!苯涍^教師的提醒,學生們很快就能猜出這個謎語的謎底是“手”。緊接著,教師可以再給學生們出一個比較難的謎語“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時,筆者以給學生講解謎語的方式,將古詩詞的字、句等理順,學生們在猜出謎語的同時,也掌握了這首詩的知識。
2. 感受自然,快樂學習。傳統(tǒng)的意識中,大部分教師基本上都是以教材為講課的中心,且上課的地點也都是在教室進行。雖然從某種程度來說,教科書是教學資源來源的主體,但是并不是知識的全部。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若教師能適當?shù)剡M行室外教學,相信也能滿足學生的新鮮感。以教學《桂花雨》這篇文章為例,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前,筆者留心觀察了校園的環(huán)境,并且找到學校有桂花樹的地方。在上課時,筆者將學生們帶出課堂之外,讓學生認真觀察桂花樹的形狀,聞一聞桂花的香氣。此外,也可以讓學生們搖一搖桂花樹,并站在樹下感受桂花雨飄落下來的樣子。在此之后,回到課堂繼續(xù)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讓學生們說一說課本上描述的桂花雨與剛才真實感受的桂花雨有什么不同。在此過程中,教師并不需要給學生滔滔不絕地講解知識點,學生也能深刻地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情感。
3. 融入集體,分享樂趣。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教育理念主要是由現(xiàn)代教育學家杜威提出,且轉變了教師落后的思想觀念。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也處于教學的中心,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而語文快樂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放到平等的位置,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梢姡挥袔熒献?,才能有效促進整個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展示自己幽默、平等的一面,以朋友身份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學科的魅力。以教學《一路花香》這篇文章為例,筆者邀請了兩名學生分別扮演瓦罐與花兒,筆者扮演挑水工或者破瓦罐。整個課堂就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以戲劇表演的方式來進行。這個過程中,教師融入到學生中,學生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這樣一來,教師與學生更加親密的接觸,且也能互相分享學習的樂趣。如此,學生也更喜歡教師、相信教師,學習也變得更加快樂了。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運用快樂教學法,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提高。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