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芹
隨著“翻轉課堂”的盛行,微課開始受到部分教育者的親睞,很多教師開始利用它來優(yōu)化我們的課堂,這一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引進當然沒有錯,但也有老師過份追求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結果卻事與愿違,讓我們的課堂失去了本真,失去了學生應有的體驗與感悟,減少了學生的思維活動,降低了課堂應有的效益。
下面是一位老師借用“微課”來輔助《時分的認識》的教學片段,在學生認識了鐘面上有幾個大格幾個小格后,為了幫助學生認識1小時=60分,教師給學生播放了微視頻:
師:(出示鐘面圖,邊播動畫老師邊講解)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1小時,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走一大格的時間是5分,走一圈就是走了60小格,是60分。那時與分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于是接著播動畫并附講解:時針指著3,分針指著12,所以是3時整,我們將分針轉一圈,請看時針的變化,分針轉了一圈就是60分,時針走了1格就是1時,所以我們說1時就等于60分。
看完這段微課,我們不由的發(fā)現(xiàn)這不就是換一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嗎?由老師課堂的現(xiàn)場“講”變換為事先準備好后讓電腦“講”,華盛頓兒童博物館墻上曾有這樣一句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如果我們把這段“微課”換成學生的體驗,或許會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師: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時鐘撥一撥,讓時針正對著3,分針正對著12,你能告訴老師現(xiàn)在的時刻嗎?
生:3時,
師:請你再撥一撥,邊撥邊仔細觀察,如果讓分針順時針旋轉一圈,看分針再回到12時,時針有什么變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分針走一圈時時針走了一大格。也就是時針走1大格和分針走60小格所用的時間是一樣的。
師:時針走1大格是1時,分針走60小格是60分,那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1時和60分之間是什么關系?
生:1時=60分
同樣的內(nèi)容變看視頻、聽講解為學生的體驗、觀察、思考,真正的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數(shù)學活動中去體驗、感悟、理解,讓學習真正發(fā)生,讓新知在互動中生成,給學生帶來的是發(fā)現(xiàn)探索出新知的成就感和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和興趣。在知識技能目標達成的同時也促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美國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告訴我們:學習效率最低的是“聽講”,兩周以后學習的內(nèi)容只能留下5%,學習效率最高的三種分別是 “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nèi)容;“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nèi)容。以上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課改不僅是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們提倡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但一定要注意適用和實用。不應該以追求教學手段的新穎和時髦為目的,而應該以最大限度的服務于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為宗旨,以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原則。因此,筆者認為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來說,由于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我們更應該揚“微課”之長,避“微課”之短。切記為了用微課而用微課。
(作者單位:湖北省興山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