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洪剛 潘秋菊
摘要:將游戲理論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嘗試。本文通過闡述游戲理論應運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內涵,分析當前教學語文教學中對于游戲理論應用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將游戲理論引入小學語文課程的嘗試,旨在為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探索全新的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游戲理論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語言類學科具有著不同形式的表達路徑,能夠有效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游戲化教學便是其中一種。游戲理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無疑正契合了當代小學課堂的創(chuàng)新之處,即在于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更加深刻的理解與吸收相關知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引入游戲理論的教育理念能夠充分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且發(fā)揮興趣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們主動去探究語文知識的樂趣所在。此外游戲理論的靈活應用不但可以促使在語文知識的日積月累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1.游戲理論的內涵
游戲理論作為教育領域的全新嘗試正越來越廣泛的被廣大教師與學生所接受,充滿歡聲笑語的教育游戲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所謂游戲化教學理論是指在充分融合小學生性格特點與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將教學課程分解重構為一項項游戲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們主動學習、充分參與,在教學活動中收獲樂趣與知識。將游戲理論引入小學語文課堂就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根據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靈活特性采用多媒體技術、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等形式的游戲方式實施間距趣味性與知識性的教學模式。
2.游戲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游戲理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2.1無法發(fā)揮游戲理論的實際價值
游戲理論能夠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這一點在學術界已經達成了共識,但是在實踐應用中仍然存在重重阻力。首先,兒童游戲其本質還是一種娛樂性活動,而教學活動則以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獲取知識為主要訴求,二者在融合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其次,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自律性差、好奇心強的年齡階段,游戲化教學會使得他們沉溺于游戲本身而難以分辨和提取游戲中的語文知識點。最后,很多教師認為混亂、無序的游戲化教學課堂不符合傳統(tǒng)觀念中教學場所的神圣性與嚴肅性。
2.2無法滿足教學內容的客觀需求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游戲教學的主要目的還停留在調節(jié)課堂氣氛上,游戲活動與教學內容作為兩條平行線穿插于語文課堂中。游戲理論的浮于表面,主要原因在于游戲活動的單一形式不能滿足教學內容的多樣化需求。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的首要任務通過系統(tǒng)性的聽、說、讀、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化綜合素養(yǎng),而在游戲理論的教學實踐中主要以表演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對于寫作、理解、閱讀等能力的塑造和培養(yǎng)尚未形成與之相契合的實現(xiàn)路徑。
2.3無法維持規(guī)范有序的教學秩序
教學活動的本質還是在于讓學生們獲取知識,其中語文教學更是一項知識覆蓋面廣、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教學活動。而游戲化教學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很難界定游戲和教學的界限。介于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游戲化的教學課堂很容易演變?yōu)橐惶脧仡^徹尾的游戲課而忽略語文知識的汲取,這就需要教師具備很強的組織能力與引導能力,這對習慣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這也是游戲化教學不能在小學校園內廣泛推廣的一項重要原因。
3.游戲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嘗試與探索
3.1結合信息技術,平衡語文課堂的知識性與趣味性
新的教學模式需要借助新的技術手段得以實現(xiàn),游戲化教學也是如此。信息技術便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結合不僅能夠滿足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知識性,還能夠以新穎的形式、引人入勝的畫面與音效增加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多媒體設備和教育游戲軟件是小學語文課堂中采用信息技術的兩大利器。游戲教學應用字語文課堂中實質上是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多媒體設備能夠盡可能逼真的營造教學情境所需要的氛圍。而教育游戲軟件則是從形式上徹底將教育和游戲統(tǒng)一為一體,更系統(tǒng)地實現(xiàn)游戲化教學。
3.2嘗試角色表演,連接語文教學的生活性與人文性
據研究統(tǒng)計,人的幼年時期是模仿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最強的階段,小學階段的學生恰恰處于這一階段,而小學語文課程也給予了學生們發(fā)揮模仿與創(chuàng)造的發(fā)展空間。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大量描寫故事情節(jié)與任務情感的內容,對于來學生來說僅僅憑借閱讀不足以理解其中的深意,這時角色扮演便是幫助學生加深體會的有效方式。角色扮演可以劃分為識字、閱讀、理解、表達等四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在不同環(huán)節(jié)將會接受與之相應的語文素養(yǎng)訓練,并且輔以肢體語言加深對角色與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3實現(xiàn)學科融合,建立基礎教育的關聯(lián)性與互通性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本學科除了培養(yǎng)學生必要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外還是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階段,學生們的興趣點集中于音樂、美術、體育等形式較為活潑的課程,而這些課程的學習又是建立在語文課程的基礎上的。課程之間的融會貫通可以作為游戲化理論實踐的重要支點,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創(chuàng)新中可以將游戲作為實現(xiàn)手段進行多學科的融合。例如在進行語文課程中關于“季節(jié)”的課程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以歌唱、繪畫等形式表達喜歡的季節(jié),將學生們的興趣愛好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多項能力的共同發(fā)展。
4.結語
采用小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化方式實施語文教學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全身心的游戲投入中獲取語文知識。當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領域對于游戲理論的應運由于無法發(fā)揮游戲理論的實際價值、無法滿足教學內容的客觀需求、無法維持規(guī)范有序的教學秩序而僅止步于正式教學內容開始之前吸引學生注意力。筆者認為,可以從結合信息技術,平衡語文課堂的知識性與趣味性;嘗試角色表演,連接語文教學的生活性與人文性;實現(xiàn)學科融合,建立基礎教育的關聯(lián)性與互通性等方面進行一些教學嘗試,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露.淺談小學語文存在的問題以及印發(fā)的思考[J].安徽文學,2017(12).
[2]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學語文新課程案例與評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杜鵑.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4]賀小捷,淺談游戲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J].課改聚焦,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