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梅 唐云俠 蔣維娜
【摘 要】:目的:探究個性化護理干預模式在腦梗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腦梗塞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評分與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個性化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老年腦梗塞中的應用效果極為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復,促進良好醫(yī)患關系形成。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干預模式、老年腦梗塞。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1
腦梗塞是指由于腦供血障礙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而發(fā)生壞死、軟化形成梗死的腦血管疾病。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有腦血栓的形成和腦栓塞。其中腦動脈壁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或其它因素造成管腔狹窄,甚至閉塞而導致局灶腦梗塞,稱為腦血栓形成。其二由身體其它部位的栓子脫落,如顱外動脈壁的粥樣硬化斑塊脫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臟的附壁血栓脫落的碎片或心臟瓣膜的贅生物脫落,進入腦循環(huán),導致某一腦血管阻塞而形成局灶性腦梗塞為腦栓塞,主要為6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病人。本文研究以回顧性方式分析60例老年腦梗塞患者臨床資料,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腦梗塞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在51-74歲之間,平均(62.5±3.1)歲。觀察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在52-76歲之間,平均(63.6±3.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對癥護理,衛(wèi)生檢查,病情觀察,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腦梗塞知識以及功能鍛煉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個性化護理的干預模式。
1.2.1 心理護理。腦梗塞病情患者進展較快?;颊咭桩a(chǎn)生恐懼,絕望等負面心理,護理人員應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采用勸解、疏導、暗示等心理方式對患者給予精神上或心理上的支持,緩解患者因疾病產(chǎn)生的悲觀、焦慮、焦躁等負面情緒。
1.2.2 正確體位護理:醫(yī)務人員幫助病人選擇臥位,同時告知其可以合理選取舒適的臥位姿勢,然而選擇的過程中必須注意盡可能減少對患肢壓力[1]。腦梗塞患者盡量不采取仰臥位,如果必須仰臥位時,應上抬患者肩部,保持上肢的自然伸展,手應該保持呈空心握拳的姿勢,在患側肢體的下部腰墊軟枕。
1.2.3 癱瘓肢體的護理:1)急性期的護理,早期康復護理的目的是維持各系統(tǒng)器官生理功能,減輕肌萎縮,關節(jié)攣縮畸形,骨脫鈣等廢用性變化,早期注意并保持患者在床上的正確體位,平臥時應將患肢維持于功能位且經(jīng)常更換體位,患者需要2h翻身一次。若48h內(nèi)神經(jīng)損害不再進展,即可在床上靠坐或坐椅子。2)腦梗塞患者急性期后護理:48小時后若生命體征平穩(wěn)應開始進行被動運動,肢體按摩和主動運動。被動運動可維持關節(jié)活動度,預防關節(jié)僵硬和肢體攣縮畸形,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淋巴回流,以減少腫脹。
1.2.4 語言康復:失語類型有感覺性、運動性或混合型失語等根據(jù)失語程度,性格特征等制定目標性的語言康復訓練計劃,訓練內(nèi)容:從簡單的單音節(jié)開始,逐漸到字、詞、段落等,每階段的訓練內(nèi)容都應該落實,患者能較好的掌握后,再進行下一個階段的訓練。掌握不佳者也可先行下一個階段的訓練,從簡到難,從少到多,逐步推進。
1.2.5 健康指導:腦梗塞患者首先要得到及時治療,在此基礎上配合食療,腦梗塞患者超過24小時不能進食者,可給鼻飼維持營養(yǎng)。對于神志清楚,能飲食的患者應給予易消化、高維生素飲食,可給些新鮮蔬菜切成細末,水果壓汁頻服,每日膳食中要要控制總熱量,適量增加蛋白質(zhì),如魚類、特別是海魚。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對降低血液膽固醇及血液粘滯有利,要限制精制糧和含糖類的甜食,要采用低鹽飲食。腦梗塞的病人要經(jīng)常飲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間這樣可以稀釋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參照QOL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定,滿分60分,得分與質(zhì)量成正比。自制滿意度評分表,內(nèi)容包括護理態(tài)度與護理效果等,滿分100分,≥80分為滿意,60-79分為較滿意,≤59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用SPSS22.0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采用X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命質(zhì)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非常滿意18例,滿意12例,不滿意0例,護理滿意度為100%
對照組非常滿意15例,滿意9例,不滿意6例,護理滿意度為80%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梗塞屬于腦血管癥病的一種,是由于腦血管閉塞造成,主要表現(xiàn)為腦血栓以及腦梗[2】,腦梗塞的常見類型有腦栓塞,腦血栓形成及腔隙性梗死[3】,多發(fā)生于老年人,發(fā)病較急,進展快。臨床表現(xiàn)為狡然暈倒、昏迷、半身不遂、言語障礙等[4】。腦梗死不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還給社會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所以腦梗塞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必須配合臨床護理,提升腦梗塞治療效果。
本組通過對我科60例腦梗塞患者進行對比性研究,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與生命質(zhì)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腦梗塞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的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李琴,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應用于老年腦梗塞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235-236
王欣,全程優(yōu)質(zhì)護理在急性腦梗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04(38):730
周佳,優(yōu)質(zhì)護理模式在老年腦梗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31):227-228
陳淑群,優(yōu)質(zhì)護理模式對老年腦梗塞患者臨床療效的改善效果分析[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5(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