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譽華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其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出重要的輔助作用,做好信息技術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整合,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文通過分析江蘇省“領航杯”優(yōu)課評比一等獎的教學課例,針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闡述。
[關鍵詞]小學英語 信息技術 有效性
近年來,信息技術作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已經被廣大英語教師認可并應用到日常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能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將真實的語言情境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去體驗、交流,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豐富想象,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優(yōu)化整合,能更好地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的學習更具個性化,讓教師能更全面地關注到學生的學習過程。本文結合我校高老師在江蘇省“領航杯”優(yōu)課評比一等獎的教學課例,分析和探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效融合小學英語課堂的方法和途徑。
本次優(yōu)課評比的教學內容為譯林新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6 My e-friend的Story time板塊,本課的話題e-friend充滿了時代氣息,互聯(lián)網的運用已經深入學生的日常生活,是學生樂于探討交流的主題,同時這一話題又與信息技術緊密相關,信息技術的支持能讓學生更好地進入e-friend這一話題情境。
一、創(chuàng)設整體情境,凸顯教學主題
高老師圍繞本節(jié)課的關鍵詞e-friend,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了一個整體情境,不同于很多教師單純從friend這一角度來切入文本,在Pre-read-ing環(huán)節(jié),教師直接展示了自己在網上一起唱歌的網友,讓學生對e-friend有了清晰且深入的認識。
T:What do I like doing?
S:You like singing.
T:Yes.I usually sing on the Intemet with my e-friends.We usually sing together.We are friends but we never meet.
通過與學生的對話,將e-friend的概念形象、準確地呈現(xiàn)給學生。接著利用網絡視頻和投屏技術,教師現(xiàn)場連線其中一位網友Paul,學生通過網絡,與Paul面對面進行交流,先進的媒介所引入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直觀體會到了什么是e-friend,以及如何與e-friend進行交流,學生學習的欲望一下被激發(fā)。情境的成功創(chuàng)設,為之后閱讀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學生帶著滿滿的興趣和求知欲進入文本,就e-friend這個話題繼續(xù)探索。在Post-reading環(huán)節(jié),學生利用所學語言,去了解更多e-friends的信息,并嘗試去描述一個新的網友。
從上述教學可以看出,教師緊緊抓住e-friend這一核心話題,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了整體情境,讓學生在完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本課相關內容,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緊密圍繞核心話題,將各教學板塊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情境的創(chuàng)設凸顯了本課主題,清晰的主線使得各個環(huán)節(jié)銜接自然、流暢。
二、設計有效活動,促進自主學習
良好的自主與合作學習活動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實效,當下先進的信息技術素材,如音頻、視頻、圖片、動畫、游戲等,給英語課堂提供了多種技術支持。結合這些信息技術資源,教師可以便捷地設計出融自主性、趣味性、探索性為一體的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交流的空間和平臺,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提升語言能力。
1.先學后教,自主探究
在文本中理解并掌握詞組wait a minute是本堂課的教學難點之一。首先是字母u在minute一詞中的特殊發(fā)音,其次是這個詞組的連讀,兩者都是學生難以掌握的細節(jié)。如果用傳統(tǒng)的方法利用音標和教師示范朗讀,顯得機械和枯燥,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感,高老師在處理這一難點的時候,借助學生的學習終端——電子詞典,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教材配套的電子詞典中,同步為學生提供了讀音、音標、釋義,學生可以分開聽單個單詞的發(fā)音,也可以聽整個詞組的發(fā)音。這個簡單而有效的活動,讓學生快速習得了這個詞組的發(fā)音,電子詞典中豐富的信息、地道的示范,為學生良好的語音打下基礎。
通過學生的反饋,學生對字母u的發(fā)音以及連讀都掌握得十分到位,教師在總結完發(fā)音后,再給出學生學習小貼士:提示學生課后遇到生詞也能利用電子詞典來學習。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拓寬了時間和空間,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英語教學事半功倍。
2.提供平臺,自主訓練
在理解并掌握課文后,教師通常會采用整體跟讀課文錄音、全班齊讀或分小組進行朗讀、展示等步驟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高老師利用信息平臺,讓學生在學習終端進行課文的跟讀和朗讀訓練,相較傳統(tǒng)的齊聲跟讀課文或朗讀課文,學生在學習終端進行交互式的語音訓練,針對性更強,更為扎實有效。
例如,學生可以在朗讀平臺上選擇跟讀還是朗讀,學習能力強、口語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直接選擇朗讀,而依舊需要幫助的學生,可以先聽后讀,對自己沒有完全掌握的詞句再一次進行聽音、模仿。在學生朗讀過程中,平臺還會給出及時評價,生動的界面或給出贊揚,或給出鼓勵,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結束朗讀訓練后,教師終端能及時獲取學生的所有訓練信息,并進行個體和整體的數據分析,教師可以展示全班數據,挑選大部分學生存在問題的語句再次進行反饋總結,查漏補缺。也可以挑選個別學生個別語句的錄音進行展示,進行個體評價。
可見,信息技術的輔助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多便捷方法和途徑,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更靈活更有效的平臺和手段。在學習終端的輔助下,學生不僅能被英語深深吸引,還能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深刻理解英語的意義,強大的交互功能和數據統(tǒng)計功能,不斷刺激學生感官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有利于提高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強化語言輸出,提升語用能力
豐富的語料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合適的語言輸入,可選擇性的任務為學生拓展了語言輸出的空間,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其表達欲望。
在最后的Post-reading環(huán)節(jié),教師立足單元話題,設計了一個開放性活動,學生利用信息平臺,選擇運用不同的多媒體手段,去認識、了解新網友,引導學生運用聽、讀、看、說等不同方式,綜合運用所學語言。e-friend原本就是網絡的產物,通過網絡平臺去認識更多適合的e-friends,既契合文本情境又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教師先向學生交代了我們要通過APP去認識新的網友,再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網友去了解相應信息,并布置任務,在了解信息后,去介紹自己的新網友。該活動中,學生不僅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新網友,還能選擇以不同的方式去了解,激發(fā)了學生自由選擇與表達的欲望,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去獲取信息再輸出信息,有效地提高了運用新學語言的能力。
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尤其是在聽、說、讀等教學方面,信息技術提供的豐富資源和智慧平臺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和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學習資源,拓展學習途徑,優(yōu)化教學手段,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