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羽
【內容摘要】分析PBL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北京市昌平衛(wèi)生學校2017級護理班35例學生為觀察組,同時選取2016級護理班35例學生為對照組。對照組選用傳統(tǒng)方法教學,觀察組則采用PBL教學法。比較兩組學生理論成績與學習能力。結果 觀察組學生記憶型題、理解題及綜合應用題得分均較對照組高,且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能力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兒科護理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其理論與實踐水平。
【關鍵詞】兒科護理?PBL教學法?學習能力
以往兒科護理教學中對學生采用的教學方式多為教師結合理論講學與操作模擬進行授課,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法(PBL)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該模式以臨床護理中實際病例為樣本,以解決護理實踐過程中的問題為前提,并將問題作為教學導向,疾病問題與臨床實踐緊密相關,強調師生間互動、導師引導,對提升護理教學質量十分有利[1]。該模式由美國的Barrows教授于1969年首次提出,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教師僅在教學中發(fā)揮輔助作用,其優(yōu)勢在于能夠提升學生開放式探究、自主學習、團隊協(xié)作等能力,目前該模式在世界諸多醫(yī)學院校均有廣泛應用[2]。本研究將PBL教學方式用于我校兒科護理教學中,探究其應用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選取北京市昌平衛(wèi)生學校2017級護理班35例學生為觀察組,同時選取2016級護理班35例學生為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男10例,女25例;年齡16-18歲,平均年齡(17.07±0.36)歲。觀察組男9例,女26例;年齡16-18歲,平均年齡(17.01±0.41)歲。比較兩組學生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2.方法
對照組選用傳統(tǒng)方法教學,包括理論相關內容講解及操作演示等。觀察組則采取PBL教學法,步驟:(1)臨床案例設計:因師資條件以及教學計劃存在限制性,所以選擇教材中典型病例實施PBL教學。教師對教學綱要充分掌握后開始設計案例,并預測上課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提前做好準備。(2)分組:課程開始前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7人,共分為5組,每組選出組長1名、記錄員1名,小組成員共同完成相關資料的采集,課前針對所選案例進行分析,搜集資料。(3)課堂討論:小組成員共同展開討論,以案例為主線結合問題進行討論,記錄員記錄討論的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需在教室走動,了解各組討論進度和各學生的表現(xiàn),發(fā)揮指導與引導作用。(4)報告:各小組選舉一名代表匯報討論成果,同時可現(xiàn)場提問,依據所提問題講解本組組員看法,并且可回答其他組學生的提問。(5)教師總結:教師依據學生所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6)考核:課程結束后對每位學生展開考核,包括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包含學習積極性、知識準備情況、臨床思維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團隊合作與創(chuàng)新能力等,終結性評價則考核教學綱要上需掌握的內容,每組最后成績?yōu)樾纬尚栽u價得分與終結性評價得分之和,每組成員最終成績?yōu)閭€人理論成績與綜合評定成績構成。
3. 觀察指標
以自制理論成績問卷對兩組學生課程結束后理論成績進行評估,量表共包含記憶型題、理解題及綜合應用題共3項內容,量表總分值為100分,評分越高代表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越佳,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33,重測效度為0.812;以自制學習能力調查問卷對兩組學生課程結束后的自主學習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能力等4項進行評估,每項分別4分,評分越高則學習能力越強,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14,重測效度為0.835。
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1.理論成績
觀察組學生記憶型題、理解題及綜合應用題得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學習能力
兩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題分析能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能力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三、討論
伴隨醫(y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護理學科也在不斷精細化,在護理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專業(yè)知識,同時需掌握跨專業(yè)及學科知識[3]。兒科護理教學作為護理學科核心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兒科護理服務質量。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多為教師講授,學生聽課學習,教學模式較為被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容易受限制。在此情形下,PBL教學法逐漸引入兒科護理教學中。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PBL教學法更傾向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挖掘其思考能力及潛力,減輕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記憶型題、理解題及綜合應用題得分均較對照組高,且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能力均較對照組高,提示PBL教學法用于兒科護理教學中可提升學生理論知識水平,提高學習能力。據相關調查顯示,應用PBL教學法能夠提供充分的討論空間,且利于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5]。通過設定特定的病例主題,使學生能夠快速進入臨床情境中,運用主觀思維將臨床學科內容及臨床癥狀相結合,提升其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及解決能力,同時可鞏固專業(yè)知識。在應用PBL教學法過程中,學生與教師間為平等關系,授課過程則由以往單一灌輸?shù)慕虒W模式轉向開放且雙向的學習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與學生間通過傾聽、回應,同時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案例問題,通過展開集體討論,學生個人經驗與他人經驗相整合,彌補學生個人認知的不足,將每位學生個人知識體系進行完善,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其理論與操作水平也隨之提升。
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其理論與實踐水平,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楊淑玲.虛擬情境與PBL聯(lián)合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25):3679-3681.
[2]張瑋,劉宇,陳巖,等.PBL教學法在護理本??婆R床專業(yè)課教學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6):733-735.
[3]王麗君,魏劍輝,于海紅.以PBL為導向的臨床教學法對醫(yī)學生兒科評判性思維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5,21(9):1581-1583.
[4]洪婷.PBL模式在護理專科見習帶教中的應用[J].醫(yī)療裝備,2016,29(10):150-151.
[5]李冀,趙峻.PBL聯(lián)合多種教學法在兒科學醫(yī)患溝通課程中的臨床應用[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8,38(7):1046-1049.
(作者單位:北京市昌平衛(wèi)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