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改變英語學習者“中國文化失語癥”現(xiàn)象,本文從教授兒童喜聞樂見的英語歌曲歌謠入手,通過比較與分析,發(fā)現(xiàn)了能夠很好地融入本土文化的相關歌曲歌謠,加深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英語歌曲歌謠;融入;本土歌謠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跨文化交際是一種雙向的活動,需要雙方把彼此的文化呈現(xiàn)給對方。中國很多英語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多的只是單方面地獲取英美文化的信息,缺乏主動地把本國的優(yōu)秀文化傳遞給對方的意識和習慣。這種現(xiàn)象被不少學者稱之為“中國文化失語癥”。為了克服這個缺陷,我們迫切需要從基礎教育階段就開始進行文化教學?!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對二級(即小學)文化意識標準的描述為: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的異同。根據《2011 年版課標》的教學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教學的內容、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關注中外文化的異同,逐步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為開展跨文化交際做準備。在我國現(xiàn)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歌曲歌謠教學是一種重要且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而且原汁原味的英語歌曲歌謠來自真實的語境,反映著英語國家的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是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重要載體和手段。英語歌曲歌謠根據話題內容可以分為顏色類、時間類、食品類等十幾種類別,跟小學英語的教學內容完全相符,所以,無論作為語言的學習還是文化的引入都非常適合小學生。因此,在小學英語歌曲歌謠的教學中融入本土文化的歌曲歌謠,并感受和比較它們的異同,不失為一種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有效又新穎的方法和手段。
客家是中國八大民系之一,客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客家歌謠被稱為“客家文學的瑰寶”,主要表達了客家人勤勞勇敢、開拓創(chuàng)新、崇文重教、包容寬恕、愛國愛鄉(xiāng)”的傳統(tǒng)精神,是客家地區(qū)兒童成長的精神食糧,也是客家兒童習得母語、傳承客家文化的重要方式??图腋柚{形式多樣,內涵也非常豐富。筆者經過認真仔細的研究,挑出了節(jié)日、天氣、家庭這三類歌謠與英語歌謠進行分析比較,并融入到英語歌曲歌謠的課堂教學當中。
一、節(jié)日類歌曲歌謠的比較與融入
Christmas
Christmas is coming and Santa is a bit fat;
Please do put a dollar in the old mans hat;
If you havent got a dollar a quarter will do;
If you havent got a quarter,God bless you.
每年的圣誕節(jié)是西方國家最重大的節(jié)日,也是教師們介紹西方文化的契機,上面的歌謠是一首在中國介紹比較少但又很有童趣的圣誕歌謠,它以詼諧的方式告訴兒童:圣誕節(jié)應該是家人朋友之間互送祝福和禮物的節(jié)日。而我們中國人最重大的節(jié)日是春節(jié),各個地方都會有當地特色的習俗,客家人也不例外。以下這首客家的新年歌就用簡潔的語言,詳細地說明了客家人在一年的辛苦勞作后在春節(jié)休息時的各種有趣習俗。
新年歌
初一就話初一頭,初二就話新年頭,初三就講窮鬼日,初四就話嬲一日,初五初六神下天,七毋去,八毋歸,九九十十看打獅,十一十二龍燈出,十三十四過月半,過了月半正來歸。
節(jié)日最能體現(xiàn)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教師在教授圣誕節(jié)歌謠并介紹西方文化的同時,如果能夠融入相關的本土文化的歌謠,使能夠很好地讓學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有助于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在比較以上兩首歌謠時可以讓學生加上表演,對比展示不同的文化習俗,既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又符合兒童好玩、好表現(xiàn)的天性。
二、天氣類歌曲歌謠的比較與融入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When the blazing sun is gone
When he nothing shines upon
Then you show your little light
Twinkle,twinkle, all the night.
這是一首我們耳熟能詳的英語兒歌,既可以唱也可以朗讀,深受中外兒童的喜愛。這首兒歌形象地描繪出了一個純真善良、充滿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兒童的形象。無論是中外兒童都能得到共鳴。而中國的兒童在晴朗的夏夜,更多是在戶外的院子里乘涼、遙望星空,比起星星,更多關注的是月亮??图业貐^(qū)的兒童也是如此,看著月亮,就會念出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歌謠。
《月光光》
月光光,秀才娘,騎白馬,過蓮塘,蓮塘背,種韮菜,韮菜花,結親家,親家門口一口塘,放個鯉嫲八尺長,短鯉拿來煑酒吃,長鯉賣來做學堂,教出學生個個好,朝朝早起向太陽。月光光,照四方,哪里系涯個故鄉(xiāng),阿媽話涯知,蓮塘就是涯故鄉(xiāng)。
月亮,自古是中國文人反復吟詠的對象,借此表達思鄉(xiāng)的情懷。而月圓之際,對于客家人這個一再遷移的群體來說,更是包含著多重含義。蓮塘不是一個簡單的地名,它代表的是一種文化的認同,表達了客家人對中原家鄉(xiāng)的深深眷念。當然,這首歌謠也表現(xiàn)出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傳統(tǒng)。教師在進行這兩首歌謠的比較時,既可以引導學生關注音律上押韻的異同,也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層次有的放矢地進行文段長短的選擇和文化異同的討論。
三、家庭類歌曲歌謠的比較與融入
Where are you?
Moms in the living room.
Dad is too.
Im in the bedroom.
Where are you?
Brothers in the kitchen.
Sister is too.
Im in the bedroom.
Where are you?
這是一首溫馨又充滿童稚的英語兒歌,描繪了一幅外國家庭在晚飯后的場景:父母辛苦工作了一天后在客廳休息;大點的孩子飯后要承擔一定的家務,比如洗碗,很多外國家長認為能承擔家務的孩子長大后會更有責任感;家里最小的孩子飯后休息一會就要上床睡覺長身體了,可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愛玩又充滿幻想,他看到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都在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就想象有個看不見的伙伴在和他玩耍,自娛自樂。而中國家庭在飯后一般都會在一起喝茶聊天,客家人也一樣:
月光華華
月光華華,細妹煮茶,阿哥兜凳,大伯食茶
茶又香,酒又濃,吃到大伯面緋紅。
從這首客家歌謠可以看到,客家的家庭在晚飯后,爸爸媽媽可能在屋里洗碗,收拾家務,而晚輩小孩則忙著把長輩請到院子里休息,搬凳子的搬凳子,煮茶的煮茶,而長輩在茶余飯后則會給晚輩傳授人生經驗,教導他們要好好讀書,也會望著高高掛在天上的月亮,給孩子們講授先輩們的故事,客家文化的傳承就在這樣尊老愛幼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著。教師在進行這兩首歌謠的比較時,可以讓幾個學生一邊吟誦一邊進行角色扮演,把這兩個場景表演出來,讓學生對兩種文化的異同更有感悟。
四、結語
以上筆者所展現(xiàn)的英語歌謠與客家歌謠的比較,可以讓學生注意到中外文化的異同,在加深對中外文化理解的同時,又增強了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為以后的跨文化交流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語言和文化關系以及外語基礎階段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問題[J].外語界,1996(1).
[2]從叢.“中國文化失語”: 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2000(10):19.
[3]譚偉民.林紅英.語歌曲與表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丘桓興.客家人與客家文化[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
[5]盛唐動漫.客家童謠[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2013.
[6] Dennis Le Boeuf.朗誦韻文學英語[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作者簡介:曾琳琳(1976-),女,廣東梅州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