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柏
摘 要:美術鑒賞課是高中美術學科中的必修課,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并對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完成以上問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美術;核心素養(yǎng);情景教學
一、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情境實施的意義
美術鑒賞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提升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并能自主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鑒別、判斷、聯想與評價等,其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揮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情境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活躍,充滿生機。而且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互相交流和自由合作中得到了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發(fā)揮,個性潛能被有效激發(fā)出來。完整的教學情境設計不光是在教學之前或者教學過程中營造氛圍和環(huán)境,還要把它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中醞釀出學習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欲。
二、美術鑒賞課教學情境的實施過程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會給學生一種獨特、不確定的感知,往往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去探索情境中的問題。
第一,創(chuàng)設情境,要為學生的情感與學習內容產生共鳴。這是學生的情境感知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是創(chuàng)設意境并且引入課堂,讓學生初步了解表象。即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用與課堂內容有關的語言描述、情境設計來導入要鑒賞的課程內容。還可以用多媒體,如圖片、聲音、影像視頻等手段引出將要學習的新課內容。也可以根據課程需要對教室進行布置,使學生有身臨其境地感受?;蛘呓M織學生進行相關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創(chuàng)設情境起著烘托氛圍的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欲望被有力地調動起來,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產生共鳴。
第二,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這是學生的情境認知階段。主要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入具體的情境中,啟發(fā)學生對作品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情感。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與自我成長、社會發(fā)展緊密關聯起來,與外界交互并積極將學習內容遷移運用,感受到美術學科在個人發(fā)展方面的作用。例如,在鑒賞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層層深入的提問方法或者縱深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透過表面物象的呈現發(fā)現內涵和精神,然后讓學生徹底領悟到美術作品傳遞出來的美。
第三,創(chuàng)設情境,將美術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這是學生的情境深入階段。這一階段要求教師在已經給學生講解了美術作品后,指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推敲,并且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深化感情。將復雜抽象的美術作品和概念進行系統(tǒng)的設計,將學科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對作品和美術知識進行解碼、重建,也可以及時地采取小組討論或者創(chuàng)設實踐體驗的參與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美術作品的藝術美。
三、高中美術鑒賞課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策略
1.感知階段的情境氛圍創(chuàng)設。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將要講解的內容進行合理導入,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來操作。例如在教學《美術作品的語言》這一課內容時,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美術語言,包括對它的概念、性質以及分類等作出細致的區(qū)分。教學中我給學生展示了“月亮”的四種表現形式。一是音樂的形式,播放古箏曲《春江花月夜》,聽音樂是采用什么語言來表現的。播放舞蹈視頻《明月幾時有》,看舞蹈是采用什么語言表現的。讀李白的詩句《靜夜思》,欣賞用文字是如何表現月亮的。出示工筆畫作品《月》和梵高的油畫《星月夜》,看繪畫用什么藝術語言來表現月亮的。美術作品也是有語言的,我們看不懂一幅畫,重要的原因是沒明白它的語言符號。接著,教師就能順理成章告訴學生“點、線、面、色”是美術語言的基本要素。
2.認知階段的情境問題創(chuàng)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來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并且把自己融入作品傳遞的情感當中,從而更好地把作品的精神內涵。例如鑒賞美術作品《父親》的時候,先簡單介紹《父親》的創(chuàng)作背景,接著就作品進行提問:一是主人翁是作者的父親嗎?二是這幅畫上人物的臉是很滄桑的,但是為什么整幅畫面的色彩是金黃的呢?三是再觀察發(fā)現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耳朵上的圓珠筆),為什么要這樣畫呢?通過層層問題的解釋和講解,學生可以領悟到作品中體現的地域性和時代性。還可以運用多福圖片的對比呈現,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畫家的風格。如波提切利的油畫《春》與米勒的作品《春》是截然不同的。
3.深入階段的情境探究創(chuàng)設。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美術知識理論基礎,教師再通過生活情境的再現或者讓學生體驗現實情境,在動手實踐中深化對美術作品的認知。例如在學習《感受中國古代恢宏的雕塑群》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自己游覽名勝古跡、游覽當地的周祖陵上或者在影視當中的見過的雕塑,運用學過的知識來對它們進行分類;在學習莫奈創(chuàng)作的《日出印象》時,可以先鼓勵學生用素描或者水彩的畫法事先畫出自己看到的日出景象,隨后教師展示莫奈的油畫,學生可以通過創(chuàng)作的體驗增加美術的鑒賞深度。
總之,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當然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遠遠不止這些,需要教師在課堂的實踐中不斷探討情境教學的運用,為美術課堂增添活力。
參考文獻:
[1]劉海華.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中),2017:80.
[2]萬璐璐.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方法與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