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雷 魏雙全
摘要:40多年來,國家進行了多次稅務改革,稅制體系已日趨完善,特別是近些年各項稅制規(guī)范化行動讓我國的稅收征管模式呈現(xiàn)突飛猛進的變化,但仍需看到我國與世界發(fā)達國家在稅制上存在的差距。文章通過分析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征稅模式,提出我國的稅收征管應該以人為本,采用服務型的稅收征管模式,規(guī)范稅收制度,提高稅收征管的專業(yè)服務水平。
Abstract: Over the past 40 years, the state has carried out many tax reforms, and the tax syst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erfec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standardized actions of the tax system have made the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China change rapidly, but we still need to see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tax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tax collection mod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Singapore and other countr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China's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adopt a service-oriented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standardize the tax system,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 level of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關鍵詞:稅收征管模式;海外經(jīng)驗;以人為本;稅收制度
Key words: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overseas experience;people-oriented;tax system
中圖分類號:F812.42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14-0182-03
0 ?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稅收制度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關的研究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周廣仁[1-2]、解洪濤[3]、湯志水[4]等學者提出應當通過改善稅收環(huán)境、設立獨立的征管職能等手段將稅源最大程度地轉化為國家實際的入庫稅收收入。凌榮安[5]等學者通過研究東盟國家的稅收征管模式的實踐,提出我國應該遵循以人為核心的稅收征管服務模式。楊華[6]等學者提出日本中長期稅制改革趨勢應主要圍繞促進民眾需要、拉動地方經(jīng)濟活力以及推動技術革新、促進企業(yè)創(chuàng)新等展開。秦強[7]在研究新加坡的現(xiàn)行稅制時提出高效率的稅收征納信息技術和手段大幅度減少了納稅成本,促進了新加坡稅收征管模式完善和健全。楊蘇莧[8]對新加坡十年稅制的特征進行了分析,提出應當降低稅收征管的成本,強化稅務審計與稅務稽查良性互動機制。王曉燕[9]等學者提出健全的稅收征管機構和先進的征管手段是新加坡稅收管理成功的關鍵。本文對我國稅制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借鑒美英新等發(fā)達國家的成熟經(jīng)驗,提出了我國稅收征管模式的開展策略。
1 ?我國稅收征管模式的現(xiàn)狀
1.1 我國稅收征管模式的歷程和發(fā)展趨勢
我國稅收征管的歷史較發(fā)達國家而言,具有短、快、新的特點。發(fā)達國家的現(xiàn)代稅法有幾百年的發(fā)展歷史,而我國的現(xiàn)代稅法開始于建國以后,只有不到70年的歷史。70多年來,我國的稅收征管模式幾經(jīng)變革,快速發(fā)展,不斷衍生出新的特點,新的局面。
1.2 我國稅收征管模式存在的問題
從征納雙方關系上來看,納稅人是稅務部門主要的“顧客”,而“顧客”的合理需求應該是財政部門的行動導向。而縱觀我國各地區(qū)的稅收征管模式,很難看到以“顧客驅使”為導向的征稅模式,相反,強制式征稅比較普遍。從稅務評估機制來看,稅務部門也缺乏對“顧客”評價的關注,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納稅人僅僅只是作為一個被動的參與者,對政府稅務活動進行配合和執(zhí)行,而不是作為一個建議的倡導者和和評價人,這不利于稅收征管的理念進入人心。
我國的稅務部門納稅服務無法滿足納稅人的現(xiàn)實需求。一是責任與義務混淆不清,服務質量那以跟進。二是服務的責任意識不高,工作水平難獲滿意。長期以來,稅務部門居絕對的控制地位,納稅人處于服從和弱勢地位。稅務部門重執(zhí)法,輕服務的工作習慣,嚴重影響政稅和納稅兩大主體的關系。
2 ?美國——以需求和服務為導向的稅收征管模式
2.1 “客戶為上帝,稅法是圣經(jīng)”
美國的征稅成本不到0.5%,這在世界上都是極其領先的,這得益于美國發(fā)達的稅收征管系統(tǒng)。在美國,根據(jù)納稅人的不同類型設置了專業(yè)化隊伍進行稅收征管的管理。美國政府重組稅收征管組織機構,對于各個納稅人,各征管職能部門在各地區(qū)都設有自己的辦事處,處理各類型的納稅事務。這就破除了以往籠統(tǒng)的納稅方式,提供了定向的專業(yè)化稅收征管模式,服務水平提高,征稅效率倍增。美國設立了專業(yè)化的納稅服務機構來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2.2 ?“合理征稅,信息服務,嚴格稽查”的稅收征管模式特點
美國采用了納稅人自行申報的模式,目前的聯(lián)邦稅收征收率已超過80%,在世界上都位于前列。低成本,高征收率的稅收的實現(xiàn)得益于美國以需求為導向,專業(yè)化服務的高效率稅收征管模式。
第一、合理稅收法以及政府對公民提供的稅法宣傳及納稅咨詢服務。美國是一個崇尚法治的國家,政府非常重視對稅法的宣傳工作,采用了多種方式及途徑進行征稅服務、納稅知識等的相關介紹。
第二、健全納稅人稅收征管系統(tǒng)的信息化程度。美國擁有世界領先的信息化技術,政府樂于將最新的科技用于公共管理工作中。自60年代,美國的稅務管理就開始運用計算機,隨著信息技術在稅收征管上的普及。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納稅審核等稅務流程都可以借助信息網(wǎng)絡得到解決。
第三、嚴格的稅務審計程序。美國實現(xiàn)高度集約、嚴格的稅務稽查,并將稽查的主要著力點放在稅務審計上。納稅人提交申報后,系統(tǒng)會對所申報信息進行標準化、程序化處理,對符合要求的錄入信息系統(tǒng),對于不符合要求的按照規(guī)定程序處以一定的懲罰措施。
3 ?英國——以自我評定為基礎、現(xiàn)代化的稅收征管模式
3.1 自我評定為基礎,信用服務為依托
1994 年開始,英國通過稅收改革,頒布了自我評定制度,該制度旨在讓納稅人自主申報納稅,其明晰了征納雙方的權力與義務。納稅人可以采用簡便方式自主申報自己的納稅情況。稅務部門對公民申報的納稅信息進行篩選評估,并通過相應的納稅制度和要求對申報的內(nèi)容進行調整和反饋。納稅人自我評定制度極大的簡化了稅務部門的征稅負擔,納稅人預先提供基本納稅信息,稅務部門只進行修改與調整,而不需要收集整理所有信息,對具有爭議的部分有完整的處理程序和流程,這使得英國的稅收征管變得高效、合理、成本低。英國擁有世界領先的信用服務系統(tǒng),完整的信用體系。英國完整的信用體系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3.2 高效管理,多方共贏的稅收征管模式特點
3.2.1 對納稅人進行分類管理,提高征收效率
英國稅務部門依據(jù)兩個標準,即公民對稅法的認可程度和企業(yè)規(guī)模,對納稅人進行分類。對稅法認可度較高的納稅人,稅務部門提供智能化終端幫助納稅人實現(xiàn)自助服務,從而節(jié)約服務成本;對稅法認可度較低的納稅人,稅務部們提供風險提示和違法干預功能,通過稅務檢查和審計等手段,威懾不良分子,讓納稅人為自己的不申報和欠繳、逃繳行為承擔嚴重后果。
3.2.2 稅務代理行業(yè)高度發(fā)達,實現(xiàn)多贏共贏
英國的稅務代理行業(yè)擁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成熟的服務體系,社會認可度極高。英國稅務部門制定了嚴格的法律條文來監(jiān)督管理稅務代理行業(yè),法律規(guī)范了稅務代理行為,嚴厲的處罰其違法操作。英國建立了以特許稅務師協(xié)會為主體的稅收代理制度。英國稅務代理機構獨立于政府之外,保持了較高的客觀性、公平性和可信度,內(nèi)部運作規(guī)范,口碑良好。他們以自己的專業(yè)特長,積極參與稅務部門的各項活動、為納稅人提供優(yōu)質服務、為稅法改革獻計獻策,為英國的稅收征管制度的合理和完善做出了巨大貢獻。
4 ?新加披——專業(yè)管理為核心的稅收征管模式
新加坡政府對稅務局采用董事會管理制度,向政府提供征稅、估稅等代理服務,政府根據(jù)稅務局提供的服務質量給予相關費用。在稅務局的組織構成上,根據(jù)不同的納稅類目,建立相應的專業(yè)化納稅機構,如個人所得稅局、勞務局、資產(chǎn)稅局、公司稅局等。代理費用包括兩個部分,即固定費用和可變費用。固定費用根據(jù)年度稅收總額乘以一個固定比例來確定。因此,征繳的納稅額度越高,稅務局獲得的征稅收入也越高??勺冑M用為超額變動費用,即當稅務局征收的稅收總額超過預期的稅收,按照超出的部分2%獎勵給稅務局,反之,當稅務局征收的稅收總額低于預期稅收,則會扣除一定的固定代理費用。
稅務局采用納稅人誠信管理制度,明確納稅人的義務,培養(yǎng)公民樹立良好的納稅意識。同時根據(jù)該制度,稅務局積極服務民眾進行各項納稅,簡化納稅手續(xù),嚴查偷稅漏稅等違法活動。獎勵納稅人,是新加坡稅收管理的獨特之處。電子報稅可以極大地優(yōu)化納稅流程,節(jié)約征稅成本,也便于政府進行對納稅行為進行監(jiān)控。對于納稅人偷稅漏稅情況,政府鼓勵民眾主動申報自己的逃稅情況,并給予相應的政策。例如,政府給予一年的寬限期用于民眾申報自己未繳納的稅收,寬限期后申報的,處于逃稅稅額的進行罰款。如果民眾未將少繳納的稅額申報,一經(jīng)查實,將處以少繳稅額的200%進行罰款。
5 ?中國的稅收征管模式開展策略
5.1 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型服務式稅收征管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的稅務部門僅僅把完成稅收計劃和任務作為工作的主要目標。這使得稅務部門存在權責不分的問題,自身權力膨脹,該管的沒管好,不該管的又抓一大半在手上。良好的征納關系,會充分調動納稅人依法納稅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征收效率。這是變革稅制征管模式的核心。美國、英國、新加坡的稅制就是緊緊圍繞合理服務納稅人展開。
5.2 規(guī)范稅收制度,開創(chuàng)稅收征管新篇章
5.2.1 總體思路
我國稅收征管模式的總體思路為:推進稅收征管制度的科學化、信息化、專業(yè)化,緊緊圍繞“執(zhí)法規(guī)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會滿意”的標準,充分借鑒國外高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經(jīng)驗,改善稅收征管模式,健全稅收征管制度,改革稅收征管機構,優(yōu)化稅收征管流程,創(chuàng)新稅收征管方式,建立與稅制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稅收征管體系。
5.2.2 建立現(xiàn)代稅收征管體系
加強稅收征管制度化建設,完善稅收征管的相關法規(guī),建立與征管模式相互適應、相互協(xié)調的稅收制度,完善稅收執(zhí)法行為規(guī)范和監(jiān)督制約機制。優(yōu)化稅收征管組織架構,完善稅收征管業(yè)務流程,降低稅收成本,健全稅務部門內(nèi)外協(xié)作機制和國家綜合治稅體系。以提高納稅人滿意度為目標,滿足納稅人的合理需求,提高納稅服務質量和服務保障,人性化納稅服務平臺,切實提升納稅服務水平。
5.2.3 完善稅收征管法
以我國的征稅現(xiàn)狀為基礎,充分借鑒美英新等發(fā)達國家的成熟經(jīng)驗,完善我國的稅收征管制度。具體而言,應通過調整稅收征管制度,發(fā)揮其模式作用,樹立納稅人主動履行納稅義務的主體地位,明晰征納雙方權利和義務;建立納稅自我評估、積極舉證和自我糾錯等制度;完善稅收信息采集系統(tǒng);建立納稅人信用評價制度,明確對違法納稅人和違紀財務人員的懲治措施。
6 ?小結
世界發(fā)達國家的稅收征管模式,主要在制度和服務上發(fā)力,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的對立關系也主要從這兩個方面著手。發(fā)達國家基本上都有完善合理的稅法制度,這就給稅務機關提供了科學合理的征稅武器。稅務機關在征稅過程中,不斷投入資金進行稅務教育,優(yōu)化征稅流程,調整征稅組織,向納稅人提供專業(yè)化服務。稅務機關的服務意識不斷增強,這是納稅人申報納稅的積極性不斷增強的又一重大因素。把納稅人看作客戶,這是發(fā)達國家最大的特點,改變過去的命令式要求模式,轉而用服務的思維換取納稅人主動申報稅務。我國的稅收征管模式經(jīng)歷幾十年的發(fā)展,但在稅收成本上仍然與發(fā)達國家有非常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以發(fā)達國家為師,根據(jù)我國的稅收國情進行改革,轉變稅收征管模式,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健全稅收法制,提供公民的納稅意識,實現(xiàn)稅收征管的新繁榮、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周廣仁.稅收征管改革40年[J].中國稅務,2018(07):34-36.
[2]周廣仁.中國稅收征管能力問題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6.
[3]解洪濤.中國稅收征管能力變遷——1990年代以來稅收征管制度改革及其效果檢驗[J].中國軟科學,2017(04):14-24.
[4]湯志水.中國稅收征管效能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1.
[5]凌榮安,蒙強.東盟國家稅收征管運行模式探析[J].經(jīng)濟研究參考,2009(53):13-17.
[6]楊華,伏見俊行.日本稅制改革動向及中長期展望——基于2015年度《稅制修正法案》的分析[J].國際稅收,2015(07):22-27.
[7]秦強.新加坡現(xiàn)行稅制[J].對外經(jīng)貿(mào)財會,2006(06):49-51.
[8]楊蘇莧.新加坡十年稅制基本特征分析[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7(28):35-37.
[9]王曉燕,高翔.新加坡稅收管理的經(jīng)驗對我國稅收征管的啟示[J].商業(yè)會2015(24):42-43.
[10]王紅曉.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菲律賓三國稅收征管的特色與借鑒[J].特區(qū)經(jīng)濟,2010(0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