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tài)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教師要善于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chuàng)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學生能否表現出積極性是衡量學習效果的重要標準,小學階段的學習能夠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老師要不斷豐富和培養(yǎng)自身的能力,針對小學生對數學表現出來的特點以及個性,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數學課程的積極性,從而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1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1.1 學生興趣不高
小學生處于智力開發(fā)時期,心智都不成熟,耐力和細心程度都有所欠缺,學習事物在于引導和樂趣。數學屬于嚴謹學科,需要學生掌握定理、公式、運算。即便是簡單的加減乘除,對于低齡階段的學生來說也猶如天文數字,因此,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出現抵觸心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
1.2 教師教學缺少創(chuàng)新
教師本應當設計符合學生年齡和性格特點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但是,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確保教學無誤,采用保守、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以書本為主沒有吸引學生興趣的形式和內容,缺少對教學的創(chuàng)新。
2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對策
2.1 注重實踐教學,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要重視數學模型的建立和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師應處理好數學的學與用的關系,注重學用結合,進一步認識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注重學用結合,應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應用性因素,堅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出發(fā);應盡可能地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數據編制數學問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相伴;應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改變封閉式的單向結構為開放性的多向結構;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2 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具體的學習過程當中,如果學生能夠長時間保持對同一門課程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他在這門課程學習過程中就會充滿熱情,面對困難能夠迎難而上,實現自己的短期目標。數學課程具有抽象性,復雜性的特點,要是學生能夠有效提高對數學課程的興趣,首先要讓學生感悟數學課堂的魅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情景教學法、研究性教學法以及自主探究學習法有效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喜愛。通過有趣的導入以及新穎的教學方法,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真正感受到數學課程的魅力所在。教師還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覺能動性,更多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設計當中,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密切配合,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數學問題,通過自己小組合作解決,更能夠有效保持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喜愛程度。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設計輕松愉悅,樂于學習的課堂氛圍,共同探討解決分析數學問題。
2.3 教師不斷豐富自身能力
在具體的數學課程當中,不僅要求學生塑造整體思維,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要做好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就是要不斷提高和豐富自身技能,面對出現復雜的數學問題,能夠為學生指明方向。我國當前很多小學出現師資力量欠缺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我們在要求學生的同時,首先,要要求老師具備更高的教師素質。當面對數學難題的時候,教師要具備強大的知識儲備量,在學生有思路的時候提供必要的點撥與指導。其次,教師還要重視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余時間要不斷為自己充電,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具體需求,開展高質量的教學活動。
2.4 培養(yǎng)學生系統整體化的數學思維能力
除了要加強學生主動學習數學課程的能力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系統整體化的數學思維。數學由于具有復雜性,抽象性的特點,要求學生具備很強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助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整體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能夠為后續(xù)的數學知識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更有利于學生輕而易舉的克服數學困難,面對數學課程的學習,增強了自信心。更樂于主動自主的去探究數學問題,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才能夠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證。老師也要重視數學課程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在數學課堂上將數學問題回歸到具體的生活當中去,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將數學知識更好地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以生活化的方式提高學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久而久之,就能夠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一種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在生活中也能夠與數學知識相聯系,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使他們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探究的作用,在學習中多思考,多質疑,使思維向深刻性方向發(fā)展,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學習方向進行探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關注學生發(fā)展 打造高效課堂[J].周蓮,付瓊艷.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5 (10)
[2]淺談創(chuàng)建小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趙建榮.新課程導學.2018 (14)
[3]合理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方法研究[J].張振平.考試周刊.2018 (76)
[4]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實踐與思考[J].李志明.知音勵志.2015 (22)
作者簡介:孟凡麗(1977.01—)女,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克東縣人,??疲W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