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杰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币粋€“真”字道盡教育的根本,一個“真”字也應該是教師始終追尋的教育真諦。
對一線教師而言,公開課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組內公開課、校級公開課、開放日示范課……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公開課,這幾年我也參加了不少。面對這次省級教學大賽選拔賽,我們不敢掉以輕心,我和團隊一遍又一遍地打磨教學設計,一次又一次地推演教學過程,模擬學生課堂活動和反應,精心設計各個環(huán)節(jié),以期盡善盡美。按照要求,授課班級由臨時抽簽決定,學生也是根據(jù)比賽要求臨時挑選。大賽前夕,我被告知,比賽場地就在我們學校,所選班級也是我熟悉的。都是熟悉的人、事、物,心里不由得放松了些。課前,我輕車熟路地走進班級,進行必要的知識準備。推門的剎那,好似聽到一位男生小聲嘟噥:“唉,今天又沒有那些人什么事了。”也許太專注于接下來的比賽,我沒有多想。
上課的整個過程比我預想得還要順利,學生們也非常配合,課堂氛圍活躍而又不失和諧。我被專家組一致評議為優(yōu)秀,推薦參加省里的決賽。
比賽結束后的一天,班主任工作例會上,我碰見了上課班級的班主任,談論起教學大賽的事情,我一個勁兒地表示感謝,他向我表示祝賀:“聽課的學生,一個個都在夸你知識淵博,講解幽默生動??磥砩洗翁舫鰜淼?0個學生都挺配合?。 蔽腋胶椭c點頭,但“挑出來”和“配合”這兩個字眼,像滿含諷刺的雙目緊緊地盯著我,刺入我的內心。
想起來了,他們班應該不只30人呀!挑選聽課的30人是班里比較好的?那些沒有被挑選上的學生會怎么想?會不會給這些學生留下“教育不公平、不真實”的陰影?看似成功的公開課也許只是一場“秀”!我似乎看見了那些學生目光后的冷意,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
我們一直要求關心、關懷、關愛每一個學生,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但現(xiàn)在呢?本該面向所有學生的教學活動,為了追求一時的課堂教學效果,導致部分學生“被請假”“被自習”。日常教學活動中,這種犧牲部分學生的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教室里的“學霸區(qū)”“休閑娛樂區(qū)”“養(yǎng)老區(qū)”“隔離區(qū)”,學生被一條無形的線人為地分成了三六九等,處在教室角落的學生很難感受到教師的目光和教育的陽光。
錢東東教授說過:“好的課堂首先是真實的,再好的表演,也會‘有其形失其神?!爆F(xiàn)實中,總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節(jié)奏,可能會因此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但每一個進入教室的學生,都有權利像其他學生一樣,得到尊重,公平接受教育??墒窃S多時候,特別是對外展示的公開課、示范課上,我們常常會“挑選”學生“配合”教師。也許這樣的課堂會很和諧很精彩,但在我看來依然僅僅是一場“秀”。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在教學生“作假”,與陶行知先生的“真”是背道而馳的。如果一堂課能讓自卑的學生開口說話,搗蛋的學生安靜聽講,睡覺的學生漸漸抬頭,這堂課即使不完美,也是成功的。
教育不能歧視學生,教育不能忽視公平。言行一致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yè)素養(yǎng),當我們說的和做的不一致時,這樣的教育何以教人?而我恰恰為了榮譽,自覺不自覺地默許了對部分學生的傷害行為,間接維護了這樣的模式,明顯違背了教育的本質。也許我可以用“大賽要求”來寬慰自己,但這會像一根刺,藏在內心,時時刺疼。是的,這不是我主動要求這樣做的,但客觀上破壞了教育的公平卻是事實!這樣的獲獎,不好!
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部外國影片,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呈現(xiàn)出這樣一組鏡頭和一段文字,“下面是后期制作刪掉的鏡頭,我們向這些演員致歉,請記住他們的名字,記住他們的貢獻……”我認為這是那部電影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因為這很好地闡述了什么叫尊重和平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業(yè)電影尚且能做到,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如果為了公開課的“完美”而去“挑選”學生,這無疑是對這部分學生最大的不尊重、不公平!
這樣的“挑選”和“配合”肯定是不合適的,跟我從教以來一直主張的公平、公正對待每個學生的德育思想是不符合的,十多年的德育實踐迫使我做出
改變。
基于這樣的反思,在征得該班班主任同意后,我又一次走進教室,面對齊刷刷的48雙清澈的眼睛,我緩緩彎腰,對上次“被自習”沒能參加聽課的同學深深說了一聲“對不起”,并商定了下次合作的時間和地點。我和團隊重新選擇了一個新的主題“讓人生所有遇見都成為一種美好”,精心準備了一個星期,帶著學生們一起走進了錄播室。這次,一個都沒少。
下課后,有位男生走到我面前說:“葉老師,上次知道是您借用我們班上課,我很高興,但最后還是沒被選上。這次上課我很高興,我喜歡您上課的幽默?!蔽?guī)е敢庹嬲\地說:“謝謝。”第一次聽過課的同學說:“葉老師,上次您有點小緊張呢,今天,您一點都不緊張?!边€有一個學生小聲地問我:“葉老師,我的表現(xiàn)怎么樣?”我笑著給了他一個大拇指,他高興地笑了。我知道,第一次的課他沒能來。孩子的話透著“真”,是最好的贊美。
事后,我們將兩次的錄像對比著看,發(fā)現(xiàn)那些第一次“被自習”的學生,在第二次上課時表現(xiàn)得特別積極,我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了渴望。其實,每一個學生都不想成為“被自習”的那一個,我們每一次的“挑選”,對他們來講都是一種無形的傷害。如果每次公開課都有部分學生“被自習”,那么這些學生也許很快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也會失去對教師和教育的尊重,成為教師眼中的“差生”。更可悲的是,也許我們還沒有意識到,在這樣的結果中我們扮演了什么角色,因為我們都覺得“公開課都是這樣的啊”。當錯誤成為理所當然,我們離教育的真實就會越來
越遠。
第一次的課,給了我榮譽,也給了我不安。第二次的課,給了我真實,也給了我滿意。其實,“真”的公開課比“挑選”的公開課更加有趣和生動,更能夠展現(xiàn)教師對課堂的駕馭和應變能力。追求教育的“真”,既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教師自我提升的重要步驟,我們都應該在“真”教育的路上行走,不斷探索教育的“真”。我希望以后的每次公開課都是“真”的公開課,我們都能在“真”的氛圍中進行“真”的教育。
教育“真”的一個都不能少!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港中等專業(yè)學校)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