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要:當今社會“讀圖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美術教育的內容和方式,而且使審美文化與人文精神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因此,視覺文化的來臨,對美術教育提出了挑戰(zhàn),正視視覺文化與美術教育研究的視覺適切性,如何把美術教育與視覺文化相結合,是研究美術教育發(fā)展趨勢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本文試圖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視覺文化;美術教育;適切性
中圖分類號:J4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232-01
一、視覺文化的內涵
視知覺是人們的一種認知、交流的重要手段。在社會范圍內,以視覺圖像為主要媒介,作用于人們的生活,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主導形態(tài),即所謂的“讀圖時代”。這正如羅陽富認為的那樣:視覺文化“意味著人類思維方式的一種轉化”。是將感性的事物轉換成一種圖像化或視覺化的理性生存狀態(tài),視覺成為人類感知世界、認知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標志著文化形態(tài)和思維范式的轉化。
二、視覺文化中的美術教育
在美術教育中,面對視覺文化如何培養(yǎng)文化藝術的生產者、傳播者、消費者和評論者,是一個關于如何處理視覺文化的內在價值與教育價值取向之間的課題。
(一)美術教育與大眾文化
由于數字影像的高度發(fā)達,視覺藝術作品紛紛進入日常生活,其中,一些繪畫作品顛覆了以往只限于畫冊與近距離的觀看方式,現通過多媒體與互聯網等媒介,以更加直觀、生動的視覺形式觀看古今中外繪畫作品,逐漸拓展和改變了受教育者的審美觀與價值觀。
(二)美術教育與人文關懷
在高等院校美術教育中,不僅傳授知識與技能,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視覺文化理念與文化的創(chuàng)新批判意識。在基礎美術教育中則體現為心智的培育,“創(chuàng)造”和“批評”都指向一種人文素質的提高和健康心靈的塑造。
在視覺文化的語境下,美術教育應立足于“發(fā)展人”的一種人文教育,培養(yǎng)受教育者文化藝術的構建意識。通過美術教育,引導在媒體文化時代的青少年學會閱讀、批評和抵制媒體的操縱,教育應該給予他們駕馭自身文化環(huán)境的力量以及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形式所必需的素養(yǎng)。
三、視覺文化對美術教育的適切性
在美術教育研究的實踐中,視覺文化的發(fā)展拓展了視覺藝術的發(fā)展空間。尤其是在以網絡為中心的當下,形成了由美術、電視、電影、網絡等共構而成的圖像時代,加之在全世界專業(yè)與非專業(yè)的藝術教育活動的催化,視覺文化已經和人類自身的生活休戚相關。同時人們也意識到如審美素養(yǎng)、繪畫技法等問題和現象,很難用單維度的主客觀兩分的思維方式做出滿意的解釋。探究視覺文化對美術教育的適切性需要探討理論的適切性、實踐的適切性與方法的適切性等三方面的重要課題。
理論的適切性,即在美術學科的分化與綜合的高度統(tǒng)一的基礎上,如何構建讀書時代的人必備的視覺文化素養(yǎng)與美術教育規(guī)律之間的價值適切性。實踐的適切性,即在社會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下,如何構建美術教育的視覺素養(yǎng)與喚醒視覺文化的自覺意識之間理論實踐適切性。方法論的適切性,即面對世界教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面對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哲學教育理論時,當代的美術教育應構建什么樣的價值取向,美術教育研究應實現什么樣的方法論超越。在這三個方面的研究中方法論的研究解決的是“怎么辦”的問題,是美術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適切性研究的基礎條件。
圖像時代的來臨,視覺文化教育已勢不可擋的進入學生的美術教育內容之中,應引起人們的關注與思考。視覺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成為當今信息知識時代的大眾基本素養(yǎng),因此,視覺文化對美術教育的適切性研究已成為我國美術教育密切關注的教育問題,在國內外的教育中已得到了重視,并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