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楠 代曉麗
伊春職業(yè)學院 黑龍江伊春 153000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許多中外學者對學情這一概念進行了研究,綜合學者們的研究,筆者認為學情既學生情況,其包含學生的自然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學情是學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要依據,做好學情分析才能因材施教。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生源構成情況相對來說比較復雜,以伊春職業(yè)學院為例,生源的構成包括三年制高中統招生源、三校生統招生源、高中單招生源、三校生單招生源以及初中起點五年制高職生源。針對不同類型學生因材施教,針對不同類型學生制定不同的課程評價標準,這都是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的新挑戰(zhàn)。五年制生源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與三年制生源在學情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本課題的研究主要以三年制的高職生為研究對象。
高職生由于受過高中、中專教育,對自己所學專業(yè)的設置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入學之初,學習興趣相對較高。但隨著年級增長,知識難度不斷加大,學生高中階段及中專階段的就存在著理論基礎比較薄弱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困難遞增,遇到問題越來越多,學習興趣也相對降低。
高職生由于在高中、中專階段缺乏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直接影響到,學生進入高職學習階段,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機、講話、睡覺現象普遍存在。在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時思想上缺乏正確認識,態(tài)度被動、消極,部分學生認為是否完成學習任務無所謂,完成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期末考核。他們既不認真思考,也不花時間鉆研,學習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存在著大面積的抄襲現象。
教學評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就包括課堂教學評價。它是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評價對象,運用一定的方法和評價指標,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依據。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是對課堂教學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是否能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在完成的過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以此為依據,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學改革。
有效的課堂教學具有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的改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等積極作用。同事,有效的課堂教學也能使教師在專業(yè)能力提高方面取得大幅度的進步。評價指標是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客觀性重要依據,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了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的指標,如圖1。
圖1 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
筆者從教育經濟學中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三方面進行了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的選取。其中教學效果主要研究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到了什么,是否完成了各項教學目標。教學效益主要研究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收益是什么,是否都達到教學需求。教學效率主要研究課堂教學投入與課堂教學產出之間的比例關系。
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的基礎上將其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評價標準。由于高職學生的時代特點、認知能力和學習風格的特點,在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過程當中應轉變觀念,充分考慮到學情的差異對評價的影響。通過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特點、興趣等情況,將學情差異有效地運用在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系中,針對不同學情選擇不同的評價指標,以此來增加評價指標的全面性,提高教學評價的作用及價值。
圖2 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選擇評價指標體系
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完善直接影響到評價結果的客觀性、權威性,引入學情差異、完善評價指標,增強評價權威是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水平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