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電
【摘要】梅,花中君子。它高潔的品格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烙印著中華奮勇當先、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精神?!短ぱ┵p梅》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是一節(jié)語文活動課,是一種文化傳承的方式,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化實踐活動。
【關鍵詞】 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意課程;經典誦讀;教學設計
梅花是中國的傳統(tǒng)之花,自古寒冬臘月只有它獨自綻放,悄無聲息。它代表著傲然挺立、高潔、謙虛的人。梅具四德,花開五福,它象征著堅韌不拔的品格和堅貞不凡的氣節(jié),代表著中華民族奮勇當先、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精神。
本節(jié)課《踏雪賞梅》中華經典文化誦讀活動,設計了“字中梅—園中梅—詩中梅—畫中梅—歌中梅”五個環(huán)節(jié),從“梅”字入手,引導高年級學生認識梅花,走進梅花的世界,賞析梅花的詩詞、畫作和歌曲,激發(fā)學生“心中梅”之高格,感悟梅花的精神氣質,傳承中華民族梅之風骨。
一、情境導入,踏雪賞梅
同學們,在雪花紛飛的世界里,你最想做什么呢?
打雪仗、堆雪人是你們的最愛,也是老師的最愛。
老師還想做一件事,看看照片,這是老師去年冬天拍的,雪中的梅花開放啦!踏雪賞梅,賞心悅目,陶醉其中,此情此景,久久不能忘懷。
二、字中梅,形聲義俱美
1.老師依次出示漢字:梅
(1)猜一猜,是什么字呢?(金文“ 梅”字)
(2)出示,這是篆體的“梅”。
(3)學習寫正楷“”,怎么記住它?
【設計意圖:金文,其實跟梅花的初蕊形似,這是由一個會意字演變而來的。帶有木字旁,一定跟“木”有關,讓學生認識梅花是一種小喬木。正楷“梅”字,是一個形聲字,從“木”旁、“每”音,讓學生學習漢字,識記漢字,感受漢字的形美和聲美?!?/p>
2.五福梅花,寓意深刻
南宋范成大的《梅譜》是世界第一部藝梅專著。書中記載了“梅原產于南方,是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花果,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稌洝吩疲骸叭糇骱透?,爾唯鹽梅。”古時梅子是調味品。觀賞梅花的興起,始自漢初,隋唐漸盛,宋朝藝梅興起。
(1)梅具四德,意義獨特。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意;開花為亨,意味著通達順利;結子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為貞,代表堅定貞潔。
(2)梅花五瓣,象征五福。梅花,又名“五?;ā?,分別象征著和平、快樂、順利、長壽、吉祥。梅花常被人們繡在枕頭上,剪在窗花上,和喜鵲一起畫在年畫上,裝點喜慶吉祥的氛圍。
(3)梅花篆字,獨樹一幟。人們賞梅,愛梅,以梅成趣,梅花篆字,自成一體。它遠看為花,近看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與字融為一體,剛勁而美麗,因而成為藝術珍品。請猜猜下面的梅花圖中藏著什么字?
(對,分別是家、福、和和美美)
【設計意圖: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梅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梅花寓意美好,字源深遠,由此創(chuàng)造出的梅花篆字,進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創(chuàng)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讓學生知字源,學創(chuàng)造,這也是文化傳承的意義所在。】
三、園中梅,色香味皆品
1.視頻欣賞:滿園梅香
解說:人們喜歡梅花,尤其喜歡傲雪怒放的梅花。位于家鄉(xiāng)的鹽塘河公園,建有蘇北第一家梅園,栽植梅樹近2000株,有20多種梅花,朱砂梅、美人梅、骨紅梅、垂絲梅等。園中有山,坡上植梅。冬天,100多株蠟梅迎雪開放;初春時節(jié),滿園梅花盛開,吸引成千上萬市民觀賞。
2.請說一說你見到的梅花的特點
引導學生從顏色、姿態(tài)、香氣等方面感受梅花的氣質美。
【設計意圖:語文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孩子們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學習的資源,可許多時候卻視而不見。用視頻引導學生發(fā)現身邊的梅花,身邊的美,培養(yǎng)其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p>
四、詩中梅,情韻意兼蓄
詩人盧梅坡有“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的詩句。此時此刻,你想到哪些關于梅花的詩詞?
1.吟誦王安石的《梅花》
梅花
宋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1)詩中寫出了梅花什么特點?
王安石這首《梅花》不僅寫了梅花的潔白無瑕,更寫出了梅花的幽香迷人,這也是從梅有暗香的角度來寫梅勝雪的詩,詩人借雪的形象,突出了梅花之清香。
(2)鏈接背景:宋神宗熙寧元年,王安石任宰相,上書皇上主張富國強兵,進行全面改革,而反對者謗議不斷,阻止改革。熙寧七年春,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寧九年,王安石再次被罷相后,他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后退居鐘山,寫下此詩。
(3)再讀《梅花》,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是的,此時作者孤獨的心態(tài)和艱難的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著共通的地方 。
【設計意圖:王安石的《梅花》學生都能背誦,但真的理解意思嗎?借助創(chuàng)作背景的鏈接,讓學生感受王安石的處境艱難,這不也正像風雪中那枝迎寒開放的梅花嗎?此時,讓學生對梅花的品質更充滿敬意!】
2.欣賞陳亮的《梅花》
梅花
宋 陳亮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一朵忽先發(fā),百花皆后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1)讀準詩句,看圖理解:“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备形蛎坊ǖ男螒B(tài)之美。
(2) 再讀古詩,學生質疑:“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币痪渲小皷|君”指春風,也叫東風。
“玉笛休三弄”源自古曲《梅花三弄》,學生閉目欣賞古曲,提問你聽到什么?又仿佛看到什么?
(3)配樂吟誦古詩,感受古詩音韻之美。
【設計意圖:陳亮的《梅花》一詩,第一、二行具體描述了梅花的形態(tài)毫不起眼,是寫實之句;三、四行寫梅花是“東風第一枝”,最先開放,點出梅花敢為天下先的品質;五、六行寫深雪埋藏的惡劣環(huán)境阻擋不了梅花的芬芳氣息,頌揚梅花堅貞不屈的精神;最后作者點明旨意: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寄托自己的愛國思想。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反復吟誦,學會質疑,感悟詩句語言美和意境美?!?/p>
3.比較陸游、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
卜算子·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近代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1)老師與學生分別朗讀兩首《卜算子·詠梅》。
(2)小組學習討論兩首詞。
要求:借助工具書,讀懂兩首詞;想想兩首詞有哪些相似點,有哪些不同點;小組寫出來,比比哪組寫得多。
(3)選擇一首你喜歡的。練習朗誦。
【設計意圖: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根據陸游的詞作,反其道而用之。比較兩首詞,有很多相同點:都寫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特點,都表現梅花不與群芳爭春的特點,都贊頌了梅花的高潔品格,都以梅花自比。不同點也非常明顯:①兩者形象不同,陸游的詞作寂寞孤苦,歷盡風吹雨打;毛澤東的詞積極樂觀,如“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②兩詩感情不同,陸游的“只有香如故”,低沉無奈;毛澤東的“她在叢中笑”,充滿自信樂觀精神。通過比較,對兩位詩人的不同背景、不同命運有所了解,體會不同的情感,吟詠出兩首詞不同的韻味?!?/p>
4.賞讀名句
自古以來,梅雪爭春,互為映襯,名言佳句,賞心悅目。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 盧梅坡《雪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警世賢文》
五、畫中梅,詩情畫意并臻
1.出示王冕的《墨梅》,誦讀并思考
(1)了解王冕,王冕是元朝著名的畫家、詩人和篆刻家,號煮石山農。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擅畫梅,被稱為“畫梅圣手”。
(2)思考作者為什么以“墨梅”為題?
(3)出示題畫詩,賞析詩與畫。
2.我們班有同學愛畫畫嗎?如果你畫梅花,會題上怎樣的語句呢?
師出示梅花圖,學生試著寫一兩句詩。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guī)律。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造性地引導學生在畫上題上幾句話,就是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表達方式上相互交叉、深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養(yǎng)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p>
六、歌中梅,余音裊裊悠長
1.欣賞歌曲《紅梅贊》,視頻與歌聲將學生帶入梅花的精神世界。
2.介紹小說《紅巖》中的江姐、小蘿卜頭形象,觀看《烈火中永生》視頻片段,讓學生把抽象的精神具象化。
3.課后拓展延伸,推薦閱讀《史記》(節(jié)選)、《毛澤東傳》、《周恩來傳》、《紅巖》等,看完后一起交流讀后感。
【設計意圖:羅廣斌、楊益言創(chuàng)作的《紅巖》,展現了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小蘿卜頭這一形象尤其受到孩子們的喜愛。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感知,將梅花這一寫意色彩濃郁的形象具體化。不同閱讀層次的孩子選擇不同的讀物,觀看歷史故事、偉人傳記、小說等,由古及今,期待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品質融進孩子們的心靈深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