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榮
【摘要】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促進學生生物素養(yǎng)的提高。所以,教師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且,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合作與探究,盡可能地將課堂完全交到學生手上,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進而發(fā)展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生物? 合作探究? 科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247-02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首要任務。只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科學思維,才能夠擁有自主解決生物問題的能力,而且,生物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會對學生今后的一生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并且,對于高中生來說,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礎和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和觀點,給予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小組成員的交流與溝通中獲取和掌握基礎的生物知識。同時,教師要努力做好學生活動的指導工作,優(yōu)化學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加強生生合作的力度,培養(yǎng)學生對于生物課程的感情。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jīng)驗,對于如何在合作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進行了以下幾點探究:
1.組織探究活動,激發(fā)科學思維能力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探究活動的開展,并且,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發(fā)現(xiàn)生物現(xiàn)象的內在規(guī)律。同時,教師要注重小組成員的分配,使每個小組都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當然,教師也要注重任務的設置,實現(xiàn)學生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轉變。
比如:在《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基因突變的特點和原因,說出基因重組的類型以及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并且,為學生創(chuàng)建了探究活動:分析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可以體現(xiàn)基因對性狀控制的途徑;突變之后對于生物體的性狀的影響;生活中容易引起基因突變,引發(fā)癌癥的因素,請舉例說明。學生在小組合作與交流中,不僅能夠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學生共同思考和探索的活動,實際上就是發(fā)揮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過程。所以,教師必須要注重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的創(chuàng)建。
2.注重疑問設置,培養(yǎng)科學思維能力
在合作探究活動中,有效的問題,不僅能夠明確學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過難或者過于簡單的問題,都無法起到良好的教學作用。因此,教師就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基礎情況出發(fā),合理設計探究活動,精確把握問題的難度,使生物問題能夠發(fā)揮其最強的功效。當然,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和了解生物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預期的合作效果。
比如:在《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遺傳和變異規(guī)律在改良農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種等方面的應用,使學生明確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優(yōu)點及局限性。筆者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并且,為學生提出了問題:怎樣將子粒多和抗黑粉病兩種形狀結合到一起?雜交后可能會出現(xiàn)幾種性狀?性狀是受什么物質控制的?得到所需性狀后可以將種子直接賣給農民作為良種嗎?如果不可以,需要怎樣做?學生在思考和解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就能夠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個基礎的了解。最后,筆者要求學生進行了小組探究活動:搜集關于航天誘變育種的相關資料,整理并總結。這一系列的問題,就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思維的能力。學生在與筆者的問答中,就掌握了相關的生物知識??梢?,在合作探究活動中,疑問的設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3.加強交流溝通,提高科學思維能力
在小組交流活動當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學生掌握了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小組活動才能夠正常進行下去。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也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提出有趣的問題,構建合理的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興趣,使學生在交流與溝通中,掌握一定的科學思維能力。
比如: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分離定律,使學生體會到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思維,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筆者為學生講述了一些遺傳現(xiàn)象:龍生龍,鳳生鳳,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時,筆者帶領學生討論了親代與子代的遺傳中,子代性狀的決定因素。這時,就為孟德爾的實驗做好了鋪墊。緊接著,筆者提出了:為什么用豌豆做實驗材料,結果更加可靠?學生在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就加深了對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認知。筆者有意識地加強了學生與學生、筆者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而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總之,合作探究活動的創(chuàng)建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態(tài)出發(fā),構建科學合理的探究活動,提出有效的問題,加強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從而激發(fā)、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推動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進而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斌.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性教學方法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8(2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