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
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歷史已經(jīng)是過去時,除了史料和文獻,我們沒有其他方式對歷史進行直觀了解,初中歷史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明確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并努力探求和使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升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效率。本文就具體實例談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 歷史 學習興趣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學習歷史,就是要從國家的興旺發(fā)達和朝代更替中尋找到更快更好發(fā)展的方法?;仡櫄v史,我們發(fā)現(xiàn)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地方,也有很多我們需要牢記的教訓。初中學生接觸歷史學科的時間相對較短,在此之前他們對于一些歷史事件的了解還處于相對片面的階段,因此初中歷史老師需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更多更加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讓學生對于一些歷史事實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認識?!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一個學科的內容感興趣了,他們才會自覺主動地去學習相關的知識和內容。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打好學生的歷史學習基礎,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歷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就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那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初中歷史老師應該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 結合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當中,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學校教育,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初中歷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提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而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歷史觀,比較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幫助他們盡可能多地認識和了解一些事實,只有學生對于一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才能做出更加公正客觀的評價。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給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能夠利用視頻、音頻等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聽體驗,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擴充學生的認識,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學習川教版初中歷史課本中有關于秦始皇的知識的時候。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他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同時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等,為我國后來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可以說,他對于國家和封建制度的確立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在看到他的功績的同時,還應該看到他的一些失誤,他焚書坑儒,讓我國許多文化著作毀于一旦,同時他還創(chuàng)立了很多酷刑,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造成了很大的損害。從這里看,這個人物是既有功,也有過的,因此在看待這個人物的時候,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在看到他的功績的時候還要看到他的過失,這樣才能對這個人物做出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如果只看到他的功績或者只看到他的過失,在評價的時候帶有一些自己主觀臆斷的內容,都是不正確的。在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初中歷史老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于秦始皇的紀錄片的視頻,學生通過觀看這些視頻,就可以對于秦始皇的生平事跡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多媒體技術的出現(xiàn)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初中歷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利用歷史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歷史的趣味性較低,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枯燥,這個時候歷史老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通過給學生講述一些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歷史小故事,讓學生在掌握這個歷史知識點的時候也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初中歷史老師在給學生講項羽的歷史事件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跟項羽有關的歷史小故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釜底抽薪。釜,是指古代的一種鍋,舟,就是船,整個成語的意思就是要斬斷自己的退路,比喻戰(zhàn)斗到底。項羽為了營救趙國,在全軍渡過黃河之后下令把所有船只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下決心決一死戰(zhàn),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就是因為這樣,沒有退路的大軍在項羽的帶領下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在講這個成語故事的時候,學生不僅可以通過這些事跡了解項羽的性格特征,同時也可以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初中階段的學生是比較喜歡聽故事的,通過給他們講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不僅可以提高他們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多掌握一些有關于歷史文化的內容。
三、 結合現(xiàn)實,對歷史進行新的思考
回顧歷史,是為了走得更遠,因此初中歷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同時學會思考歷史,思考造成這些歷史事件的原因,今后的發(fā)展中需要盡力規(guī)避這些行為,這樣才能夠幫助我們走得更遠,有更好的發(fā)展。比如說,在學習有關于“安史之亂”的歷史事件的時候,學生需要了解到,安史之亂發(fā)生的原因除了安祿山史明等人發(fā)生叛亂之外,還有唐玄宗耽于享樂,荒淫誤國造成的。這個事件也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在其位謀其職”,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樣才能讓國家更好地運轉。通過反思歷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尋找到一些關于自身今后努力和發(fā)展的方向,并且將歷史和現(xiàn)代社會結合起來,也有繼續(x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 結束語
總之,“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也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學生只有對于所學的內容感興趣了,他們才能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因此初中歷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講一些歷史小故事,引導學生結合現(xiàn)實進行思考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杜清江.如何激發(fā)學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興趣[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8):53.
[2] 陳永凱.初中歷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探索[J].新課程·中旬,2018(8):193.
[3] 何艷紅.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8(64):137,150.
[4] 蔡振鶯.初中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