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平 王竹梅 王霞
摘要:就高校各類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討論了將微課應用于化學類實驗課程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進一步剖析了微課在《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式和手段,力求改革現有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對化學實驗課程學習興趣的進一步提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關鍵詞:微課 化學實驗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9-0045-02
化學實驗教學是基礎化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化學理論知識,還可進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化學基礎理論,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國高校各種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實行的教學模式是“預習報告—實驗指導—總結報告”,我校獨立學院亦然。以上教學模式沿襲的是上世紀精英式教育而設計的基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但是獨立學院是基于大眾教育而誕生的產物,獨立學院的大多數學生,由于基礎差且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因而往往不會將所學理論知識遷移到實驗學習中,使得預習報告和總結報告往往通過抄襲完成,因而教學效果較差。因此,有必要針對化學實驗課程進行教學方法改進。
一、微課的定義和微課在我國相關化學實驗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情況
隨著“可汗學院”在全球迅速走紅,微課已成為我國教育界熱議的話題。微課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視頻為媒介,圍繞某個單一的知識點或操作技能等設計視頻,從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具有時間短、內容精、碎片化等特點。[1-2]
隨著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的繁榮,將微課應用于化學實驗課程教學,已成為高校教學工作者提高教學效果的探索熱點,如大連理工大學、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等將微課分別應用于化學化工實驗[3]、有機化學實驗[4]教學中,增加了趣味性,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實驗技能的掌握,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微課在《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教學體系中的建設
針對我校獨立學院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微課引入《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教學體系中,從兩方面進行教學體系建設:
(1)理論與實踐結合微課學習體系建設。為了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我們將與實驗相關的比較難掌握的理論知識如化合物結構與性質、反應機理、主反應與副反應、實驗儀器原理和容易出錯的實驗關鍵操作節(jié)點等通過PPT、演示實驗視頻或圖片等制作成微課。
(2)實驗基本操作微課學習體系建設。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我們通過自主研發(fā)制作及網上補充下載,以視頻、PPT等形式制作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微課學習體系,內容包括:①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如分析天平、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分光光度計、酸度計、火焰光度計等;②實驗操作技巧類課程,如酸堿滴定、蒸發(fā)結晶、過濾、定容、提純等。
三、微課的引入,必然促進化學實驗課教學模式的改革
“預習報告—實驗指導—總結報告”仍是目前我校的實驗課教學方式。其中,預習效果是整個實驗課程學習的關鍵。微課引入前,學生的預習只能采用先自學教材上的相關內容,然后再按要求完成預習報告的方式。但是,實驗課程往往涉及實驗原理、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實驗儀器的使用、實驗注意事項、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等內容。可見,細節(jié)內容非常多,而如果是第一次接觸的操作技能和實驗儀器,由于沒有直觀認知,預習效果往往不理想,這就造成實驗課上“照方抓藥”的狀態(tài),學習效果很差。
引入微課后,傳統(tǒng)實驗教學模式首先被改革的是“預習”環(huán)節(jié)。將微課引入化學實驗課程教學,老師可根據具體實驗課的內容和特點,重新設計每堂實驗課的教學模式,并通過QQ、微信等社交平臺,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發(fā)揮微課的獨特優(yōu)勢——“短小精悍,目標明確,形式直觀,可反復播放學習”進行預習,從而改變了以往枯燥閱讀實驗步驟的狀況。學生學習微課視頻后,對實驗課程內容有了直觀的感受和認識,對實驗步驟也有了初步了解。例如,分析天平的稱量,針對這項操作技能,老師設計制作了微課,視頻中對著實物圖像介紹了分析天平的構造,演示了水平調節(jié)、零點調節(jié)、減量法稱量粉體的步驟,最后強調了注意事項。微視頻將書本中靜態(tài)的說明和演示生動地展現出來,特別是可以展現一些很難想象、往往使學生很迷惑的術語和實驗操作細節(jié)。學生可以反復播放,不但直觀易懂,還可將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進行學習,實驗課中還可對著分析天平再次播放以便練習。長期沒使用分析天平而實驗又需要用到該設備進行稱量時,還可以再次播放學習。引入微課后,老師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而且較短時間內就可以熟練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同學們的反映也非常好。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從而幫助學生大幅提高學習效率。
對于實驗案例與理論相結合的實驗課程,如“置換滴定法測定鋁的含量”,涉及較難掌握的理論知識如絡合滴定法測定鋁的原理,返滴定與置換滴定在用法上的區(qū)別,置換滴定法測定鋁的方法等內容,涉及的操作難點有置換滴定的前處理和置換滴定過程均較復雜,滴定終點顏色較難判斷等。針對該實驗課的特點,設計微課視頻,較難掌握的理論知識部分采用PPT動畫講解模式,實驗操作部分采用實驗視頻演示模式,并將實驗教學過程進行如下設計:
課前:提前幾天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復習相應的理論知識點,觀看指定的微課,并填寫預習報告。
課上第一步:抽查學生預習情況,分析學生對實驗內容的了解程度。
課上第二步:將微課和實驗演示結合起來進行講授,特別是操作復雜、困難或需要注意的步驟。
課上第三步:對預習不到位的同學,再次提問了解其認知情況,對仍認識不足的學生,要求再將次觀看相應微課視頻或停止其實驗,安排其下一批次實驗再來上課。
課上第四步: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老師巡視進行指導。
課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對于難點部分,鼓勵學生通過回顧微課內容進行鞏固。
四、結語
基于微課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中的應用,給該實驗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微課在《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中的應用能夠促進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該課程和相應的理論知識內容,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因此,微課設計的合理與美觀,至關重要,因而需要教師不斷投入并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微課的制作水平,豐富微課的表現形式,更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達到傳授知識、掌握知識,并能學以致用的目的。微課技術的引入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達,可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感受和領悟學習化學知識的樂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參考文獻:
[1]胡世清,文春龍.我國微課研究現狀及趨勢分析[J].中國遠程教學,2016(8):46-53.
[2]唐曉旻,傅敏,王崇均等.基于微課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課程教改探究[J].廣州化工,2017,45(4):134-135.
[3]陳令成,趙忠奎.微課對大學化學化工實驗課教學的作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22):270-272.
[4]鄒曉川,王存,石開云等.基于FC模式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40(9): 234-240.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