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若宸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互聯網金融迎來了黃金發(fā)展時期,開始逐漸對人們的生活工作產生影響,作為學生,我發(fā)現大學生網絡貸款情況近些年愈發(fā)嚴重,很多大學生會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物質條件而利用網絡貸款,本文便對大學生網絡貸款現狀與危害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貸款;現狀分析;具體對策
一、大學生網絡貸款現狀
根據相關大學生網絡貸款現象調查情況可知,在通過對我國50余所高校進行調查問卷后可發(fā)現,有63%的學生使用過網絡平臺進行貸款,其中有77%的學生使用時間較短,未超過半年;在進行網絡貸款辦理時,有85%的學生不愿提交父母電話;在進行貸款的額度中,有40%的學生僅借1000元,而1000~2000元的學生占40%,僅有6%的學生貸款額度超過5000元;有54%的學生每個月的還款額度為100~300元,只能通過節(jié)省生活費或打工的方式獲取相關資金進行還貸。
二、大學生網絡貸款的危害
大部分網絡貸款申請較為便利,僅需要學生證、身份證等信息便可以申請相關額度,但實際上這其中還包括緊急聯系電話、輔導員電話等信息,一旦這些信息泄露,將會對大學生的信息安全造成極為嚴重的威脅。因此,若大學生進行網絡貸款的話,很有可能會出現自身隱私泄露,甚至有可能會卷到一些經濟類犯罪案件之中。除此之外,網絡貸款平臺的頻繁催賬以及套路貸等情況,很有可能會逼迫大學生在無力償還的情況下選擇輕生等方式擺脫債務,對大學生的身心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
部分網絡貸款的利息較高,學生在簽售相關協議時,里面包含較多的法律條文及學術用語,大部分學生對于這方面內容知之甚少,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內涵。一旦放松警惕,很有可能便會因為協議中的某些條款而吃虧。部分學生對于滯納金了解不足,很有可能會因此背上巨額債務。根據相關報道,湖北某大學的學生為購買蘋果手機及其他消費,在某一網貸公司借貸3萬元,但由于其無力償還債務,便選擇在其他小型網貸公司繼續(xù)借款,最終欠下多家貸款公司約70萬元的債務[1]。
三、如何引導學生避免網絡貸款
(一)提高自身約束能力,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大學生習慣利用網絡貸款進行消費,主要是由于其消費觀念存在較大問題,互聯網開通貸款支付業(yè)務對個人的要求限制較低,再加上“雙十一”、“雙十二”等網絡銷售活動的吸引,使眾多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念頭,利用網絡借貸獲取相應資金。大學生在花錢上沒有正確的判別能力,很多大學生身上的錢財基本上來自于父母,即使有部分大學生利用打工獲取相應的資金,這些數目也較為有限。因此,大學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約束能力,正確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消費物品,進而完成對相關物品的購置,以保證能夠更好的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培養(yǎng)自己的意志能力,抵抗“前衛(wèi)消費”帶來的誘惑。
(二)重視個人信用,樹立正確價值觀
大學生對于個人信用認識較低,也是其不斷出現網絡貸款行為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網絡金融在允許大學生進行貸款過程中,不但需要大學生填寫自己的身份證賬號等相關信息,同時還有緊急聯系人家庭住址等信息,而這些信息,其實都是大學生用來借款的隱形擔保,若大學生一旦未能及時歸還貸款,則會出現頻繁騷擾、暴力恐嚇等催債行為,對大學生的身體與心靈造成較為嚴重的危害。除此之外,隨著我國政府及地方部門對于網絡金融業(yè)務的管制體系逐漸健全化,惡意透支、貸款逾期等行為都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個人征信,一旦透支行為觸犯法律,大學生將會付出極為嚴重的代價,因此,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到個人信用的作用,樹立明確的價值觀,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以便于能夠擺脫網絡貸款消費帶來的過分誘惑。
(三)端正自身學習態(tài)度,樹立堅定學習信心。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斷提高,從而放棄對于物質的過分追求。物質只是暫時的,而精神的成長則是永恒的,因此,大學生需要端正自身學習態(tài)度,樹立堅定的學習信心,以此為基礎保證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習之上,避免對身旁的物質進行過分重視。同時,社會環(huán)境也需要注意自己對大學生的影響,避免過分追捧潮流、名牌、時尚等,美的鑒賞并不一定只能通過物質來進行,只有引導大學生重視自己在精神方面的成長,才能更好的避免網絡消費帶來的誘惑[2]。
四、結語
根據文中內容可知,網絡貸款會對大學生的生活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不但會使其形成錯誤的消費觀念,甚至可能對其正常的生活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大學生應當提高自身約束能力,樹立正確消費觀念;重視個人信用,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端正自身學習態(tài)度,樹立堅定學習信心。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出現超前消費行為,使大學生能夠始終保持理智進行消費。
參考文獻:
[1]曾麗,劉惠平.大學生網絡貸款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87-88.
[2]張燕妮,余培瓊.大學生網絡貸款的現狀、風險與對策——基于廣州工商學院591份問卷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0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