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尹秀荔
摘 要:新課程改革旨在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觀察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學是根本,教師的教應該起到輔助的作用。本文結合自身經驗,探討了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建議。
關鍵詞:課程改革;高中地理;地理教學;高中課程
一、 課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
課改后的高中地理教材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其教材內容的表達方式變得更加簡潔與生動,加入了大量的圖片,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和課改前的教材內容相比,新課程減少了許多名詞概念,結論性的敘述變得更加簡潔,多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使得學生課堂互動與自主學習的比例加大。文字篇幅明顯減少,圖幅數量增多,甚至許多地方采用以圖代文,使圖像成為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變化賦予了教師更大的自主發(fā)揮的空間,同時新課程在整體內容的設計上也更加偏向于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盡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凸顯新課程理念。新教材較為重視地理學科信息資源與現實技術的應用。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閱讀、觀察、實踐和探究活動。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資源給教師提供了較大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空間,利于學生對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二、 課改后教師面臨的新挑戰(zhàn)
在新教材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調節(jié)自身的教學方法,讓新課程改革的各種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有收獲,同樣也面臨這新的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教材正文的篇幅小,內容簡短,概括性比較強,許多知識點都是點到為止,教師發(fā)揮的空間比較大。第二,新課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學習,要求從以前的以教師為主體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但由于所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寬廣,學生對新內容的接收能力各不相同,重點較難把握,出現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不足的現象。第三,教師對新教材難易程度不好把控。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高度概括、濃縮,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的探究形式多,同時新教材內容比較突出時代信息,與前沿科技聯(lián)系較為緊密,而教師現有知識相對陳舊,拓展實踐空間有限,新教材知識體系雖不如舊教材系統(tǒng),但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對待案例的教學,教案和教師用書都沒有詳盡解釋和說明,而且對大多數學生來講難度也很大,對于這些內容,究竟要處理到何種程度才算適宜,大多數基層教師心中也沒有底。
三、 教師面對新挑戰(zhàn)的具體措施
(一) 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地理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要高度關注學生科學素質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發(fā)展,處理好地理知識、能力、態(tài)度、價值觀的關系,克服以往地理課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承傾向,要求地理課程目標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者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知道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方法和結論,而且要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領會地理學的精神實質和思想與方法,受到一定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 調整教學方法
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學生狀況、學校情況,選擇一種或者多種適合課堂教學的方法,優(yōu)化整合,便于學生更好開展活動,更有利師生互動,更靈活地處理知識點,完成教學目標。必修1中,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法方面我設計一個地球儀演示地球公轉運動:手持地球儀,保持始終指向一個方向,在教室的行道按逆時針方向走動,以中間學生的目光為太陽直射光線,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地球在不同位置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有何變化。這樣,學生很快就得出在南北半球的回歸線之間運動。然后讓學生模擬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特點,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地球公轉的特點。
(三)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作用,力圖展現地理信息的多樣性。如在講山地形成這部分時,用動畫形式展示地球板塊是在不斷運動的,巖層因受到地殼擠壓力形成波狀彎曲稱之為褶皺,由褶皺巖層所組成的山體稱為褶皺山,巖層斷裂并出現明顯位移就形成斷塊山等。山地生成過程的教學變得很形象生動容易理解,并進一步明確了巖層的新老關系,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敘述地理事物變得更充實,更形象,具有吸引力。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 總結
要想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代地理教學的特征,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學習,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通過自己的教學觀念,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為學生學會學習、探索與發(fā)現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雪玲.新課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反思[J].科教文匯,2009(10):192.
[2]李洪龍.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的探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8):111-113.
[3]徐永生.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學[J].成功,2011(5):208.
[4]陸長俊.試論新課改之后的高中地理素質教育[J].科教文匯,2008(12):181.
作者簡介:
李勇,尹秀荔,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青云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