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煜菁 袁君剛
關鍵詞 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 安全生產 蘋果
作者簡介:馬煜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fā)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社會學;袁君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fā)展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村發(fā)展理論。
中圖分類號:D92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181
在我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局限逐漸體現出來。改革開放初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使農民擺脫了傳統(tǒng)公社組織的約束,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與此同時,農民也成了一個個分散和孤立的個體,村莊一致行動能力降低,增加了農民同外界交往的成本。隨著生產、生活和社會交往的發(fā)展,農民需要合作,需要建立合作組織來解決他們面臨的共同性問題,由此產生農民的合作組織,包括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斷發(fā)生,引發(fā)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質疑和擔憂。農產品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源頭和基礎,而農戶又是農產品生產的主體,只有加強對農戶農產品生產行為的管理和監(jiān)督、做好農業(yè)生產源頭上的管理,建立可以確保供給安全農產品的供應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
基于此,本文希望探討下列問題: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對農產品的安全生產是否產生影響?如果產生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它又是通過何種方式產生的?從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對農產品的安全生產產生作用的過程中,我們又能得到哪些新的啟示?
(一)農戶加入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的基本情況
L蘋果專業(yè)合作社2008年成立,當時僅有七戶發(fā)起者。之后遲遲未能在村里發(fā)展出合作社成員。直到2013年,合作社重新運做,吸納了行政力量的援助,吸收進了接近村里一半的農戶。
由調查可知,大多數農戶對于合作社的性質、功能一知半解。他們很多并不清楚加入的組織到底是什么,他們的入社原因可以從另一角度反映這個問題。高達28%被訪者加入合作社是因為村里大多數人都參與。合作社不連貫的運營,以及缺少實質性的利益使他們很少會有入社的打算。訪談得知,很多人加入合作社實際只是為了一臺較便宜的割草機。
(二)合作社市場化程度低
在提問到“您認為當地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在哪一方面還需完善”,村民們的回答幾乎全部為“銷售”。當地合作社在生產方面給農民提供了相應的技術指導和農機農具包括化肥,在組織方面一度有些渙散但近年來也在不斷改進,唯有銷售方面還沒有明顯變化。然而,合作社本身成立的意義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幫助農民規(guī)避市場風險。當地合作社由于資金等問題無法實現市場化,果農不能及時了解到蘋果的安全生產已經從無公害發(fā)展到綠色和有機。而不靠近市場,農民無論如何也無法把握市場的脈搏,對他們的蘋果安全生產勢必產生負面的影響。
(三)農民觀念落后影響合作社發(fā)展
問卷調查和訪談中,農戶與合作社理事往往各執(zhí)一詞,從割草機的價格到化肥的質量再到最終的收益,兩方總有矛盾沖突之處。一位出訪國外的果農大戶拋開自己曾經的合作社理事身份和農民身份,認為原因終究在于農民的觀念太過落后,急于求成、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由于當地的蘋果生產頗有名氣,農民在生產中太過依賴自己的經驗,導致合作社的許多措施無法實施,形成當下這樣尷尬的局面。
與果農大戶的看法類似,當今許多農村問題研究者也都傾向于將原因歸咎于農民觀念的落后。然而,宏觀地從整個社會的變遷來看,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容易改變,文化心理卻難以改變。在帕森斯的理論中,文化的作用是模式維持,文化出現“滯后”,社會的運行勢必會出現障礙,合作社同理。
(四)影響蘋果安全生產各方面
調查顯示,有一半以上的農戶認為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對蘋果安全生產有積極影響。
首先是觀念上,當地蘋果生產頗有名氣,農民的生產觀念相對較先進,對安全生產的了解程度普遍不低。再加上技術人員的指導,安全生產觀念得到了一定推廣。合作社新當選的年輕社長即是種植有機蘋果的先鋒隊。他本人不但積極開發(fā)種植有機蘋果,也在網上銷售有機蘋果。推選一位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的年輕實干家成為合作社社長,可以看到普通村民觀念上的變化和合作社內部力圖大力發(fā)展合作社的決心。
此外,通過對未加入合作社農戶的訪談可知,農戶對于安全生產的理解多是出于日常經驗。小部分農戶表示不了解安全生產,其實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安全生產”名詞的含義。對于合作社社員,蘋果的安全生產是技術人員講解的重要內容,再加上有年輕一代主動學習尋求改變的小群體,“安全生產”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一個陌生或者一知半解的概念。有極個別的農戶依然表示不了解,則是因為受訪者是老人和婦女,他們普遍不參與合作社的事務。
其次,是生產方式,這個方面改變的難度較大,但由于符合安全生產的要求,且得到行政力量的支持,最終也得以改進。一個典型的事例是“洼改”事件。合作社技術人員曾經嘗試向全體社員推行“洼改”,通過優(yōu)化果樹種植方式和果園建設來提高蘋果質量,但由于操作難度和對最終效果的懷疑態(tài)度,這項措施并沒有真正實施開來。但在此后不久,果樹局的專家也建議“洼改”后,多數農戶即在合作社的帶領下,開始了果園的整頓。
更為簡單操作易于實施的合作社統(tǒng)一分發(fā)的割草機和統(tǒng)一購買的反光膜和化肥。蘋果的安全生產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從果園、土壤到采收、修剪、貯藏再到最易于控制的農藥使用和病蟲害,每一條生產線都會對農產品的安全生產產生影響。割草機和反光膜與化肥即作用在其中。
實際操作中,也產生了不少問題。不少社員在肯定割草機的功效的同時抱怨割草機不好用、不易上手。但是考慮到為此入社的花費,仍然不間斷對此的使用,生產上還是起到了積極作用?;实膯栴}則更為麻煩一些,使用新化肥而放棄使用之前的“富美砷”化肥等的社員拿出了蘋果,通過與非社員農戶的蘋果對比,可以看到蘋果略微小了些,色澤普遍不夠好。社員也因此對化肥的不滿更大,有一些人還提到了諸如果銹的問題。也正因為化肥的問題,社員對合作社有了不小的不滿情緒。對于上述一系列問題,村里一位備受推崇的非合作社成員的種植大戶解釋道,使用市場上質量不過關的化肥生產出的蘋果在個頭和色澤上更受歡迎,合作社的化肥本身價格不高。果銹則完全是個人對于果樹種植養(yǎng)護的問題。農戶的意見雖頗多依然繼續(xù)使用沒有用完的化肥,但長此以往,高質量化肥能否繼續(xù)使用下去值得擔憂。
最后是生產技術,合作社通過邀請專業(yè)技術人員講解蘋果安全生產知識。側重于農民易于改進,實施較方便且最緊急迫切的內容,傳授方式包括課程講解與試驗田實際操作。這一部分是最為社員稱贊的地方,易于操作且見效快。尤其是修剪和病蟲害防治,更便于運用到實際果樹養(yǎng)護之中。
通過對L蘋果生產合作社的組織性質和形式分析的基礎上,討論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對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影響,得出結論。
在一個市場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行政力量滲透明顯,組織的權威不來自于市場利益,并沒有使得市場對農產品的生產產生較大影響。一方面,沒有加快出現農民為節(jié)約成本而生產低質量產品的畸形市場;另一方面,農民沒有更加合理有效地聯合起來規(guī)避市場風險,沒有摸清市場的脈搏,不了解綠色產品乃至有機產品的市場需求和生產的可能性,對安全生產意義仍然不大。但行政力量作用不止如此,當地良好的生產環(huán)境為當地帶來了上級領導足夠重視度,給予合作社精神支持,不間斷的技術人員通過合作社這個渠道給農民帶來福利。從技術人員這里,農民安全生產觀念和技術得到切實提升,從行政力量那里,農民安全生產方式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民從中獲利是必然的結果,安全生產受到重視更是明顯的趨勢。盡管合作社起步較晚,發(fā)展不完善,但對農產品安全生產的積極影響依然存在。
討論完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對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影響之后,本次研究中有幾點啟示值得關注。
首先,對于組織,組織目標表明了一個組織的未來和發(fā)展方向。當地合作社之所以會出現發(fā)展的困頓,其中一個原因在于組織的創(chuàng)立者對組織性質和組織目標含糊不清。2008年成立合作社時,幾位大戶滿心考慮鄉(xiāng)親的互幫互助,以當地地名為合作社命名,不同于其他一些以個人命名。潛意識里沒有把合作社作為一個盈利性質企業(yè),而是一個普通的社會組織。在農村,非經營性的社會活動可以凝聚人心,獲得社會組織成長的社會資本。但對于合作社,它本身具有盈利性,組織者卻期待它發(fā)揮非盈利性社會組織的作用,無疑是矛盾的。組織者在沒有對組織的性質和目標進行很好估量的前提下去做一些事情,只會使組織運行得更加艱難。
其次,行政力量對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的滲透慎之又慎。在當地合作社,行政力量帶來了關注度、技術人員甚至加入合作社的農戶,看起來影響很好。但這些的前提是當地合作社起步晚,周邊地區(qū)的合作社都沒有發(fā)展起來,基層政府急需樹立起一個典型。當合作社走上正式運行軌道后,行政力量應該仔細思量是否撤出合作社。合作社本身是免稅企業(yè),這一點已經引起很大爭議,行政介入難免會不同程度地損害農民利益。同時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傳統(tǒng)社會“皇權不下縣”,塑造出穩(wěn)定的“官紳民”三層立體結構。這個結構在當代中國急需重構,基層組織是首選。只有當組織走在目標清晰、正常運營的軌道上,安全生產才能充分得到實現,否則就如當下許多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所面臨的問題一樣,農產品的安全生產只有量的積累達不到質的飛躍,由于經濟學意義上檸檬市場的存在,量的積累也會達到一個極點從而走下坡路??梢?,通過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改善農產品的安全生產,首先需著眼于合作組織的建設,這需要國家,基層政府甚至村民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郝濤.農民原子化的后果及對策[J]. 許昌學院學報,2005(6):122-124.
[2]趙建欣,王俊閣.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農產品質量控制機制分析[J].農業(yè)經濟,2010(3):61-63.
[3]楊團.中國農村合作組織發(fā)展的若干思考[J].天津社會科學,2012(2):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