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潔
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為核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和自主學習能力。本文站在課堂引導者的視角,從拓展練習、細編學案、把握細節(jié)三方面入手,切實優(yōu)化信息技術教學,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促進學生自主習慣的養(yǎng)成,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關鍵詞:任務;學案;細節(jié)
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7-118-2
筆者現(xiàn)從拓展練習、細編學案、把握細節(jié)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優(yōu)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一、拓展練習,提高技能
作為一門實踐課程,信息技術對學生的技能運用要求較高。要想學生熟練掌握技能,上機練習少不了,且練習程度要有延展性。例如在教授《補間動畫》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動作補間動畫的制作,本課設計了三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任務:
任務1:制作一個運動的小球;
任務2:制作兩個小球,一個運動,一個靜止;
拓展練習:制作一面冉冉上升的五星紅旗。
任務1學生可以利用上節(jié)課的內容“逐幀動畫”自主探究實現(xiàn)。但是在制作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利用“逐幀動畫”制作一個運動的小球,使得小球的運動軌跡發(fā)生變化,如從舞臺的左側移動到舞臺的右側,需要很多幀數(shù)才能實現(xiàn),這樣制作動畫太繁瑣。由此,教師引出補間動畫及其三步操作:(1)制作開始關鍵幀;(2)制作結束關鍵幀;(3)讓計算機自動產(chǎn)生補間動畫。并在任務1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新建另一個“圖層”來實現(xiàn)任務2的操作。
關于圖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FLASH中的每個圖層都是獨立且透明的,在一個圖層中進行修改,不會影響在其他圖層中的編輯與操作。同時,為了方便操作與修改圖層中的對象,最好對圖層進行重命名。例如,任務2的兩個圖層,可以一個名為“靜球”圖層,存放靜止的小球,另一個名為“動球”圖層,存放運動的小球。當然,在對一個圖層操作時,可以鎖定其他圖層,這樣不容易誤操作。
任務3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拓展練習,意在加深學生對動作補間動畫和圖層的理解和操作。在上機練習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制作“一面冉冉上升的五星紅旗”的過程與方法。主要讓學生明白制作此動畫一共需要兩個圖層:一個圖層放“五星紅旗”,一個圖層放“旗桿”。其中,“五星紅旗”應該制作動作補間動畫,運動軌跡由下至上;“旗桿”在“五星紅旗”上升過程中,應該保持靜止不動。這樣,學生在操作體驗中,不僅加深了對動作補間動畫、圖層的理解,還體會了關鍵幀與幀的不同作用,同時還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綜上,三個任務層層遞進,先以兩個動畫實例作鋪墊練習,而后通過拓展練習鞏固所學,借以提高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二、細編學案,促成習慣
信息技術課上,學生的自主學習少不了導學案的引導。要發(fā)揮導學案的導學作用,教師必須花些功夫在導學案的編寫上面,并且要編寫詳細,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自學。
導學案編寫案例:
編寫“顯示文字”程序(如圖):窗體為深綠色,單擊“開始”按鈕,窗體上顯示文字“信息技術”(字號為小一號,字體為黑體,字體顏色為亮綠色);雙擊窗體退出程序。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點擊窗體,在右側屬性框中,直接將顯示名稱(Caption)改為“顯示文字程序”,窗體背景色(BackColor)設置為深綠色;
第二步:窗體上新建一個按鈕,顯示名稱(Caption)為“開始”;
第三步:新建一個標簽對象,將標簽的背景色(BackColor)設置成與窗體同色;標簽的字體(Font)、字體顏色(ForeColor)按編寫程序要求設置。然后利用標簽對象的“Caption”屬性或“Visible”屬性實現(xiàn)窗體上顯示文字的功能。具體實現(xiàn)方法如下:
方法一:利用“Caption”屬性實現(xiàn)。
操作:(1)設置標簽對象的“Caption”屬性為空值(即標簽上現(xiàn)在沒有顯示任何文字);(2)雙擊“開始”按鈕,在代碼框中書寫賦值語句,使鼠標單擊按鈕時,標簽能顯示文字。
方法二:利用“Visible”屬性實現(xiàn)。
操作:(1)在標簽對象上直接輸入顯示文字,并將標簽對象的“Visible”屬性設為“false”(這一設置,使得程序運行時,標簽不顯示);(3)雙擊“開始”按鈕,在代碼框中書寫賦值語句,將標簽對象的“Visible”屬性變?yōu)椤皌rue”。
注:賦值語句格式:對象.屬性=屬性值,如form1.Caption=”程序”(窗體的顯示名稱為“程序”),其中form1為窗體對象,Caption為顯示名稱。
上述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第1課時的導學案設計與編寫內容。為了讓學生可以根據(jù)導學案的操作提示,自主完成編寫“顯示文字”程序的任務。本導學案在編寫時詳細給出了對象屬性的提示信息,意在讓學生通過導學案的導學作用,在上機實踐體驗中掌握修改對象屬性的兩種方法:一種是在對象屬性框中直接修改,如BackColor(背景色)、Caption(顯示名稱)等;另一種是通過賦值語句實現(xiàn)。如方法二中,為了將標簽對象上的文字信息顯示出來,要將標簽對象的“Visible”屬性變?yōu)椤皌rue”,可以通過賦值語句Label1. Visible =“true”來實現(xiàn)。
總而言之,導學案的編寫完善程度,直接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善用導學案,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提高教學質量。
三、把握細節(jié),提升素養(yǎng)
實踐性與操作性是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重要不同之處。因而,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對操作教學的細節(jié)把握,直接影響著學生良好操作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
以《從因特網(wǎng)獲取信息》教學中“圖片信息”下載為例。圖片信息的下載對于有一定操作基礎的初一學生來說并不是很難,有些學生甚至不用教師演示講解,就能完成這一操作。因此,在講到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布置一個簡單的探究任務:在網(wǎng)上下載一張“柯南”的圖片。然而,看似簡單的任務,卻讓有些學生犯難。在操作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問:“老師,我下載的圖片為什么是一個網(wǎng)頁?”還有的學生會問:“老師,我明明下載了圖片,怎么不見了,桌面上沒有?。 睔w結原因,還是在于對操作細節(jié)的忽視。因而,教師在演示講解中,要對學生容易忽視的細節(jié)操作作補充說明,以便更正學生的操作錯誤,解決學生的操作困難。
下載圖片信息的正確操作為:選中需要下載的圖片,右擊鼠標選擇“圖片另存為”命令,將圖片重命名,然后選擇保存路徑(一般選擇保存在桌面)即可。在這里,教師可以將圖片信息的下載分為三個操作細節(jié)點介紹:一是圖片下載的方法,二是圖片保存的路徑,三是圖片的命名。具體的操作細節(jié)如下:
(1)下載圖片時,應該選擇“圖片另存為”命令,而不是“目標另存為”選項。如果忽視這個細節(jié),就很容易將圖片保存為網(wǎng)頁格式。
(2)保存圖片時,要留意保存路徑。如果直接選擇保存,這時圖片一般默認保存在C盤“我的文檔”中。一旦忽視這一細節(jié),可能一直重復下載操作而降低學習效率。
(3)對下載的圖片最好進行重命名。如果忽視這一習慣,將非常不利于圖片的整理和分類。因為網(wǎng)上下載的圖片在保存時,名稱多數(shù)是一串亂碼,如果不對所需圖片進行重命名,以后要查找或是使用該圖將非常不便。特別是在下載多張圖片時,最好要對保存的圖片進行重命名,并建文件夾歸類存放。如有需要,可將圖片文件夾壓縮,或上傳到網(wǎng)盤,或發(fā)送至郵箱,以增加磁盤利用率。
當然,不光是圖片信息的下載要注意這些細節(jié)操作,文字、音頻、視頻等信息的下載也該如此。總之,信息技術教學只有在上機操作細節(jié)處落實,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有所提高。
優(yōu)化教學沒有固定的方法,沒有最佳的途徑。信息技術教學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與體會,才會有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