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汕
摘 要:根據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相關要求,我們需要不斷加強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和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近些年的文化建設中,我國思想教育已經逐漸趨向于文化內涵建設。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事業(yè)單位,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的發(fā)展,是我國未來公共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從高校圖書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創(chuàng)新意義以及社會責任寫起,對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人力資源等進行分析,提出服務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探索方式。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建設;文化服務;探索
“十二五”規(guī)劃中,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是我國公共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圖書館的地位以及發(fā)揮的作用越發(fā)受到重視,尤其是區(qū)域資源共享的逐漸形成,為高校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搭建了平臺。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尚在起步階段,在公共文化服務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并未形成可操作性的服務模式,導致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出現諸多問題,通過實地調研高校圖書館館長充分掌握各地圖書館的建設落后、人才匱乏等情況,使得高校圖書館已經喪失原有的職能。只有將高校圖書館利用起來,才能夠實現資源共享,發(fā)揮高校圖書館的各種優(yōu)勢,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基礎。
1 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建立的現狀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高校圖書館的職能分為兩部分,一種是一直努力采取多種方式來擺脫當前體制下的模式,需要通過自身不斷適應經濟發(fā)展,尋找適合自己未來發(fā)展的道路,不斷實現社會效益化;另一種則是堅持自身文化事業(yè)單位的公益性,實現自身服務大眾的性質,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高校圖書館依然擁有文化服務的功能,學生能夠合理運用圖書館的資源,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知識,在公共文化中突出自身的作用,為更好地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基礎。
2 高校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基礎
2.1 地域優(yōu)勢
我國高校多以劃片形式辦學,所以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布局十分科學,如果高校圖書館能夠對社會公眾開放,這樣的分布特點不但能夠促進地域文獻的流通,而且能夠讓這一服務惠及大眾,對網絡資源的使用也會帶來極大的便利。
2.2 人力資源豐富
高校圖書館不但擁有專業(yè)的館員,而且具有對文獻檢索工作十分熟悉的師資隊伍[1]。按照統(tǒng)計全國的高校圖書館具有三萬多名具有良好業(yè)務素質的館員,很多館員已經是大專以上的文化水平,碩士和博士生也很多,館員的所學專業(yè)十分豐富,可以更好的為師生服務,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體現出高校圖書館服務于公共文化的優(yōu)勢,極大滿足公眾獲取專業(yè)信息的需要。
2.3 文獻資源專業(yè)
高校圖書館通過文獻資源的建設,以學科和專業(yè)進行優(yōu)化配置,形成了十分完善的專業(yè)文獻,通過有價值的社科類書籍以及報刊豐富公眾的文化生活。高校圖書館擁有專業(yè)的數據庫,其中數字化聯盟為公眾提供十分豐富的信息以及便捷的服務[2]。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對資源進行有效開發(fā)和利用。
3 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
3.1 強調政府的引導
從當前情況來看,公共文化服務作為政府公共服務中的重要部分,通過公共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改革進程來發(fā)展科教文衛(wèi)事業(yè),為了公眾能夠參與社會政治與經濟活動,在高校圖書館中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對公共服務來說需要強調政府服務的功能,為公民提供文化權利,高校圖書館能夠保障學生的文化權利,讓學生擁有充分的知識儲備,為以后成為優(yōu)秀人才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公共文化服務具有一定的“公益性”,需要秉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通過政府的財政投入以及組織規(guī)劃,有效完成政府的財政支持。當前的公共文化服務仍然需要以政府作為基礎,政府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
3.2 注重高校圖書館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務作為一種文化行為,需要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通過普及相關文化知識來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整體需求,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只有涉及到公共性的文化基礎設施,例如圖書館、博物館等作為依托,才能夠提高公眾的整體意識,從而提升群眾的文化價值觀念,獲得社會的歸屬感,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建立[3]。當前的公共文化本質應當充分利用現有的文化公共設施以及資源,通過主流社會文化引導群眾的精神文化建設,高校圖書館能夠承擔這一引導角色,充分運用自身優(yōu)勢做好相應工作。
4 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創(chuàng)建的方式
4.1 高校聯盟
當前高校圖書館缺乏統(tǒng)一管理,需要在公共文化基礎上進行發(fā)展,高校圖書館仍然存在相對被動的狀態(tài),聯合效果并不明顯。通過聯盟管理建立長期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斷增加技術投入搭建技術平臺,一方面要做好高校的聯合數目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快數字化書籍的錄入,實現多個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共享模式;在創(chuàng)新服務方面需要盡快建立虛擬咨詢服務系統(tǒng),通過拓展咨詢內容建立數據庫,服務于每一個地區(qū)[4]。同時要培訓高校圖書館內的服務人員,提高其業(yè)務水平,讓每一個圖書館的工作發(fā)揮出作用,構建起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
4.2 打造開放模式
高校圖書館的有序發(fā)展需要資金支持,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資金來源仍然依靠政府撥款。由于經費十分有限,高校圖書館的書籍數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各個高校圖書館通過定期開展一系列宣傳活動,加強對公共文化創(chuàng)立的效果。高校圖書館需要樹立創(chuàng)新理念,將高校圖書館打造成開放性服務機構,通過調整自身的運行機制,在館員中提高為社會服務的意識,不斷改進各種措施和服務方式,通過協調各類資源實現對高校圖書館的統(tǒng)一管理。
我國高校圖書館目前存在讀者多、閱覽空間有限等問題,想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就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充分認識到圖書資源的重要性,讓高校圖書館的資源被公眾共享;同時要按照高校圖書館的要求,將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高校圖書館應當發(fā)揮自身作用,全面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
4.3 開拓服務創(chuàng)新
4.3.1 數字參考模式
虛擬參考作為圖書館通過網絡想讀者提供信息的新興服務方式,這項服務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發(fā)受到重視,在數字化的環(huán)境下以人力資源作為媒介,以網絡作為傳輸手段,通過電子信箱、實時聊天工具等形式向用戶提供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服務。這種方式幫助用戶獲取相應的信息,通過網絡化手段向用戶提供咨詢服務。
高校圖書館可以建立在線讀者服務模式,社會公眾可以在網站上尋找自己想要的書籍,可以列出讀者利用圖書館所遇到的問題,能夠用簡單的方式去搞清楚復雜的問題,讀者不但能夠運用高校圖書館的資源,而且節(jié)省大量的讀者服務成本,提高讀者的滿意程度。
4.3.2 提供個性化服務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作為一種個性化服務,讀者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站中提供的館藏資源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讀者可以獲取圖書館的最新圖書內容。讀者可以用賬號和密碼選擇一些常用的電子資源清單保存于計算機硬盤中,每當用戶再次訪問自己的個性化圖書館頁面的時候,文件中的參數將被提取出來,通過服務器返回定制的頁面。
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對大量學科中的文獻信息資源按照門類進行過濾,并且通過信息重組后傳遞給讀者,讀者再將這類信息傳遞給其他人,從而得到知識效率的提高。還可以在微信上將書目導讀和新書書目等資料展示出來,通過對讀者在微信公眾號里觀閱資料后的相關評論,高校圖書館也可以及時了解到讀者的需求,形成良性互動模式,從而提升高校圖書館的延伸服務質量。
4.3.3 優(yōu)化載體模式
高校圖書館可以為公眾提供手機信息支持服務,將圖書館中的館藏、書目以及展覽等與讀者相關的個性化信息進行推送,方便讀者的服務效率。讀者可以通過手機的交互功能主動定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讓高校圖書館服務從被動向主動轉變,提高讀者的滿意度,擴大高校圖書館所發(fā)揮的作用。高校圖書館還可以通過新型載體形式以及閱讀方式為公眾提供宣傳服務,例如電子報紙、電子圖書閱讀等方式,讀者可以通過觸摸的形式瀏覽報紙和期刊,以多元化的模式向社會大眾提供最新的閱讀途徑。
5 結束語
高校圖書館不但是大學生需要汲取知識的地方,也為群眾提供大量的信息,人們可以通過書本來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為公眾參與政治、經濟以及相關文化提供必要保障。高校圖書館資源如果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可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文化作為未來社會不可或缺的“軟力量”,對國家的經濟影響是持續(xù)不斷的,不但能夠提升地區(qū)的競爭力,而且可以將文化融入到地區(qū)發(fā)展中。高校的圖書館加入公共文化和服務社會,按照服務的要求應當把握競爭的契機,轉變服務理念,在服務師生的同時承擔起服務大眾的責任,為未來的文化公共服務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旋,程艷.探索公共文化服務下高校圖書館定位——以滁州學院為例[J].商,2016(20):87+65.
[2]魏立杰.高校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的作用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4,13(06):240-241.
[3]龐麗川,張鵬,趙雋,李向前.高校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構建中的創(chuàng)新探索[J].圖書與情報,2011(05):98-100.
[4]董潤麗,吳愛云.高校圖書館在構建省聯盟公共文化服務進程中的探索與思考[J].現代情報,2011,31(0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