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而要保證這一工作的高效實施,關鍵需要加大力度強化對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與宣傳,同時注重“紅色文化”與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機整合,迎合時代發(fā)展,強化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滲透,以此幫助青年學生能夠樹立起一種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從而促進其良好思想道德的發(fā)展?;诖耍疚木鸵愿呗氃盒槔?,針對紅色文化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實踐途徑進行了分析,旨在為后期相關教育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教育;紅色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所謂“紅色文化”,其具體所指的就是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發(fā)展進程中逐漸摸索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理念,其不僅涵蓋了紅色紀念地、紅色遺址等以實物形態(tài)存在的紅色物質文化,同時還包含了包括革命道德傳統(tǒng)及革命精神等在內的以精神形態(tài)所存在的紅色精神文化。紅色文化作為我國長期發(fā)展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也蘊含了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與高尚道德情操及革命精神,不僅是我國革命、改革及建設發(fā)展的直接見證,同時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素材。在“十八大”中,總書記就針對“傳承紅色文化、抓好思想教育”做出重要批示,也為當今從嚴治黨的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套可供遵循的理論指導。基于這一要求,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文化該如何實踐,這也成為了當代思想教育的一大熱點課題。
一、“紅色文化”在學生思想教育中的意義分析
“紅色文化”作為一項彌足珍貴的教育素材,在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發(fā)揮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體而言,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
高職院校學生屬于一個充滿陽光的年輕群體,如何引導這一陽光、活力群體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也就成為了當代高職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項迫切要務。就目前高職院校整體情況來看,學生存在的問題就是,普遍缺乏一套明晰的理想信念,同時在政治信仰上沒有清晰的認識,甚至更為嚴重的還存在著一種憤青行為,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念,處于一種“吃飽混天黑”的狀態(tài),從其身上根本談不上什么崇高理想?;谶@一現(xiàn)狀,積極融入“紅色文化”,強化高職學生思想教育也就顯得尤為必要。
(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集體主義思想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加強學生紅色文化的傳授,特別是要強化對革命歷史的宣傳教育,通過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做事顧全大局,將國家和機體的利益看得高于個人利益,須知先有國家,才有個人。此外,注重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三個代表”“八榮八恥”“中國夢”等先進思想,利用偉人的精神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和思想,充分展現(xiàn)出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進而樹立起一種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的堅定信念。
二、“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教育的實踐途徑分析
(一)豐富思想政治課堂的“紅色文化”內容
我國高職院校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主要是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為主。在過去采取的純粹式理論教育形式進行各類思想政治課程的講解,很容易會導致學生產生一種厭倦情緒,失去了學習興趣的保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開設的初衷也就成為了奢想。為有效地改善這一不足,在新時期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妨將一些“紅色文化”案例滲透其中,比如,向學生們講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光輝事例,讓學生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光榮歷史。借助一系列的紅色文化案例,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責任意識,積極繼承和弘揚我黨過去的艱苦奮斗的良好傳統(tǒng);此外,學生還要鼓勵、要求其能夠經常誦讀一些紅色經典,并撰寫相應的閱讀體會,將此作為學生考核的一大重要指標。
(二)豐富校園“紅色文化”活動,創(chuàng)建良好校園文化及環(huán)境
對于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而言,單純依靠短暫的課堂紅色文化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還要實現(xiàn)黨員思想教育從課堂向課外的延伸,通過創(chuàng)辦豐富多彩的校園紅色文化活動,為學生的思想道德發(fā)展創(chuàng)設出一個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氛圍和環(huán)境。我校在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就曾組織多次紅色文化活動,如“紅心向黨”演講比賽、“紅歌會”合唱比賽等,目的只有一個,即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濃厚的紅色校園文化氛圍,進而促使學生能夠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熏陶。此外,我校還定期組織學生觀看一些“紅色文化”題材的電影,如《紅色娘子軍》《建國大業(yè)》《建黨偉業(yè)》等,這一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起學生們的參與興趣,豐富了學生課余活動內容,同時,還能在無形之中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滲透,進而也達成了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據(jù)了解,還有部分高職院校在學生思想教育活動中,還組織開展了諸如“示范宿舍評選”等系列活動,活動的組織旨在能夠督導學生能夠樹立優(yōu)良的生活作風,展現(xiàn)當代青年學生的良好形象。一系列紅色文化主題活動的成功實施,有效彌補了單一課堂理論講述的缺陷與不足,使學生思想政治學習時間及空間得以進一步拓展,更重要的是,在活動實踐中,學生們在思想道德情操方面也收獲一種更為顯著的成長與發(fā)展,這也是紅色文化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當然,除此之外,筆者建議高校在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還要注重將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與紅色文化教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將紅色文化教育真正地融入到各種主題教育及節(jié)日紀念日活動之中,從而促使兩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發(fā)揮出更加優(yōu)質的思想教育效果。
(三)開設學生社會實踐,增進思想教育效果
在高職院校開展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證教育效果,筆者建議學校要定期組織一些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校外活動,如組織學生定期去拜訪一些老黨員、老干部,在拜訪交流與溝通過程中,了解老人所經歷的“紅色故事”,通過經歷者的親身講述,激發(fā)青年黨員能夠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與老黨員看齊的思想意識,從而使其能夠積極地學習、傳承和發(fā)揚老黨員所具備的優(yōu)良作風;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紅色旅游,到一些極具紅色特征的如盧溝橋、井岡山、西柏坡、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實地參觀,重走革命者的路,以此幫助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和傳承民族革命信念,在潛移默化間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其更好地發(fā)展。
(四)緊密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趨勢,強化“紅色文化”宣傳
目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也逐漸作為一項有效的教育輔助技術在當代教育領域應用開來,同時智能手機也成為了學生們的一項標配工具?;谶@一時代發(fā)展特點,高校在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就需要積極迎合時代發(fā)展形勢,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強化對學生的“紅色文化”宣傳,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注重。
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開展“紅色革命圖片展覽”,以此吸引學生去關注,同時還可以以校園官方的角度在各大熱門平臺上發(fā)布一些與“紅色文化”相關的軟文,推進“紅色文化”的普及。
積極拓展網(wǎng)絡教育陣地,建立校園紅色文化專題網(wǎng)站,并結合學生所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設置相應的學習欄目;對于各學院、各系、各年級的基層組織而言,則可以通過微信群、微博等自媒體形式來強化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及互動學習,真正將學生思想教育滲透到生活和學習的各個層面,以此不斷提升思想教育成效。
高職院校還要進一步加強網(wǎng)絡優(yōu)質資源建設,在校內構建一套網(wǎng)絡優(yōu)質資源的實時共享系統(tǒng),并著力強化資源的優(yōu)化整合及共享、標準化建設,從而真正實現(xiàn)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建與共享。除此之外,在校外還可以嘗試建立不同學校之間的網(wǎng)絡優(yōu)質資源共享,以此促使思想教育優(yōu)質資源能夠得以最優(yōu)化利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紅色文化”的滲透能夠有效地推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對于學生思想政治修養(yǎng)的提升與發(fā)展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對“紅色文化”的利用力度,通過紅色文化與常規(guī)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整合,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實踐活動,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打造高效的紅色文化資源共享等渠道、有力加強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實踐與應用,以此全面促進學生思想的更好發(fā)展,使學生逐步成長為新時期所需的高思想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傳彬.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教育研究[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
[2]許輝.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路徑——以鎮(zhèn)江市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10):72-74.
[3]趙麗君.山西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方式研究[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8,31(5):75-77.
[4]史婷,何其鑫.紅色文化對大學生信仰教育的路徑探究[J].辦公室業(yè)務,2018(20):189-190.
作者簡介:李爽(1982-),女,漢族,湖北省武漢市,中南民族大學碩士,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