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靜
【摘 要】 現(xiàn)在的小學生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孩子的獨立性較差。獨立性強的孩子常常都是做事有明確的目的,能主動地做事,而且是有目的地去行動,有進取心、有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所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使孩子長大后更好的適應社會。
【關鍵詞】 小學生 獨立性 培養(yǎng)
現(xiàn)在的小孩子由于成長環(huán)境的變化,很多都有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的表現(xiàn)。孩子過分依賴他人,缺乏獨立性,就不容易融入社會,會妨礙孩子健全人格的發(fā)展。在“襁褓”中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要解決這些問題,唯一方法是讓學生獨立起來,自已的事情自已做。
社會在發(fā)展,要求人的全面發(fā)展要與時俱進,可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小學生隨著社會的進步反而獨立性倒退了,令人深思。對于教育教學工作者來說,我們首先應關注的不是學科知識,而應該是人,是學生個性的成長。新課程理念要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發(fā)揮特長,激發(fā)他們探究的興趣和進取精神,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為使孩子盡早成為未來社會的有用人才,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一、誰能獨立“飛” ——摸底排查、制定策略
為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開學初我對接手的一年級新生進行了兒童獨立發(fā)展現(xiàn)狀和獨立性發(fā)展相關調查,著重從孩子的獨立交往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這三項獨立能力都比較差,尤其表現(xiàn)比較差的是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究其原因我認為學生的年齡較小,個性發(fā)展具有可塑性和不穩(wěn)定性,他們受到了家庭教育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這些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受到家長們“呵護”得太多太過之故。在這種教育觀的支配下,當然有些孩子也樂享其成,習慣了家長的呵護,甚至于希望永遠有這種呵護,于是我們看到的眾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在獨立性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對于獨立性差的孩子我們應從細節(jié)入手,從實際入手,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性。
二、隨機教育、潤物無聲——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重視獨立意識的培養(yǎng)。
教育家蒙特梭利十分重視兒童的獨立性的培養(yǎng),他說:“教育者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他認為,“兒童自身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應尊重兒童的自主性、獨立性,放手讓他們在活動中發(fā)展?!痹诎嘀魅喂ぷ髦校易⒁庥袡C結合班主任工作對學生進行獨立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帶學生進行小組游戲時,在游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當孩子在游戲中發(fā)生爭吵和不愉快時,我會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已獨立解決,從而形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我們班當選的班干部,上任后我會讓他們回家去問問家長或其他小伙伴怎樣才能當好班干部,我?guī)缀鯖]有直接告訴孩子該怎么做,而是設置一些情境讓孩子自已在實踐中探索解決,當他們做對了,我及時表揚,當他們做錯了我及時引導。再如一年級小學生最愛打小報告,我的做法是:第一時間肯定他,然后問他:“你會處理這件事嗎?你有比老師更好的辦法嗎?相信你能做到的,如果還不行再來找我,好不好?”小學生一聽到老師這么信任他,當然很樂于將事情辦得最好!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小小歌說得好,都說小孩小,其實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子還要小。只要我們做有心人,抓住教育契機,孩子的獨立性一定會潛移默化地得到培養(yǎng)。
三、實踐出真知、勞動創(chuàng)造美
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偉大的導師也說過“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本源泉與動力,人的許多優(yōu)秀品質是在勞動中形成的,勞動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情操,通過勞動實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珍惜勞動成果,養(yǎng)成勤儉、艱苦樸素的好作風,鍛煉孩子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適應力,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的獨立性。
1. 呵護童性、尊重孩子的內心需求——鼓勵孩子試著做想做的事
一年級新生剛上學對學校生活憧憬向往,孩子的注意中心會逐漸從父母轉向學校,什么都想嘗試,并希望擺脫過多的關照或干涉,這時老師要順應這種變化,滿足獨立需要,鼓勵積極探索,使其獲得勞動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如每周的大掃除,我發(fā)現(xiàn)孩子會掃地、擦黑板、排桌椅、拖地,并不會擦玻璃,我發(fā)現(xiàn)孩子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最不會干的事情——擦玻璃,于是分配玻璃,教給孩子擦窗的步驟與方法,孩子們努力擦,雖然玻璃還是花花的,但臉上帶著笑容,洋溢著快樂。我想讓孩子這樣通過不斷地實踐,會把玻璃越擦越干凈,久而久之孩子的獨立能力也相應得到了發(fā)展。
2. 孩子的地盤孩子做主——孩子自已的事自已做
培養(yǎng)小學生的獨立性要從學生剛上學就訓練他們的動手能力。學會整理書包、整理圖書角,學會掃地、排課桌、清理餐桌等,這些都是孩子在學校生活中的小事,卻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的重要內容。只有從孩子上學的開始階段培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意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提出要求并進行引導,才能使學生盡早學會自我服務。如果從開始不作要求,孩子就會逐漸形成依賴性,懶散,從而缺乏獨立能力。
3. 授人魚不如授人漁——教會孩子自已做事
對一年級剛上學的學生孩子來說,許多事情都是從不會到會。如整理圖書角等,這些在成人看來不起眼的小事,卻對學生獨立意識和能力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影響著小學生走向獨立的信心和進程,只所謂細節(jié)決定成功,凡此我都會用積極的語言和行為鼓勵小學生大膽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經(jīng)常對他們說“同學們可以試一試”“我相信你們能做好”。同時給他們一些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掌握一些必需的技能。當學生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注意鼓勵、支持和引導他們,而不是急功近利,打擊學生的獨立愿望,或由老師包辦代替,剝奪學生的鍛煉機會。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剛上學的小學生在開始時所體驗到的成功和快樂會轉化為內在的信心和動力,從而促進他進一步做出努力,進而增強獨立意識,提高獨立能力。
四、有志者事竟成——持之以恒,貴在堅持
學生的獨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yǎng)成的,也不是孩子學會獨立地做幾件事就意味著學生具有了獨立性。此外學生由于受教育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其獨立性表現(xiàn)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因此對學生獨立性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內化的過程,它需要對孩子進行反復的強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導。因此,當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獨立技能或表現(xiàn)出一些獨立性行為后,一定要注意及時鼓勵,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督促學生不斷堅持、反復練習,最后養(yǎng)成習慣。
總而言之,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獨立性,我認為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和學習機會,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主宰生活,成為生活的主人,讓學生充滿自信,躍躍欲試,從而使學生“我自己來”的自主愿望逐步轉化為獨立做事的能力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