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慶
【摘 要】 地理環(huán)境具有組成復雜、時空廣大、區(qū)域差異等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困難。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涉及到的內容主要有大氣運動、地殼運動及地球運動等自然地理過程,通過對這些地理過程的學習,可以有效掌握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有關能量流動、物質遷移的規(guī)律,同時這也是高中生地理學習中常遇到的難點。筆者嘗試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深入觀察和分析學生地理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積極探索相應的改善策略。
【關鍵詞】 高中“自然地理” 學習困難 原因 方法
從新課改以來,與高中自然地理教學經(jīng)驗相關的研究越來越多,而對高中自然地理教學質量提高策略的研究卻相對較少,通過深入分析高中自然地理教學實際情況之后,筆者發(fā)現(xiàn)當前我國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存在著大量問題,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學生的學習越來越困難,甚至失去了對自然地理學習的興趣,這種情況下為了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著手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方法。下面主要對高中自然地理學習困難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嘗試提出一些解決方法。
一、高中“自然地理”學習困難的原因
在中考指揮棒下,初中地理在初二階段就要求結束,其考核不計入中考成績,加上很多地區(qū)缺少專業(yè)的地理教師,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很明顯地理學科被“邊緣化”了,“地理無用論”在全社會蔓延,極大的影響了學校、家長及學生的態(tài)度。由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僅在七年級和八年級學習地理,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地理基礎是非常薄弱的,而經(jīng)過九年級激烈的中考沖刺之后他們的地理知識幾乎忘得差不多,同時初中地理學習及考試方式也影響著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態(tài)度。初中與高中地理課程差異非常大,高中地理的內容非常多,要求學生短時間內記憶,理論性較強,尤其是自然地理這一塊內容,對學生思維要求較高,而現(xiàn)行教材編制缺乏體系性,應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教材的可讀性較差,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非常不利。上述因素的存在直接造成了高中自然地理學習困難。
二、高中“自然地理”學習困難的解決方法
1. 利用多種方式激活學生原有知識
根據(jù)概念形成學習過程來看,地理概念有效教學需要經(jīng)歷感知地理現(xiàn)象、激活已有學習基礎、通過各項思維活動理解地理事物三個必要的環(huán)境。例如,在“熱力環(huán)流”這一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正好趕在了秋末的時間,這時教室、樓道的溫差已經(jīng)開始明顯起來,筆者分別在教室門地面上、門框附近點燃一支蠟燭,引導學生觀察蠟燭的火苗是吹向室內的還是吹向室外的,這時筆者適時提出疑問“蠟燭的火苗為什么有不同方向?”“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學生會以已有直觀感性材料為基礎,產(chǎn)生有關熱力環(huán)流的直觀表象,進而引導學生探究形成熱力環(huán)流的過程,抓住其本質。
2. 通過比較區(qū)分易混淆的相近概念
在相關概念的解析中,應幫助學生抓住地理事物有何本質特征,或者說抓住可以表達出概念內涵的關鍵詞。例如,在“冷鋒”、“暖鋒”內容的教學中,學生們總是會將不同時段天氣系統(tǒng)這兩種天氣現(xiàn)象記混,要想將這兩個概念弄清楚,還需要清楚冷氣團、暖氣團、鋒面、鋒的概念與含義,冷鋒是指冷氣團主動移向暖氣團的鋒,因此學生抓住了冷氣團在這一過程中的“主動性”就可以了解鋒移動的方向,這樣就可以了解它在過境之前是被暖氣團控制的,然后在過境之后才被冷氣團控制了。概念內涵明晰以后,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暖鋒的形成以及其控制的天氣系統(tǒng)。
3. 利用概念建立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
結構化、網(wǎng)絡化的圖式表征是最佳的、最穩(wěn)定的認知結構,良好的認知結構具備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及穩(wěn)定性等特征。地理教學中涉及到的概念其復雜程度、層次都各不相同,只有明確各概念之間的關系,才能形成持久的結構化知識系統(tǒng)。例如,熱力環(huán)流是大氣最上位的一個概念,而海陸風與山谷風等城市熱島效應、大氣環(huán)流及季風環(huán)流則是不同空間尺度上熱力環(huán)流的具體表現(xiàn),這些概念呈現(xiàn)出并列的關系,可以從空間、時間上利用尺度思想對這些內容進行統(tǒng)攝,構建一個完整的、結構化的知識體系。
4. 傳授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與認知策略
地理教學中科學思想方法的掌握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獲取地理信息,同時還能使其深入理解和應用地理知識,進行相關地理問題的分析。所以,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地理活動中來,幫助其利用已有地理知識及地理學科思維方法,將這些知識轉化成能力。例如,基于學生原有地表受熱不均會驅動能量流動,利用這一學科思想方法去引導學生探究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深入分析其導致同緯度海陸在冬季與夏季產(chǎn)生的氣壓差,引發(fā)冬季風、夏季風轉化的現(xiàn)象。
三、結束語
綜上,地理教學的趣味性和應用性都比較強,在實際教學中出現(xiàn)學生學習困難的現(xiàn)象,其原因是來自多方面的,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積極探索地理教學規(guī)律,同時深入研究學生的實際需求、挖掘其思維、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就可以有效消除學生在地理學習之中面臨的困難。
參考文獻
[1] 羅凌霞.運用思維導圖法優(yōu)化高中自然地理規(guī)律教學——以《氣壓帶和風帶》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4):36-37.
[2] 田家豪.高中地理學習中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提升——以自然地理教學內容為例[J].亞太教育,2016(15):29.
[3] 齊彤.音樂地理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高中區(qū)域地理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2):181-182.
[4] 邢春雷.高中自然地理重難點剖析——以人教版教材為例[J].綠色科技,2016(1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