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永
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除了傳道授業(yè)解惑之外,筆者認為還必須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責任。因此,筆者在物理教學中特別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從古到今、由中到外盡量挖掘教材中愛國主義教育的題材,嘗試在相關的知識傳授中有機地融入愛國主義情感教育,讓學生感到“做一個中國人”的光榮感和使命感,進而激發(fā)起他們?yōu)榻ㄔO強大的社會主義祖國而學習的熱情。以下是筆者在物理教學中的點滴做法:
一、古代物理的文明激起學生愛國情
在“聲現(xiàn)象”的教學中,講到奇異的聲現(xiàn)象時,筆者向?qū)W生介紹了馳名中外的北京天壇和山西的鶯鶯塔,這些聲學奇跡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素材。
北京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祈谷、祈雨、祈天的地方,其中的回音壁、圜丘等建筑有非常美妙的聲現(xiàn)象。先說回音壁,其奇妙之處在于,一人貼著圍墻小聲說話,另一人可以在圍墻邊的任何位置聽到,在這里“悄悄話”可就變成了“大眾話”。什么原因呢?因聲音能沿墻面多次反射的緣故。再說圜丘,就更是奇妙啦!傳說當時的皇帝每年都要到這里來站在圜丘的天心石上祈禱上天:“蒼天保佑,五谷豐登”。當他聽到自己的聲音遠比平時說話要洪亮得多時,認為是自己的虔誠感動了上天,是老天爺顯靈了。果真是老天爺顯靈嗎?否。這不過是我國古代建筑師利用聲音反射造成的音響效果。這些建筑杰作,反映出我國古代高水平的建筑聲學,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
通過本課教學,學生既學到了聲現(xiàn)象的知識,又了解了一些我國古代建筑師把聲學知識妙用到建筑上的奇跡,從而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的聰明才智,進而產(chǎn)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并以“做一個中國人”為榮,這就是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思。
再如“磁場”一課的教學,筆者先請學生們朗讀本課的引言:“公園843年,在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上,一只帆船正在日夜不停地航行著,沒有航標,沒有明確的航道,船上一些聰明的中國人利用手中神奇的儀器——羅盤來指示方向,開辟了從浙江溫州到達日本嘉值島的航線”,然后提問:“你們知道羅盤是什么嗎?它是哪個國家的人發(fā)明的?它為什么能指示方向?”學生們踴躍回答“羅盤就是指南針!”“它是我們中國發(fā)明的,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對世界的重大貢獻。由此引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們由衷的愛國情感和學習本課物理知識的熱情。可見,這簡短的引入也可以見縫插針的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二、當代物理的成就激起學生愛國情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在于能讓學生實行自我教育”。為此,在講浮力的利用“輪船”、“潛水艇”時,筆者讓學生分小組事先搜集資料:①了解我國的造船史及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造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②了解我國海軍裝備情況及大力進行海軍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在課堂教學講授到相應的知識點時,請各小組展示出他們搜集的相關資料相互學習,達到內(nèi)化其民族情感、自我教育的目的。由此激勵學生為實現(xiàn)強大的國防而努力學習的熱情,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樹立遠大的理想。
“內(nèi)燃機”這一課的教學,筆者采用了以課內(nèi)知識作為引子,把愛國主義教育延伸到課外的方法。
課堂上讓學生了解火藥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火箭發(fā)動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首先創(chuàng)造出來的。早在唐代初年(約在七世紀)火藥就出現(xiàn)了,南宋時代火藥主要用來制造煙火,大約在十三世紀制成了火箭,我國古代制造的火箭和起花所用的是黑色火藥,其工作原理和現(xiàn)代的固體燃料火箭相同。而現(xiàn)代我國的長征系列火箭是世界上最先進、性能最可靠的火箭之一。它們無數(shù)次成功地把我國和其他國家的衛(wèi)星、航天器送到宇宙空間預定的軌道上,為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和我國邁向太空立下了汗馬功勞。
學生通過此活動去體驗和感悟我國幾代航天人鑄就的民族魂,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及愛國精神和獻身科學事業(yè)的精神。
三、感受偉人的愛國情懷激起學生愛國情
阿基米德約公元前287年出生在古希臘的敘拉古城。在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時期,羅馬帝國派馬塞拉斯將軍率領軍隊從海路和陸路同時進攻敘拉古。他們攻下敘拉古的兩座城后,馬塞拉斯就狂妄自大地認為再用五天,就可攻陷國都敘拉古城。但他做夢也沒想到,有位熱愛祖國的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打破了他的計劃,這就是已七十五歲高齡的阿基米德。眼見國土危急,護國的責任感促使他竭盡自己的所有才能,絞盡腦汁,夜以繼日的發(fā)明御敵武器。當時他造了巨大的起重機,可將敵艦吊到半空中重重摔下,使之在水面上粉碎;他還利用杠桿原理制造出一批投石機,凡是靠近城墻的敵人,都難逃他的飛石或標槍。這些武器使羅馬軍隊遭到重創(chuàng),馬塞拉斯苦笑地承認:“這是一場羅馬艦隊與阿基米德一人的戰(zhàn)爭”、“阿基米德是神話中的百手巨人”。羅馬軍隊一直圍困了八個月,才把敘拉古攻陷。這真是戰(zhàn)爭史上的一個奇跡!最后阿基米德也不幸死于羅馬士兵之手,他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他一生獻身科學,忠于祖國,受到人們的尊敬和贊揚,他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
此故事既讓學生體會到簡單機械不簡單,照樣能派大用場,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技術就是生產(chǎn)力、戰(zhàn)斗力,從而埋下渴望學好簡單機械知識的種子;又讓學生感受到偉大的科學家阿基米德的愛國情懷,由此激發(fā)出他們心中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之情。
總之,愛國主義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愛國不是只講幾句空話,而是要有具體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