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強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67-01
小學教學第三冊中“填條件”應用題是學生在學習過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給缺少條件的除法應用題補充條件,通過這種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除法應用題里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初步訓練學生用綜合法和分析法思考問題,幫助學生掌握除法應用的結構和解題思路,為解答兩步應用題做準備?!疤顥l件”相對于“提問題”要難以掌握,應作為這一類練習的重點和難點。
學生在完成“填條件”這類應用題時,往往出現(xiàn)以下兩種情況:
①不會填寫。
②能填但所填數(shù)無法計算。
針對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我在教學中采用了“緊扣關鍵字詞,擇簡填數(shù)”的方法,使學生很輕松地掌握了“填條件”這類應用題的方法,能夠迅速、正確地填出所缺條件。通過這類習題的解答,我教給學生的是正確、簡捷的思維方法,為他們在以后學習較難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現(xiàn)就以“填條件”中例9、例10的教學方法做以說明:
首先,通過課前診測,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一般應用題的結構模式,即:至少有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我采用練習十三第3題為本節(jié)課的課前診測。(關于課前診測選題,我認為,現(xiàn)行的教材習題量大,每節(jié)課都有“做一做”和大量的練習題,教師在選擇課前診測題時,應考慮從教材的習題中選,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能完成教學任務。)
第二,在學生復習了應用題的基本結構之后,出示例9,通過讀題,對照應用題的結構模式,使學生明白原題缺少一個條件,然后再出示三個備選條件,讓學生討論選擇。
第三,在選擇條件的過程中,通過分析判斷,得出結論:要根據(jù)“問題”來選。所以,“填條件”應用題也即是“根據(jù)問題填條件”應用題。
第四,為了使學生能夠迅速、正確地填出所缺條件,我向學生介紹了在“問題”中緊扣關鍵字詞。例如:例9:小麗做了20朵花,(? ? ? ? ?),每個同學分得幾朵?備選答案:①小紅做了10朵。②平均分給4個同學。③兩人一共做了30朵花。這里的“問題”是“每個同學分得幾朵?”關鍵詞是“分”,要填的條件就和“分”小麗的20朵花有關,再進一步分析,學生自然就會判斷備選條②為正確。
例10:地上有40個蘋果,(? ? ? ? ? ),要用幾個筐?這里的“問題”是“要用幾個筐?”,而已知的一個條件中沒有出現(xiàn)“筐”字,所以,關鍵詞是“筐”,應圍繞“筐”填條件。
第46頁“做一做”,問題的關鍵詞是“小鼓”,所填條件要與“小鼓”有關。
確定“關鍵詞”的方法是:在已知條件中沒有“露面”,而問題中卻又出現(xiàn)的字詞。通過這種練習,學生就能迅速地明白該填哪些內容了。
第五,明確了所填條件的范圍,那么,如何填數(shù)呢?原則是:要便于計算,越簡單越好。這樣學生計算時失誤就少,以免因填錯數(shù)而前功盡棄。
“緊扣關鍵字詞,擇簡填數(shù)”的方法,在“填條件”應用題的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學生在完成習題時,速度快,正確率高。為后面學習較難的兩步應用題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