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霞
摘要:農(nóng)村的經(jīng)濟在不斷發(fā)展,國家和社會都在為農(nóng)村脫貧做著不懈努力,但農(nóng)村的教育卻沒有跟上發(fā)展的腳步。受到勞動力人口流失、空巢人群增加的影響,農(nóng)村小學生的教育問題被忽略得十分徹底。然而,教育改變未來,教育成就價值,經(jīng)濟的增長是暫時的,素質的提高是長遠的。我們應該有長遠的眼光,改善農(nóng)村經(jīng)濟,從教育抓起,在農(nóng)村小學貫徹核心素養(yǎng)教育。本文將針對如何轉化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學困生做出探究。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農(nóng)村的經(jīng)濟落后往往伴隨著教育落后,尤其是在小學。由于教育部門重視程度較低,師資力量薄弱,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興趣不高等原因,相對于城鎮(zhèn)小學來說,農(nóng)村小學學困生的比例更高。尤其是針對語文這一文化積累要求較高的科目來說,農(nóng)村小學生因為家庭環(huán)境原因,更容易在語文學習上處于弱勢。對社會來說,學困生的形成常常伴隨著一系列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關注學困生的心理問題,并采取適當策略進行轉化是教育的一大課題。
1 學生之間相互帶動,優(yōu)劣互補
農(nóng)村教學資源有限,師資力量薄弱,老師精力有限,不能對學生采取逐一針對輔導的方式提高成績。可以通過“以優(yōu)帶差”的學習互助模式,讓成績較好的優(yōu)等生來帶動學困生的學習。
例如,讓學生采取自愿互選的方式,結成一對一的學習小組,要求小組中必須是優(yōu)等生、普通生和學困生的組合。但語文教師要審核監(jiān)督,避免平時玩心較大,常常一起上課說話,不能互相監(jiān)督的學生結組,只有高效率、科學的組合才能達到結組的目的?;蛘咭部梢栽诎嗉壷薪Y成五到十人的學習小組,每個組要男女數(shù)量均等,優(yōu)生、普通生和學困生均含有,這樣可以結成一個有競爭力的小團體,每個組要給自己組取組名,口號。這種歸屬感鮮明的團體使組員更有集體榮譽感,從而刺激學生相互鼓勵,相互幫助,以優(yōu)帶差,達到提高總體成績的目的,也能使學困生增強自信,提高學習主動性。
2 溝通家長,改變心態(tài)
農(nóng)村學生學習壓力小、主動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家里長輩對教育的不重視。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可以從其家庭下手,改變家長慣有的思維模式,讓家長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在學習上多多關注孩子,再通過家長的態(tài)度影響孩子的態(tài)度。學校既可以對家長采取逐一溝通的方式,也可以集體灌輸教育思想,用思想影響行為,再反過來用家長的行為影響學生的思想,進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主動學習。
例如,學校采取對家長逐一溝通的方式,最常見的是家訪和電聯(lián)。這時候教師不能隨機決定家訪人選,更不能全部家訪,要注重效率,要有針對性,選擇班級里的學困生,并在充分了解其家庭背景、提前與家長商議好之后進行家訪。這種面談的方式不僅影響深刻,更具有針對性,能提高學生和家長的“危機意識”,也便于教師對學生有更深了解,指定更適合的轉化策略,形成“家-師-生互聯(lián)”的鐵三角學習鏈。當然,學校也可以開展家長主題參觀活動,讓家長深入學生的學校生活,通過直接影響提高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重視程度。當然,第二種方式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針對性更低,但能加強家長之間的溝通聯(lián)系,互相學習。
3 課堂創(chuàng)新,提高興趣
小學的學生還處于一個好動愛玩的年紀,為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教師要在講課方式上做出創(chuàng)新。而語文對于基礎知識并不扎實的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枯燥無味的科目,但是,語文文化內容豐富,貼近生活,教師如果能讓學生掌握理解文章內容,那么語文也是一個有趣的學科。教師可以在課堂展開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自主表演,從學習中得到樂趣,因興趣學習。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幫助學生了解課本知識,此外,老師最好不要拘于課本內容,而要有更多的拓展,善于利用網(wǎng)絡,跟進學生的想法,不要和學生的世界觀脫離,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教師應提前幾天留下了解壁虎的生長環(huán)境、外貌特征等預習內容,收集關于壁虎的文章、故事等作業(yè),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一動物的特點,而為講解其借尾巴做準備。在上課時播放壁虎相關視頻,并開展角色表演活動,可以讓不同的學生扮演“小壁虎”、“老黃?!薄ⅰ靶◆~”和“壁虎媽媽”。最后,挑出學生代表表達對這個故事的看法及感想,以便教師檢驗教學成果成果,將故事主要內容表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這種創(chuàng)新課堂摒棄了傳統(tǒng)單向灌輸?shù)慕逃J剑ㄟ^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僅達到了教學目的,更照顧到了學困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式需求。
小學語文教育應好好把握住小學生接受度高的這段黃金時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知識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并重,借助語文教材豐富的知識文化,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語言和文學功底,找出學困生的學習困難問題,保證學生學習旅程從一開始走上正軌。隨著教育部門對德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開展也會逐漸成熟,語文這一科目將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小華,馬華.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以甘肅省G縣為例[J].甘肅高師學報,2018(01).
[2] 樊林.語文教學中提高學困生轉化成效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35).
(作者單位:甘肅省宕昌縣理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