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柔
摘 要:視唱練耳作為一門音樂基礎學科,其發(fā)展深久,起源于歐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作為一門技術性較強的基礎課程,為今后的專業(yè)學習、藝術實踐、從事藝術工作和音樂教育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是判斷一個人的音樂素養(yǎng)的基本原則。視唱練耳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語言聽辨能力、記憶能力、與感悟能力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使人形成正確的、科學的、適時的音樂審美標準,加強其對音樂的審美理解能力。
關鍵詞:基礎;;音樂審美;音樂素養(yǎng);藝術
在我國古代,就音樂教育方面已經有人提出聽覺能力對于音樂發(fā)展、音樂審美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聽聲回意”的說法,即通過“聽”來接受聲音的傳播,用心去感悟音樂的內容,體會音樂給聽者的感覺。[]盡管在當時就還沒有針對此提出一系列的解決辦法,但足以見無論在何時培養(yǎng)音樂聽覺審美能力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在當今社會,隨著政策的不斷出臺,視唱練耳這一學科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自2018年起按[2017]002號文件規(guī)定,參加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考級的考生科目必須加考基本樂科,具體細則為報考1-3級的考生要取得樂理以及證書、報考4-6級考生要取得樂理二級證書、報考7-9級的考生要取得樂理三級證書、且規(guī)定考生不得隨意跳級報考。而在藝考及各大專業(yè)院校招生報考中,視唱練耳成為了考察考生音樂基本能力及音樂綜合素質的必考科目之一,而這一學科近幾年來難度也在不斷地加大,甚至有專業(yè)院校增加了視唱練耳研究生方向,至此我國視唱練耳才算是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
一、農村音樂教育現狀
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中,音樂學科與各大學科相比屬于可有可無的地位,在城市的音樂課堂上亦會出現在學期中、學期末的時候因為課時原因被主課老師占去上課,音樂課總是不能得到系統(tǒng)的、連續(xù)性的進行。而在中國農村這一現象更為明顯,由于地方偏遠,經濟相對城市落后,師資力量貧乏,教學設備落后、理論水平較低,這些因素都嚴重的阻礙了農村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再加上有些家長、學校的思想觀念落后,認為音樂只是娛樂之用甚至會影響學習,并不給予重視,音樂課可上可不上,一學期下來接觸到音樂的時間少之又少。更因為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數學老師上音樂課或者英語老師上音樂課的現象,在課堂上僅是學唱一首歌就當做是完成任務,全然不管學生唱的質量如何。這一系列“瞎唱、瞎教”現象嚴重的影響了孩子們的音樂審美功能的培養(yǎng),極大的阻礙了孩子們的音樂素質發(fā)展,阻礙了農村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二、研究對象
農村這一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現象,明顯已經無法適應現行的教育理念,需要新的觀念及教學法出現。本人認為,教育是階段性的,對于每個階段學習要有相對應的方法教育,因此選擇農村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提出一系列新的教學方法。
三、現代視唱練耳教學模式
所謂現代視唱練耳教學模式教學,是相對于目前農村課程教學而言,我們應該利用目前可以利用的現代教學手段,以學生的專業(yè)特點與需要為出發(fā)點,與現代多元化音樂發(fā)展的趨勢與需求而靈活制定,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以人為本,以音樂為本”。初中生在經過小學的音樂啟蒙后對音樂會有一定的概念理解,進入初中后,更應該接受系統(tǒng)的正規(guī)的訓練,為高中的學習更好的打下基礎。在這里就要更加強調學校與師生的協(xié)調、和諧,保證課程的數量與質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專業(yè)需求而實施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和手段,按個人基礎不同,例如小學是否參加過興趣組合唱團為參考依據,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進行授課。
(二)教學內容多樣化。音樂課不僅僅以學唱一首歌為主要目的,把主要的基礎打扎實,后面的學習才能更快,因此在課堂上可分為幾個部分,首先可以進行音程的構唱,掌握音程的音高感以及調式感,再進行常規(guī)的書本歌曲學習。此外除了掌握課本的歌曲之外還應該在視唱練耳訓練的基礎上,首選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建立中華民族音樂音調的“音樂耳朵”,學生通過視唱練耳的視聽體驗,積累本民族的音樂語言,再與現代多元音樂的學習訓練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三)結合現代多媒體與數字音樂技術、教學手段與工具多樣性。農村中學與城市學校最大的一個區(qū)別在于在教學設備,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為老師唱學生練,教學輔助主要為鋼琴,這對于學生的音樂耳朵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有限。因此,在這里就需要相關的領導部門加強對農村中學的支持,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采用多媒體課件與視唱練耳音樂軟件等進行教學,以完善學生的聽覺環(huán)境,適應數字化音樂發(fā)展需要。
(四)注重培養(yǎng)音樂綜合能力。在條件允許下學校可以開設音樂特長班,把視唱與聲樂、鋼琴學科滲透式教學 ,音樂特長生離不開聲樂與鋼琴,這兩門學科都是要求先從基礎學起,聲樂曲目的學習與鋼琴曲譜的識譜其實都是視唱的變相學習和強化。學生們在聲樂、鋼琴曲目的學習中,要準確的把節(jié)奏和旋律唱準彈準,反復的跟著鋼琴慢唱,在熟悉的樂曲中可反復提煉出不同的節(jié)奏,把節(jié)奏分為快慢、強弱來比較,就可多方面地了解節(jié)奏在所唱音樂中所起的作用,把一首曲子更加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更能表達出曲子的意境。也可以上網搜索視頻或者音頻,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各學科共同進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
音樂是一門聲音的藝術,而視唱練耳又是學習音樂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因此加強視唱練耳的基礎性學習顯得越來越重要。視唱練耳教學法在農村音樂教學的嘗試,必須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問題而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通過不斷的鉆研與實踐,進行更多教學上的完善,相信在不久的未來,農村的音樂教育也會向成功邁進,會對學生音樂素質的養(yǎng)成達到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夏滟洲.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簡編[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