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政一
【摘 要】音樂欣賞是欣賞者對音樂作品的審美活動,《音樂欣賞》作為通識教育課程之一,審美教育是音樂欣賞中藝術構成的關鍵。在日常教學中,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培育學生對音樂的領悟能力,可以提高審美情趣,形成高級的、社會性的美感。本文以審美教育為切入點,在概述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策略,旨在說明審美教育的重要性,以期為音樂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音樂欣賞;通識課;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3-0185-02
音樂欣賞的本身就是一個審美過程,有較高的藝術性。音樂欣賞通識課對音樂作品的鑒別和欣賞,可以系統(tǒng)性培育音樂領悟能力,培養(yǎng)學生音樂藝術綜合素養(yǎng)。在音樂欣賞通識課中融入審美教育的意義深遠,一般來說,在音樂的熏陶下融入審美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體會音樂作品的美學、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高音樂素養(yǎng),如何在音樂欣賞通識課中開展審美教育是當前音樂教學關注的焦點。因此,探索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鑒于此,筆者對此進行了相關思考。
一、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內(nèi)容
音樂是能夠反映人類生活情感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要做好音樂欣賞通識課中的審美教育,必須了解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內(nèi)容,從審美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上看,有音樂審美感知、音樂審美體驗和音樂審美感悟,具體內(nèi)容如下。
(一)音樂審美感知
音樂審美感知是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審美感知是欣賞主體與對象之間進行接觸的一個階段,音樂審美感知是對音樂特征的整體把握,在這個階段,對聲音的感官印象至關重要,是音樂欣賞者利用自己的聽覺來實現(xiàn)的,學會感知就是學會用審美的耳朵去欣賞音樂,利用這種感性的經(jīng)驗整體把握音樂內(nèi)涵。
(二)音樂審美體驗
音樂審美體驗是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又一重要內(nèi)容。審美體驗建立在音樂欣賞審美感知的基礎上,欣賞音樂作品時產(chǎn)生的認識和愉悅的心理體驗,這一過程是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審美體驗是一個復雜的、循序漸進的動態(tài)活動,音樂審美的體驗容易引起聯(lián)想與想象,往往在感受音樂中,自身的想象再加上音樂帶來的律動這個過程,獲得對音樂美的品味和體驗,創(chuàng)造出一個不一樣的音樂境界。
(三)音樂審美感悟
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內(nèi)容還表現(xiàn)在音樂審美感悟方面。音樂是最為抽象的藝術,審美感悟過程是較高階段的音樂作品欣賞活動,集理性與感性、體驗與思維于一體,能更直接有力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音樂審美感悟在審美體驗的基礎上進入精神的自我境界,使欣賞者獲得一種完整的聽覺意象,更加深刻地領悟到音樂作品的思想,進而提升音樂審美層次,陶冶心靈與塑造人格。
三、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策略
為了激發(fā)大學生的音樂熱情,進一步提高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水平,在了解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內(nèi)容基礎上,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重視審美教育的作用
重視審美教育的作用是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關鍵。在音樂欣賞通識課中,明確音樂欣賞的目的性,重視審美教育與其他教育和藝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才能充分發(fā)揮音樂欣賞的作用。在具體做法上,音樂欣賞通識課應該讓學生明確音樂欣賞的目的和意義,既注重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和訓練,更要注重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作品為審美對象,選擇有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通過鑒賞激發(fā)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優(yōu)化審美教育的方式
優(yōu)化審美教育的方式是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音樂欣賞通識課教師而言,音樂教學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方式和手段,應積極應用先進的教育教學資源,優(yōu)化審美教育的方式,采用課堂欣賞、微課指導、網(wǎng)絡平臺互動等教學手段,引導大學生正面、積極地利用網(wǎng)絡資源,使音樂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xiàn)審美教育功能。在具體做法上,對于一些經(jīng)典的音樂資源,通過學習音樂來了解某個時期的文化,可以采取在音樂欣賞課中滲透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方法,利用日益發(fā)達的網(wǎng)絡,增強對音樂資訊的搜集、理解和掌握能力,從網(wǎng)上搜集許多與音樂欣賞有關的資料,視聽結合,圖、文、影視并茂,開展音樂通識課審美教學,使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促進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擴展審美教育的范圍
擴展審美教育的范圍對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至關重要。音樂欣賞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盡可能擴展音樂欣賞活動的范圍。首先,教師應當引導大學生對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進行鑒賞,培養(yǎng)音樂感受能力,全面而深入地認識音樂藝術,理解不同音樂作品特點,讓感官得到愉悅,使精神得到升華。其次,注重在多種音樂作品中挖掘音樂作品內(nèi)涵,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體會不同音樂表現(xiàn)形態(tài)中的差異,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引導具有典型特點的作品進行欣賞并介紹,在主動體驗音樂、感受音樂中獲得心靈愉悅。再次,讓學生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去領會音樂的魅力,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鼓勵學生組建各類大學生音樂社團,增加學生在音樂藝術上的交流,從而提升大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有效舉措。在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審美和創(chuàng)新教育,發(fā)揮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在具體做法上,音樂教師應重視音樂欣賞教育的價值取向性和精神指向性,在音樂欣賞通識課教學中,立足于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的多面性與跨越性,可以挖掘大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音樂素材,開闊學生的音樂生活,使學生的情感和思緒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作用下,結合生活開展教育。與此同時,依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生理、心理特點,搜集音樂欣賞通識課的音樂素材,使感知、體驗與思維活動交織進行,讓學生養(yǎng)成愛思、多思、會思的習慣。
四、結語
總之,音樂是審美的藝術,音樂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人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評判標準也不同,音樂欣賞通識課中的審美教育,是一項綜合的系統(tǒng)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對音樂欣賞通識課教學而言,應重視審美教育的作用、優(yōu)化審美教育的方式、擴展審美教育的范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積極探索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音樂欣賞通識課中審美教育水平,讓大學生融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中,進而促進高音樂欣賞通識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李瑩.通過音樂欣賞課程提升大學生素質(zhì)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6(Z3).
[2]王新學,陳德林.“大思政”視域下高校音樂德育模式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2).
[3]馮曉曼.教學互動模式下的高校音樂欣賞課探析[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08).
[4]張理。黎建.大學音樂欣賞課中的審美教育與情商培養(yǎng)[J].理論月刊,2016(12).
[5]魏鳳萍.流行音樂對于音樂欣賞課構建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7(04).
[6]高曉鵬.促進音樂美學與音樂心理學的交叉融合—評《音樂及其表現(xiàn)的世界》[J].大學教育科學。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