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凱妮
摘 要 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提高學生的素質,塑造人格,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懂得美以及欣賞美的能力,使其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得以提高。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將以美育人、以美感人作為開展藝術教育活動與實施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最終實現新時期的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
關鍵詞 小學美術 審美素養(yǎng)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審美素養(yǎng)教育,屬于一種全方位美學素質的教育,和學生的德智體進行有機結合,重視學生生存質量的提高,使學生能夠自我優(yōu)化與完善。對學校優(yōu)秀美術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能夠意識到美育的重要作用,最終保證學生審美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1培養(yǎng)想象力,育能啟美
美育是用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產品與物質產品的美,反過來對人進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諧的發(fā)展。美產生于勞動,又服務于勞動。人們在生產中不僅要獲得物質上的滿足,而且還要從中獲得美的享受。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藝術設計和創(chuàng)意的范圍十分廣泛,美蘊藏在人類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優(yōu)雅別致的環(huán)境裝飾,五彩繽紛的生活現象,人類端莊高雅的行為舉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等等,都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搖籃。如果一個人不懂得現實生活的美,也就無法正確認識與理解 藝術美。藝術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美術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在觀察生活中去 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生活中的美。
2陶冶心靈,輔德啟美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凈化人們的心靈。心靈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質、道德情操、文化修養(yǎng)等。美育可以使 學生提高正確判斷人類社會中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純潔化、高尚化,進而身心得到美化。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純潔的精神源泉?!苯處煹氖姑?,是啟迪人類智慧,傳播人類文明;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教師的全部活動都應貫穿著明確的教育目的,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古人說“言之無文,行而不 遠”。教師還應注意語言美,它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容美,一個是形式美。內容美要求教師的語言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實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開朗的啟迪性;形式美則要求教師在遣詞造句和修辭上顯示出高超的藝術,不能只滿足于一般的規(guī)范化語言,要錦上添花。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的素質時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優(yōu)秀教師語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化平淡為神奇,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優(yōu)秀教師的語言還可以使德育顯示出極大的藝術性, 從而對學生產生強大而神奇的感召力。
教師要學生受感染,必須對所教內容中的感情來一番體驗。一節(jié)成功的美術課,教師要充分醞釀情緒,利用自己的語言、聲調、速度、動作、姿勢和臉部表情的變化,誘發(fā)學生與授課內容產生感情上的共鳴。美術教 師不僅擔負著文化知識技能、技巧傳播的任務,而且肩負著對學生實施高尚的審美意識、審美理想和健康的審 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審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過豐富的視覺藝術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學生展示一個來源于生 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世界,達到陶冶學生心靈的目的。所以,美術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
3小學美術教育中對學生審美情趣進行培養(yǎng)的方法與途經
3.1引導學生審美觀點的正確樹立
在生活中,我們隨處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因此審美教育中,教師與學生必須注入情感,缺乏情感的審美根本不存在。審美活動中,情感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因此,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用心去鑒賞美與感受美。
著名文學家陶行知曾說:“教育中,首先要重視藝術化校容?!庇纱丝梢娦@設計不僅要審美化,同時還必須做到人際關系審美化。所以,校園必須力求綠化、凈化、美化以及師生的和諧化。所設計的校園環(huán)境對學生審美視覺造成直接性刺激,外在環(huán)境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在建設校園環(huán)境時,可適當鼓勵學生參與設計,為校園美化獻一份力量。從根本上說,校園環(huán)境是對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潛移默化作用的獨特空間。因此,校園審美設計的合理性能夠直接培養(yǎng)學生對美進行鑒賞的能力與水平。
3.2親近自然,領悟生活美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藝術家的靈感通常都是日常生活積累所得。之所以存在美,主要是由于存在美好的事物。而優(yōu)秀的自然風景也是對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美術課堂并非在畫室中讓學生如同機器一般埋頭苦畫,而是需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多層次、有個性,而且多方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梢岳谜n余時間讓學生走進自然寫生,這樣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的審美情感得以激發(fā),讓學生學會辨別真善美與假丑惡,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壯美,進而對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行培養(yǎng)。
3.3結合現實生活,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審美教育最高階段與歸宿是創(chuàng)造美,創(chuàng)造美不僅能夠使學生聰明才智與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而且也是保證學生能夠自我完善與教育的最佳途徑。
生活中創(chuàng)造美,生活中處處存在美,美離不開生活,積極引導學生成為生活美的創(chuàng)造者。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運用審美能力,比如,小學很多女生都愛美,所以可以在此環(huán)節(jié)對其進行引導,像美化教室、穿衣打扮、文藝演出以及布置寢室等,都能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單丹.美術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