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倩
摘 要 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而我國大部分家庭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是很嚴重的,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素質(zhì),導致了很多孩子長大以后因為一時的不順心選擇了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可見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家庭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一環(huán)。
關鍵詞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不容忽視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近幾年來,青少年自殺、殺害他人現(xiàn)象屢見報道,不免讓人心寒。細細琢磨一下背后的原因,大部分都跟家庭教育的偏差有關,因為我國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時過于強調(diào)學習成績,忽略了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心理素質(zhì)成長。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缺失,導致孩子從小沒有樹立科學的成長成才觀,唯成績論英雄,唯成績論成敗,大部分孩子在中小學教育階段沒有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熏陶和引導,抗挫能力、適應能力、情緒調(diào)適能力、交往能力等沒有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一旦遇到感情、學業(yè)、人際、就業(yè)上的挫敗時很容易走上極端,給家庭帶來巨大的傷痛。
世界兒童狀況報告曾指出,全球五分之一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據(jù)調(diào)查中國孩子幸福指數(shù)一直處于低位徘徊狀態(tài),以上海為例,5.85%的孩子曾有過自殺計劃,自殺未遂者竟達到了1.71%,更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閃而過的“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可見大部分孩子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甚至有些到了心理疾病的狀態(tài)。
我相信這樣的數(shù)據(jù)任何一個家長看到都會不敢相信,在家長看來他們犧牲時間、耗費精力去培養(yǎng)的孩子應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可是在孩子看來卻是地獄,可謂苦不堪言。
為什么會有反差如此大的感受?現(xiàn)實的情況是不少家長只注重物質(zhì)供給,給孩子吃好喝好,沒有意識到孩子真正的需要、感受、人格、尊重的重要性。很多家庭的教育行為是粗魯?shù)模ù蛄R)、落伍的、單一的,容易給孩子帶來心理創(chuàng)傷。即使部分家長意識到了,也少有作為。大部分家庭培養(yǎng)出所謂的“教育廢品”:孩子成績很優(yōu)秀,但心理發(fā)展、人格培養(yǎng)卻屢屢出問題。而這樣的問題大部分暴露在孩子逐漸長大成人,脫離原生家庭之后,如離開家鄉(xiāng)接受高等教育階段。高校里類似“馬加爵”、“藥家鑫”事件的現(xiàn)象不在少數(shù),充分折射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
雖然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各高校已經(jīng)開展多年,但是在我國家庭教育中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國有3億多未成年人,如何讓孩子的心靈和能力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是每個家長不可逃避的課題,尤其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家長們應尊重孩子的個性,不是一味打壓,培養(yǎng)聽話的孩子已經(jīng)不合時宜了,除了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間,還要幫助孩子養(yǎng)成健康、快樂、陽光、積極的心態(tài)。對此有幾點建議:
一是讓孩子接受全面的教育。家長們從不吝嗇金錢把孩子送到語數(shù)英補習班,這樣的教育投資無可厚非,但是除此之外家長也應該對孩子多些感情投入,有機會的話讓孩子參與一些鍛煉其人際交往能力、挫折耐受力等的一些活動,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時開發(fā)。
二是讓孩子精神上獨立。很多家長習慣了大包大攬,在我國高考似乎是無形的分界線,上大學前家長的神經(jīng)是緊繃的,為了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學業(yè)上,其他方面的事情孩子都是享受現(xiàn)成的,甚至沒有自理能力,所以家庭教育中要懂得放手,讓孩子慢慢培養(yǎng)獨立意識。
三是對孩子多鼓勵、多賞識。棍棒教育顯然已經(jīng)是過去式,家長對孩子的努力要及時贊美和認可,即使結果不太理想。不要覺得孩子取的好成績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而是要看到孩子的一點一滴的進步,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不要總是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對孩子多些積極的評價,如“你能做到這點,你好棒呀!”、“看到你的進步,我十分高興,你好厲害呦!”。孩子們聽到這些話,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是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細細回想一下這些悲劇事件,可以發(fā)現(xiàn)做出傷害行為的個體大都把自己的問題歸咎于別人身上,自己的痛苦是別人造成的,把怨恨的情緒發(fā)泄到他人身上,這是缺乏責任感的表現(xiàn),不敢承擔責任,通過推卸責任掩蓋心理不適。所以家庭教育要重視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重視面對和解決問題式的導向,拋棄回避和推卸式的導向,這樣才能逐步鍛煉出抗挫、抗壓能力。
真心希望悲劇事件能喚醒絕大多數(shù)家長的心理教育意識,及早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家庭教育,摒棄盲目追求成績的教育觀,智商情商兩手抓,生理心理兩手抓,把孩子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參考文獻
[1] 徐麗敏.談家庭心理教育的功能及其實施[J].黑龍江教育,2000.
[2] 葉一舵.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3.
[3] 蔡笑岳.城市中小學心理健康調(diào)查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