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彤
摘 要:體育是人類活動無法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夠加強人們思想意志,增強和鍛煉人們體魄,提升人口素質,加強人的社會化水平。殘障人員體育健身事業(yè)的有序開展是國家體育事業(yè)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社會水平提升的標志。該文以殘障人員為分析對象,研究了我國殘障人員體育鍛煉及體育運動的現(xiàn)狀。系統(tǒng)研究了殘障人員參與體育鍛煉及體育運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殘障人員 身體健康 問題的倡議
中圖分類號:G81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b)-0255-02
1 殘障人員健身概括
據(jù)不完整統(tǒng)計,中國2018年總人口數(shù)量約為13.71億,而殘障人員的數(shù)量超過了8500萬人。截止到2018年,我國建立并投入運用的殘障人員綜合服務設備有2000多個,總面積500萬平方米以上,總投資額140億元以上。相比我國體育消費總額的1.5萬元人民幣而言,占整個國家人口總數(shù)6.2%的殘障人員,在體育投入資金的占比僅僅只要1%的比重。殘障人員的投入應該據(jù)更大的比例,因為他們的鍛煉健身對設備和場地有更高的需求。中國為各級殘障人員培訓了3萬名健身教練。但與估計的2020年10萬名殘障人員社會體育教練及輔導人員的預期市場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意味著不是所有殘障人員都可以得到指導。殘障人員結合會和專業(yè)協(xié)會在促進殘障人員健康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全國各個地方殘障人員協(xié)會4.3萬個。中國經(jīng)常參與體育鍛煉及體育運動的殘障人員比例從2015年的6.8%上升到9.6%。但殘障人員身體的緣由和場地資源體系存在的問題、經(jīng)濟能力、健身機構和教練員的不完善等依然是限制殘障人員參與全民健身的重要要素。因而要有針對性的措施才可以更好地促進殘障人員體育事業(yè)的開展。
2 殘障人員參與健身的問題
2.1 自卑心理的影響
殘障人員不僅是弱勢群體,而且還是弱勢群體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和行為特點等都具有特殊性。絕大多數(shù)的殘障人員以為他們有心理障礙。有分析指出,絕大多數(shù)的殘障人員參與鍛煉健身時,由于別人的目光不同,招致殘障人員的自尊心遭到傷害,最終缺乏繼續(xù)參與鍛煉健身的勇氣和自信。大多數(shù)的殘障人員表示對體育鍛煉及體育運動不感興趣,只有一部分的殘障人員喜歡或愿意參與體育鍛煉及體育運動。由于殘障人員的自卑感,潛意識里有一種比他人低一等的想法。假如呈現(xiàn)問題,他們會自我封鎖,回絕與輕視他們的人接觸和溝通。
2.2 場地器、材等硬件設備缺乏
運動場地及健身器材是人們進行健身鍛煉、體育活動的重要基礎。但目前很多地方建立的公共健身器材并不合適殘障人員使用。而在場地建立方面,目前很少有殘障人員的專用健身場地,這些都是影響殘障人員鍛煉健身的主要問題。大多數(shù)殘障人員主要在社區(qū)、公園和學校里進行體育鍛煉及體育運動。大多數(shù)的殘障人員認為,現(xiàn)有的場館設備條件不僅不能滿足他們的健身需求,而且健身器材的質量也不能保證,很容易損壞。殘障人員對場地設備的需求較高,必須有契合殘障人員身體特性的專用場地和設備。由于人們對殘障人員健身認識的缺乏,許多健身器材設備的設計沒有考慮到殘障人員,這給殘障人員參與體育鍛煉及體育運動形成了很大的障礙。
2.3 組織與管理機構的缺乏
殘障人員結合會等特殊協(xié)會保證殘障人員的合法權益,開展和管理殘障人員事業(yè),一直為殘障人員提供強有力的就業(yè)崗位和保證。大多數(shù)的殘障人員對殘障人員結合會等組織有較高的認知度,而無人組織和指導的殘障人員群體也有很多。殘障人員鍛煉健身主要由地域殘障人員結合會宣傳部和市體育局社會體育部管理。但這些部門的核心是殘障人競技體育,健身休閑體育處于置之不理的狀態(tài)。
2.4 殘障人員體育鍛煉指導人員的缺失
我國殘障人員體能指導員的培訓起步較晚,殘障人員身心指導員的數(shù)量在數(shù)量和專業(yè)程度上不能完整滿足殘障人員展開體能鍛煉的需求,呈現(xiàn)供應不均衡的狀態(tài)。截至2018年,中國已培訓各級健身教練3萬人。與中國1700萬殘障人員的體育人口相比,體育教練及輔導人員的數(shù)量是極端缺乏的。
3 提升殘障人員參與健身的對策
3.1 多渠道完善社區(qū)鍛煉和健身硬件設備
體育健身器材不充足是影響殘障人員體育開展的重要。因而,為了促進殘障人員社區(qū)鍛煉和健身的開展,我們應該積極有效地對現(xiàn)有體育鍛煉資源加以利用,增強社區(qū)鍛煉和健身硬件設施的建立和開展。各機構也應全面應用現(xiàn)有的體育資源,為更多的殘障人員提供更多的體育鍛煉設備。同時,城市公園健身廣場、各大高校體育設備、社區(qū)殘障人員活動中心等應免費供殘障人員試用。
3.2 建立以社區(qū)為中心的組織框架
社區(qū)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社會性和政治性。逐漸推進殘障人員社區(qū)鍛煉和健身工作,是殘障人員結合會和殘障人員體育協(xié)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這些特地從事殘障人員體育鍛煉及體育運動的機構相比,居委會作為社區(qū)工作的直接受理者和促進者,在社區(qū)與殘障人員的溝通和交流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因而,社區(qū)居委會應增強與地方殘障人員委員會的交流,共同創(chuàng)新殘障人員幫扶形式,樹立以社區(qū)為中心的組織管理體系。
3.3 加大基層專業(yè)體育教練配套
社區(qū)鍛煉和健身教練及輔導人員在促進社區(qū)鍛煉和健身開展中發(fā)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相應的,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們社區(qū)殘障人員體育的開展,應該鼓舞更多的人參與體育教練及輔導人員隊伍。目前,我國許多地域已將殘障人員體育開展歸入社會體育指導體系,詳細觸及如何依據(jù)殘障人員的特性選擇培訓內(nèi)容和培訓技藝。同時,關于社區(qū)鍛煉和健身教員來說,他們在體育教學理論和教學經(jīng)歷方面愈加專業(yè)。他們可以從更專業(yè)的角度為殘障人員運動提供權威的指導服務。
3.4 增加社區(qū)鍛煉和健身的經(jīng)費來源
從目前各地殘障人員結合會的資金來源來看,主要由地方政府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各地資金普遍短缺。在資金審批方面,有必要予以更為復雜的檢查。因而,在復雜的審批制度下,每年能夠舉行的殘障人員體育賽事較少。因而,各級政府和社區(qū)作為社區(qū)鍛煉和健身鍛煉及體育運動的主要前提,應積極拓寬社區(qū)鍛煉和健身鍛煉及體育運動的融資渠道。政府等有關部門還應將殘障人員體育支出歸入地方預算。同時,要增強對殘障人員公益金的支持,確保地方公益金中至少有20%用于支持當?shù)貧堈先藛T體育事業(yè)的開展。此外,鼓舞地方紅十字會等慈悲機構增強對殘障人員的捐獻,鼓舞更多社會團體參與殘障人員體育鍛煉及體育運動,鼓舞社會企業(yè)捐款和愛心人士的支持。
4 結語
殘障人員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承受著非常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殘障人員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處理是權衡我國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在當今社會,殘障人員健康運動應該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關注,殘障人員健身運動應該在一個良好的方向上得到全面的開展。殘障人員能夠經(jīng)過參與鍛煉健身重新融入社會、回歸社會,享用社會權益,樹立積極的生活理念。因而,該文對我國殘障人員體質存在的問題予以分析,并提出倡議,希望能為我國殘障人員體質的提升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程暉,馬冬梅,段文義.殘疾人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需求與供給——基于甘肅隴東南地區(qū)殘疾人體育調(diào)查[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1):24-25,46.
[2] 劉斌,熊秋華.體育強國戰(zhàn)略下殘疾人體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J].南方農(nóng)機,2016,47(5):80-81.
[3] 于明.全民健身視域下殘疾人體育健身保障機制的構建途徑[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6,32(5):54-56.
[4] 李冬庭.我國殘疾人公共體育服務現(xiàn)狀及其標準體系建設研究[J].殘疾人研究,2016(2):52-57.
[5] 王巍,湯玲玲.江蘇省殘疾人體育相關服務和需求情況分析[J].宿州學院學報,2016,31(4):96-99.
[6] 董曉虹.浙江省殘疾人群眾體育資源配置的有效性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6,38(5):1-8.
[7] 李國金,藏威,馮峰.河北省殘疾人體育權益保障現(xiàn)狀研究[J].智能城市,2016,2(11):155.
[8] 吳小紅.江陰市殘疾人群眾體育開展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