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香芝
【摘 要】本論文主要闡述中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及其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先分析課堂提問的作用,存在的問題及課堂提問低效或無效的原因,然后指出問題設計的原則和策略,再談談中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在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提問原則;課堂提問策略;課堂提問技巧的具體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59-02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以此來啟發(fā)學生領會教學內容,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教師們也深知好的課堂提問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增進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獲得信息反饋,提高教學質量,開闊學生思路,發(fā)揮主導作用,鍛煉與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便于學生掌握重難點。所以一些學者和一線教師也不斷地去探究課堂提問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隨著語文教材的不斷改變,中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教學中,仍然會有諸多的困惑:
1.學生問而不答。
2.答非所問。
3.似答非答。
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分析一下,可以梳理出以下幾點原因:
①提問過于頻繁且簡單。
②所問問題過于復雜,缺乏梯度。
③提問側重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掌握與理解,忽略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④提問多面向成績好的。
⑤學生思考時間短。
⑥提問語言表述不明。
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通過學習和研究,我們總結出一些經(jīng)驗,與大家共勉。
首先,我們得了解制約語文教師課堂提問成功的諸多因素:
1.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表現(xiàn)在對教材的理解,對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把握,對作者寫作意圖的理解。問題設計的能力,調控課堂的能力,對學生的回答的評價,老師提問時的語氣、情態(tài)、情趣等。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多向名師及優(yōu)秀教師學習,多與同學科同學段的老師交流,多總結經(jīng)驗,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否則,課堂提問中,就會出現(xiàn)種種不良的情況。
2.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們都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的羞恥心越來越強,學生們一是怕回答錯了同學們笑話,二是學生們都會有畏難情緒,遇到難點大多學生便不能積極去思考,便坐等答案。這就出現(xiàn)了問而不答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點,教師要學會多鼓勵,鼓勵他甭管回答對與錯,能積極回答問題就是勇敢的表現(xiàn),出色的表現(xiàn),表揚他有敢為人先的精神。然后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優(yōu)秀品質。
3.問題設計的原則。我比較認同王成娟提出的以下原則:目的性原則——精心設計,科學性原則——難度適中,趣味性原則——新穎別致,啟發(fā)性原則——循循善誘,靈活性原則——因勢利導,鼓勵性原則——正確評價。語文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一篇課文,能做到這幾點實屬不易,為達到在課堂上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準確理解課文教學目標,圍繞重點難點設計問題,又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又要求老師還要注意分層提問,在課堂上,要注意學生的思維特點,要因勢利導,要及時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在一些難點上,教師要依據(jù)文本的主要寫作意圖,隨時化難為易地提問,做到循循善誘。這樣才會上好一堂課,發(fā)揮課堂提問的最大作用。
然后我們談談中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在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1.抓住關鍵。
提問題要緊扣課文的語言文字,抓住關鍵字詞,引導學生去探索、領略它的重要性。當然,緊扣課文的關鍵詞語設問,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定要把這些詞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揣摩、玩味,而不能離開上下文,孤零零的理解詞語。如教學《麻雀》一課,學生要理解老麻雀的母愛精神是比較困難的。教師就可以提幾個鋪墊性的問題:老麻雀和小麻雀之間是什么關系?是一種什么力量使老麻雀明知自己斗不過獵狗,卻偏要從高高的樹枝上飛下來呢?老麻雀這樣做說明了什么?有了這些鋪墊,學生就容易理解老麻雀的母愛精神了。
2.根據(jù)文體的不同,根據(jù)授課目的的不同,選擇合適的設計問題的角度:
(1)從理解課題入手。如:對《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學,在指導學生充分預習后,我從解題入手設計了一個提挈全文的主問題:你從題目中讀到了什么?消逝前的羅布泊是怎樣的,消逝后又是怎樣的,是什么原因使它消逝了?圍繞這一主問題,師生深入到課文內部,通過對羅布泊消逝前后的對比,深究出了它消逝的原因。
(2)從理解中心思想入手?!多嚰谙取芬晃氖怯舌嚰谙鹊耐瑢W兼好友楊振宇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寫的一篇表現(xiàn)鄧稼先作為“兩彈元勛”為祖國核武器事業(yè)所做貢獻的傳記性文章,此文用六個小標題提起全文,脈絡清晰,條理分明。每一個標題均能起到概括本部分內容的作用。對于本文的教學,在解題和充滿深情的朗讀及點評后,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文中哪個地方最讓你感動,你為什么感動?可以是一個事例,也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個詞。這一主問題的設計,從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到深入理解,到對人物精神品質的感受、學習,到對本文在寫法上的收獲,對語言的品味等,都一包袱拎起來了!
(3)從探討寫作技巧入手。 如《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作者用了這樣一段議論收束全文:“這是多么寬廣的心胸啊!在他的心里裝著整個國家,整個民族。有了這樣的胸懷,才能產生偉大的志向,成就偉大的事業(yè)”。這是對人物的思想境界進行評價、頌揚。同樣,我們也可以用這種寫法對事件的結果進行評議。如《挺進報》的結尾那樣。渲染氣氛如《最后一課》,作者寫到“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時,有這樣成段的議論:“只要想想:40年來,他一直在這里……可憐的人啊,現(xiàn)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傷心呢?……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這一段議論,渲染出一種濃濃的悲劇氣氛,深情地表現(xiàn)了小弗郎士對老師告別家園時那種依依不舍心情的理解和同情,有力地強化了小說的感染力量,這段議論將全文的主題作了升華,從對藝術家的贊頌升華到對優(yōu)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熱愛藝術的贊頌,突現(xiàn)了事物的本質意義。
3.運用對比。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運用對比的提問即提出對比的問題讓學生加以分析、研究、思考。這很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很有助于鍛煉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因為,鮮明的對比,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越是新異的刺激物引起的探究反射就越強烈,就會在大腦皮質的相應區(qū)域內引起優(yōu)勢興奮中心,從而可以使人對注意的對象得到清晰完整的反映。即使是刺激物消失后,這個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仍可以留下極為深刻的痕跡,對以后的再認識與重現(xiàn)都是有好處的。
通過學習和實踐,本人收獲不小。我總結出一點關于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問題設計原則和技巧。自認為大有益于提高語文老師課堂提問的技能,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僅供大家參考。
本文系2018年度扶溝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中學語文課堂提問藝術研究》(fgjy1801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