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惠芳
摘 要:自信心對于一個學生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樹立自信心對于一個學困生來說更為重要。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他們身上同樣有“閃光點”。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多鼓勵、多表揚;關愛“學困生”,多給鍛煉機會,多體驗成功,并教給他們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改進學生評定方式,提高學習興趣,增加動力。通過具體實例說明樹立自信心在“學困生”轉變過程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困生;轉化方法
馬斯洛將人的基本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層次。在現實生活中,父母離異,家長無暇管理等原因,使學生感到自己的家庭沒有溫暖、內心深藏著恐懼、不安、孤獨、自卑、疑慮甚至是仇恨,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情緒、學業(yè)進步和情感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他們的人格發(fā)生扭曲,其中的少數人則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有些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連遭失敗,導致自信心喪失,破罐子破摔……這些都造成了部分學生成績差。
林孟平博士曾經說過:“當一個人生活各方面都無法獲得歸屬與安全感時,那種無根而漂浮的感覺,很可能就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他的人生取向?!倍嗄甑慕虒W生涯也使我深切地了解如果一個學生滿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愿望被漠視、被壓抑,或者滿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機會被剝奪,或者滿足自身基本需要的行動不斷遭到挫折失敗,那么這個學生的行為便可能出現異常,成為我們所謂的“學困生”。
那么,在現今豐衣足食的和平社會中,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基本可以保障。所以,愛與歸屬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成了轉換學困生的主動力。
一、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去感化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多給鍛煉機會
首先,學困生要獲得尊重?!皩W困生”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特長。但是“學困生”的優(yōu)點有時不會被人發(fā)現,甚至發(fā)現了也不被別人重視。我們要學會尊重“學困生”,在語言課堂上要多鼓勵、多表揚,多給鍛煉機會,要讓“學困生”體驗成功,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學困生不但要體驗成功,還需要理解信任。愛要在心中,要表現在老師的一言一行中。
我曾經教過一個女生,學習特別差,語文都考不及格。各科老師都把她定位成“學困生”。經過了解后,發(fā)現這位“學困生”屬于在以前的學習中連遭失敗,導致自信心喪失,破罐子破摔型的。并且我還了解到,這位女生自小就非常喜歡跳舞。我先在一些小事上關心、愛護她。然后在平時的語言教學中,只要有機會就讓她發(fā)揮特長,用英語唱一唱、跳一跳。先尊重她,再讓她體驗成功。三年以后,畢業(yè)考試中,只有英語78分及格了(100分的試卷),其他功課都不及格,包括語文。所以,只有愛才可以“潤物細無聲”地滋潤學困生的心田,并且轉化他們。
二、要充分利用集體的力量把他們團結起來,使“學困生”有歸屬感
幾千年前,孔子門徒三千,賢人七十二,采取的就是小組學習的方法;在我們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采用這種小組學習的方法,以組長為核心建立一個5~6人的學習小團體。讓學生在集體中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尤其對于學困生,可以讓組長手把手教,讓學困生能感受到集體的愛,能獲得集體的接納,同時可以用愛心去關愛別人。我們還可以多開展以團體為主的小競賽、小活動,提高學困生的興趣,樹立自信心,增強集體凝聚力。我們還可以采取“好差”結對幫助,互幫互學,使學困生感到集體的溫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三優(yōu)先”的做法(提問優(yōu)先、批改作業(yè)優(yōu)先、課后輔導優(yōu)先)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尊,使學困生能夠全面地、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增強學習的信心,鼓起上進的勇氣。
三、給學困生增加動力,其中一個好方法就是改進學生評定方式
我曾做過試驗,有一屆學生他們的英語成績并不是傳統(tǒng)的期中期末成績,而是加入了平時成績、口語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的總評成績。
平時成績,包括平時交作業(yè),背單詞,課堂表現,占總評的10%。
口語成績,包括平時口語練習,每月一次的口語測試(自選一篇與課文有關的短文閱讀),占總評的20%。
期中成績,占總評的20%。
期末成績,占總評的50%。
我們可以試著計算一下(為了便于計算,成績總分以一百分記):學生A期中、期末都考了50分,但平時表現不錯(98分),口語成績經過努力也不錯(90分),那么學生A的總評成績等于:
98×10%+90×20%+50×20%+50×50%=62.8分
學生B期中、期末都考了90分,平時表現不錯(98分),口語成績也不錯(90分),那么學生B的總評成績等于:
98×10%+90×20%+90×20%+90×50%=90.8分
學生C期中、期末也都考了90分,平時表現很不好(50分),口語成績也不好(50分),那么學生C的總評成績等于:
50×10%+50×20%+90×20%+90×50%=75分
家長看到的將會是最后的總評成績,學籍卡片上也將記載總評成績。所以,這種評價方式最終是在鼓勵學生。只要盡自己的努力去學就會得到肯定,但是,如果只想通過投機取巧,欺騙家長和老師是行不通的。最終的結果是:學生的過差率大大降低了。
通過以上的陳述和論證,我認為只要我們所有的老師聯合起來,關愛“學困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多鼓勵、多表揚,多給鍛煉機會,多體驗成功,并教給“學困生”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增加動力,改進學生評定方式?!皩W困生”的轉變就并非一件難事。那么“人人成才”也就不是夢想!
參考文獻:
[1]莊千朝.轉化學困生有效策略的探究[J].華人時刊(校長),2013(10).
[2]程勝.課堂教學交往缺失淺析[J].教學與管理,2002(10).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