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平,趙雙娣,陳柚杕
(安岳縣中醫(yī)醫(yī)院,四川安岳 642350)
腦梗塞屬危急重癥,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缺血性腦病,是臨床治療的重點和難點,如處理不當,可顯著增加患者家庭及社會負擔。腦梗塞恢復期是發(fā)病后14 d~6個月的一個時間段,是決定該病最終療效及預后的極其關鍵階段,尋求恢復期腦梗塞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是目前重要研究課題。該院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為研究時段,采用桃紅化痰通絡合劑配合針灸使不少恢復期腦梗塞患者顯著獲益,現(xiàn)報道如下。
前瞻性選取就診于該院腦病科的恢復期腦梗塞患者68例,均滿足《中風病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且經(jīng)頭顱MRI等檢查進一步確診。經(jīng)計算機按照隨機數(shù)字分配法,分為觀察組(36例)、對照組(32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3例;年齡46~80 歲,平均年齡(60.55±9.85)歲;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17.04~28.57)kg/m2,平均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23.74±3.03)kg/m2;病程 19 d~6 個月,平均病程(3.17±0.92)個月;基礎病:高血壓20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15例。對照組中,男 20例,女 12例;年齡 45~81歲,平均年齡(60.36±10.12)歲;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 17.15~28.99 kg/m2,平均 (23.85±3.11)kg/m2; 病程 15 d~6 個月, 平均病程(3.05±0.91)個月;基礎?。焊哐獕?19 例,冠心病 18例,糖尿病15例。經(jīng)統(tǒng)計,兩組的年齡、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基礎病等基線資料均衡性良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診斷明確、首發(fā)腦梗塞、發(fā)病2周2~6個月、對該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⑴血液病、腦腫瘤等各種原因所致腦出血;⑵對治療過敏、肝腎功能衰竭等無法正常研究或合并臟器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基礎病者;⑶發(fā)病前生活無法自理,或接受其他治療可能影響觀察指標者。
均行常規(guī)治療: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營養(yǎng)神經(jīng)、改善循環(huán)、清除自由基,調(diào)節(jié)血壓、血糖、血脂等對癥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桃紅化痰通絡合劑配合針灸(川藥制字Z20080593)(40 mL po tid)。藥物組成:桃仁 紅花 當歸 地黃 川芎 赤芍 石菖蒲 水蛭 膽南星。針灸方法:采用調(diào)任通督法,具體操作為:由我科同一名針灸師,采用直徑為0.35 mm、長度為40 mm一次性針灸針針刺,取關元、氣海、風府、承漿、大椎、人中、水溝、上星、神庭、內(nèi)關、三陰交、中脘、百會、腰陽關,1次/d,每次留針時間為0.5 h,間隔10 min,行針一次,治療4 d休息1 d。上述兩組患者均規(guī)范治療2個月。
⑴療效:參照《中風病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中風病療效標準,與治療前相比,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降低>90%,病殘評估為0級者為基本痊愈;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降低≥45%且<90%,病殘評估為(Ⅰ~Ⅲ)級者為顯效;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降低≥18%且<45%、<18%者分別為有效、無效??傆行?1-無效率。⑵治療前后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別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數(shù)。
數(shù)據(jù)分析經(jīng)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完成,療效等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Rankin評分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組內(nèi)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統(tǒng)計,總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Rankin 評分、Barthel評分:治療前,兩組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高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2、表 3。
表1 兩組療效對比情況
表2 兩組治療前后Rankin評分對比情況[(±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Rankin評分對比情況[(±s),分]
組別Rankin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t組內(nèi)值 P值觀察組(n=36)對照組(n=32)t組間值P值2.12±0.52 2.11±0.53 1.521 0.127 2.77±0.63 2.32±0.65 6.741 0.024 10.385 6.651 0.007 0.028
表3 兩組治療前后Barthel評分對比情況[(±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Barthel評分對比情況[(±s),分]
組別Barthel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t組內(nèi)值 P值觀察組(n=36)對照組(n=32)t組間值P值60.41±9.06 60.52±9.32 2.056 0.101 79.55±6.51 70.74±7.89 7.789 0.021 9.674 6.958 0.011 0.023
腦梗塞主要由腦栓塞、腦血栓形成(主要包括腦栓塞、腦血栓),前者由血流中的栓子阻塞引起,后者是動脈狹窄所致,但其確切發(fā)病機制至今尚不是十分明了,因此,現(xiàn)代醫(yī)學主張行抗凝(抗血小板)、營養(yǎng)神經(jīng)、改善循環(huán)等處理。該研究對照組總有效率84.38%,與黎惠英等[1]的研究一致,顯示了療效改進空間。
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中風的療效正逐步得到重視。中醫(yī)無腦梗塞的確切記載,依據(jù)中醫(yī)理論,可將其歸為中風,該病是由氣逆血亂,導致瘀、痰、火、風,痹阻腦脈而引發(fā)。《素問》中講:仆擊,乃貴肥人膏梁之疾也?!稄埵厢t(yī)通》載:半身不遂、癱瘓瘛疭之證,皆為伏痰滯留所致,痰邪不祛,病何由愈。著名醫(yī)家朱丹溪認為:中風病的機制為 “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右屬痰”,其治療當以痰濕立論?;謴推谀X梗塞風火上炎之勢逐步衰減,內(nèi)蘊熱痰、瘀痰阻絡、血隨氣逆,清除體內(nèi)瘀、痰、火、風等病理產(chǎn)物是恢復腦功能的關鍵。該研究桃紅化痰通絡合劑是該院多年經(jīng)驗方,方中,石菖蒲開竅醒神,膽南星燥濕化痰,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水蛭化瘀、活血、通經(jīng),當歸補血活血,地黃清熱補陰,諸藥合用可祛痰通絡、活血化瘀。相關研究同樣表明[2-4],石菖蒲富含細辛醚、豆甾醇等物質(zhì),可擴張血管,促進溶栓;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水蛭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促進血液流動、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
該研究采用的調(diào)任通督法取關元、氣海、風府、承漿、大椎、人中、水溝、上星、神庭、內(nèi)關、三陰交、中脘、百會、腰陽關等穴位,可有效促進肌肉的康復,舒筋活絡,醒神開腦[5-8]。
該研究觀察組總有效率97.22%,且治療后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孫達等[9]的研究吻合,提示桃紅化痰通絡合劑配合針灸可有效治療恢復期腦梗塞。
受限于人物力,該研究存在樣本小等不足,其結論有待同仁們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