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云
(臨沂市蘭山區(qū)人民醫(yī)院,山東臨沂 276000)
下肢靜脈曲張,為血管外科常見疾病之一,手術是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常用方法,但是近年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治療不當易發(fā)生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從而影響手術預后效果。[1-2]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需采取及時有效的醫(yī)治方案。該次采取該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其目的是分析評價三七粉聯(lián)合低分子量肝素鈣治療的應用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該次納入該院收治的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患者80例作為研究的對象,均符合臨床有關“下肢靜脈曲張”的診斷標準,且均知情簽署相關醫(yī)治同意書;此外,排除存在手術禁忌證及相關藥物過敏者。按隨機數字分組法分成,觀察組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分布在 32~76 歲,平均年齡為(45.9±1.3)歲;病程為6 個月~11 年,平均病程為(3.4±0.2)年。對照組 40 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分布在33~75歲,平均年齡為(45.8±1.2)歲;病程為 6 個月~11 年,平均病程為(3.5±0.3)年。 在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價值。
該次入選的兩組患者均于手術之后1 d內采取藥物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單用低分子量肝素鈣進行治療,即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鈣注射液,每次5 000 IU(1 mL),1次/d,持續(xù)用藥1周。觀察組患者則采取三七粉聯(lián)合低分子量肝素鈣治療,其中低分子量肝素鈣用法同對照組,三七粉則每次使用1.5 g,2次/d,持續(xù)用藥1周。兩組持續(xù)治療1周后,對比評價臨床治療效果。
比較兩組術前、術后1周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包括:(1)D-二聚體(D-D);(2)纖維蛋白原(FIB)水平;(3)凝血酶原時間(PT);(4)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此外,比較兩組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情況,統(tǒng)計發(fā)生率。
該次使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其中,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并用 χ2檢驗;此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 D-二聚體(D-D)、纖維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時間(PT)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四項指標方面,術前兩組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積極治療術后1周后,上述四項指標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術前、術后1周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術前、術后1周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指標手術時間D-D(μ g/L)術前1周 術后1周F I B(g/L)術前 術后1周P T(s)術前 術后1周A P T T(s)術前 術后1周觀察組(n=4 0)對照組(n=4 0)t值 P值0.4 3±0.0 8 0.4 2±0.0 9 1.4 9 3>0.0 5 0.6 4±0.2 7 0.9 4±0.1 7 5.2 4 8<0.0 5 3.0 5±0.2 9 3.0 3±0.2 8 1.5 6 2>0.0 5 3.2 4±0.5 1 3.9 0±0.3 6 5.6 8 9<0.0 5 1 0.3 7±1.8 2 1 0.3 5±1.7 9 1.2 3 5>0.0 5 1 4.8 9±3.0 2 1 2.8 2±2.8 5 4.2 3 6<0.0 5 2 3.1 1±4.5 8 2 3.1 3±4.5 6 1.1 6 8>0.0 5 3 2.2 6±4.8 7 2 9.4 3±4.0 6 4.9 6 3<0.0 5
觀察組40例患者,術后發(fā)生深靜脈血栓形成2例,發(fā)生率為5.00%;對照組40例患者,術后發(fā)生深靜脈血栓形成9例,發(fā)生率為22.50%。觀察組在術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上,觀察組為,與對照組的比較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下肢靜脈曲張患者手術后易引發(fā)深靜脈血栓形成,進一步使手術預后效果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3-4]。結合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發(fā)生術后深靜脈血栓主要是因為手術中麻醉藥物影響,致使血液凝固性增加,加之靜脈管壁纖維蛋白活性降低及靜脈淤血擴張,在患者下肢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的情況下,血液出現(xiàn)淤滯的情況,進而發(fā)生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由于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會影響患者的凝血功能,進而影響生活質量,所以需積極醫(yī)治。
在該次研究過程中,針對下肢靜脈曲張患者,重點提到采取三七粉聯(lián)合低分子量肝素鈣;其中,三七粉主要的成分為三七總皂苷、三七素,能夠發(fā)揮顯著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同時可使血漿蛋白C的活性增加,進而發(fā)揮顯著的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功效。對于低分子量肝素鈣來說,作為一種西醫(yī)藥物,可以發(fā)揮選擇性拮抗凝血因子的功效,降低術后相關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近年來,國內有學者表示采取三七粉聯(lián)合低分子量肝素鈣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可起到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的作用[5-6];此次得出了與之較為相似的研究成果。該次研究中,采取三七粉聯(lián)合低分子量肝素鈣治療的觀察組,術后1周各項凝血功能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單用低分子量肝素鈣治療的對照組;此外,觀察組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率僅為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50%;從中可知,三七粉聯(lián)合低分子量肝素鈣治療方案具備實施的科學性及有效性。
綜上所述,三七粉聯(lián)合低分子量肝素鈣在預防下肢靜脈曲張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方面效果顯著,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狀態(tài),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因此,值得在臨床治療工作中采納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