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要】目的:分析針刺聯(lián)合康復訓練護理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及體會。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中風后遺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康復訓練護理措施,觀察組采用針刺聯(lián)合康復訓練護理的方法,比較兩組治療3個療程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抑郁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等。結果:觀察組治療3個療程后,其ADL、NIHSS、HAMD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價各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中風后遺癥患者采用針刺聯(lián)合康復訓練的治療方法可顯著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神經功能缺損問題,緩解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針刺;康復訓練護理;中風后遺癥;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079-01
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使得中風的發(fā)病機率越來越高,中風后遺癥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重要影響。隨著醫(yī)療服務技術的不斷進步,康復護理在中風后遺癥治療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祻妥o理可有效改善中風患者后遺癥的相關癥狀,改善其身體機能,促進身體康復,此外,中醫(yī)在中風后遺癥治療中的應用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本研究以86例中風后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針刺聯(lián)合康復護理訓練的臨床效果及體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中風后遺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齡49-88歲,平均年齡70.2歲;病程1-36個月,平均病程20.2個月;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與中風后遺癥診斷標準相符;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心力衰竭者、合并精神障礙者、伴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將8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以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營養(yǎng)神經藥物進行治療,并進行基礎護理、心理干預、健康教育、肢體康復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針刺聯(lián)合康復訓練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加強患者的溝通與交流,幫助患者正視疾病,建立積極心態(tài),學會自主調節(jié)情緒,減少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2)飲食護理:中風患者的飲食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則,減少脂肪、糖、鹽的攝入,盡量少食動物內臟、肥肉等,少食多餐,防止便秘。(3)康復訓練:引導患者每天要定時翻身,持之以恒;患者恢復坐位平衡能力后鼓勵患者嘗試緩慢站立;患者可承受自身體重后再進行短距離步行訓練。針對遺有肢體偏癱者要進行按摩及被動鍛煉,針對遺有語言障礙者要進行語言康復訓練等。(4)針刺護理:針刺主穴取百會、三陰交、尺澤、曲池、內關、水溝、合谷、陽陵泉、委中、豐隆、足三里、涌泉,口眼歪斜者取攢竹、承漿、迎香、地倉;上肢不利者取肩井、肩貞、外關、手三里;下肢不利者取環(huán)跳、秩邊、太沖;言語不利者取啞門、金津、通里、玉液等穴。針刺得氣后留針20-25min,每天1次,1個月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應用ADL評分表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價,該表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證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高。采用NIHSS評分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采用HAMD抑郁量表對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狀態(tài)越嚴重;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價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該表評分越高證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所有研究數據錄入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P<0.05視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治療3個療程后,其ADL、NIHSS、HAMD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中風后遺癥是一組十分復雜的癥候群,屬中醫(yī)“偏枯”、“偏廢”的范疇,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祻妥o理訓練在中風后遺癥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通過肢體功能鍛煉、飲食干預、心理干預促進患者康復。雖然康復護理效果顯著,但是中風后遺癥恢復期十分漫長,單一的護理方法很難在短期內產生明顯效果,因此本研究觀察組在康復護理訓練的基礎上聯(lián)合針刺進行治療。針刺涌泉三陰可滋陰補腎,百會、足三里可通經活絡,委中、豐隆、尺澤、肩井、肩貞、外關、手三里、環(huán)跳等穴可起到舒筋通絡、活血散瘀的作用,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啞門、金津、通里等可促進語言功能恢復,攢竹、迎香、地倉等穴可對患者口歪眼斜癥狀起到牽正作用,神厥、百會可促進腦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量,促進腦神經細胞的恢復等。本研究中觀察組的ADL、NIHSS、HAMD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等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針對中風后遺癥患者采用針刺聯(lián)合康復訓練的治療方法可顯著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神經功能缺損問題,緩解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胡菱,趙冬琰.中風后痙攣性偏癱中西醫(yī)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7):729-733.
[2] 伊美霞,李云,萬雪梅,等.針藥聯(lián)合優(yōu)質護理對中風后遺癥患者臨床康復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6,32(3):134-135,137.
[3] 王金華,孫轉妮,李香麗,等.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康復療效、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15):2294-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