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及溝通形式出現(xiàn)了巨大的突破。作為網絡主體的年輕人,在獲取以及傳播信息的過程中會充當制造者的角色。網絡輿情不單單能夠對網絡信息進行反饋,同時也能夠傳播輿論,在討論輿情對于民眾,特別是大學生的影響時,不僅要分析輿情特殊性,同時也要探究其對于大學生人生價值觀所產生的多層面影響。網絡輿情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關注的重要領域,為此需要從現(xiàn)象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影響以及塑造對策等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網絡輿情;大學生;人生價值觀
[作者簡介]王馨可(1987-),女,漢族,山西臨汾人,西安工程大學,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04-0066-02
總體來看,網絡輿情是民眾利用互聯(lián)網不斷抒發(fā)看法、情緒以及觀點的總和,其對象通常是社會以及網絡的熱點事件,具備了一定的傳播性以及影響力。過去人們發(fā)表輿論觀點的途徑相對較少,傳播的渠道也不暢通。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較快,使得輿情能夠在很短的時間里快速擴散,其影響力也會相應的提升。網絡體系所帶來的并非只是輿情傳播模式的轉變,同時也包含了人們對于事件的評判以及意見的發(fā)散性,因此而產生了網絡輿情文化。
網絡輿情當中,人們最關注的是輿情道德。其主要是通過人們在新聞網站以及社交論壇當中評論所產生的輿情文化而體現(xiàn)的??墒切侣剛鞑c和人們的道德觀念產生碰撞的時候,通常會引起廣泛的討論,一些態(tài)度以及聲音無意識以及有意識的擴散,最終產生了滾雪球的效應。在網絡上所發(fā)表的意見具有較低的約束性,難免會產生一些非正確以及非常規(guī)性的意見傳播,在無形當中會產生社會輿情道德上的壓力。
一、網絡輿情教育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影響
(一)拓展視野
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并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后天長期受到學校、家庭教育以及社會輿情的綜合影響而產生的。大學生處在獨特社會層次,有著相對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同時有著相對較強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他們對于網絡輿情通常有自身獨到的見解,價值觀也處在塑造的重要時期。一方面,他們對于網絡輿情有著較高的關注度,想要融入到社會當中,也愿意對社會輿論做出相對獨立的思考。此外,因為社會閱歷不足,社會實踐能力也不夠強烈,使得他們在應對海量信息轟炸以及選擇多元文化價值的時候,很多學生會因為缺少駕馭信息的能力,或者是沒有足夠的時間消化這類信息,盡管從表面上看具備了大量的信息,可是實際上卻處于茫然不知所措的地步,無法準確而又深刻的認識問題,最終被網絡負面輿情困惑,最終影響了人生價值觀的形成。
(二)顛覆判斷
從網絡輿情的發(fā)展情況上看,能夠發(fā)現(xiàn)很多事件所呈現(xiàn)出來的網絡輿情具備了一定的片面性,也就是網絡一般只關注于事件的某個方面,或者是從某個角度來審視整個事件。對于一些突發(fā)性的事件,網絡當中對于該事件的輿情信息通常會呈現(xiàn)出井噴的狀態(tài),但是缺少對于事件產生原因以及影響因素的公正判定信息。網絡上充斥了對于事件的流言以及虛假信息,體現(xiàn)出了非公正性、非理性以及極端化特征?,F(xiàn)在網絡符號化效果以及管理缺陷能夠過濾掉網民的角色與真實的身份,網民的話語自由以及行為不受約束。這為一些網民個人主義行為提供了發(fā)展的空間,他們有可能會在輿情傳播的時候利用惡意回帖、人身攻擊、謾罵以及連續(xù)發(fā)帖等行為來導致網絡輿情出現(xiàn)混亂化以及暴漲的情況。在一邊倒以及片面化的輿情當中,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輿情的影響。他們通常從最為簡單的知覺以及感受來綜合考量事件,選擇性的吸納與理解某些方面的信息,并產生行為模式與自我價值觀。一些焦慮、敏感以及脆弱的學生,對于權威性的言論則會表現(xiàn)出較強的依賴性,容易受到意見領袖的影響,偏離了正確價值判斷。
(三)思想極化
思想極化指的是團體成員開始的時候就存在偏向性,經過商議之后,人們朝著偏向方向不斷移動,最終產生某種極端的觀點。其通常是社會情緒的集中體現(xiàn)、激化以及宣泄,會被社會情緒所左右,可以從虛擬的世界轉變?yōu)楝F(xiàn)實破壞能力。網絡群體激化現(xiàn)象負面影響因素很大,容易催生一些群體性的事件。網絡互動傳播特征提升了群眾情緒以及心理的相互感染力。學生是網絡使用的生力軍,思想與行為容易受到群體極化的綜合影響。一方面,群體心理主導下,網絡當中的小事件會在口水效應推動下,最終成為群體性的事件。隨之而來的各種情緒化的言論則會讓大學生的思想出現(xiàn)極端化,并且會造成行為失范。此外,受到群體極化所影響的學生通常會對某些人以及事物產生穩(wěn)定的看法,例如警察一般是強勢的,但是修車人則處于弱勢的地位,警察打修車人的事件則會被看做是強權對弱民的惡性事件,應該被社會所譴責,這種刻板的印象通常會激發(fā)起人們心中仇恨的心理,并且在實際中嘗試影響周圍的朋友或者是同學。在這種極端化思想產生以后,快速的蔓延,煽動性的言論會從點到面,從小到大產生蝴蝶效應,導致了周圍大學生思想以及觀點朝著極端化的方向不斷發(fā)展,甚至還會產生一些潛在的衍生性影響。
二、網絡輿情背景下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塑造策略
新時期,人生價值觀對于大學生網絡虛擬空間當中的價值選擇、行為抉擇以及政治態(tài)度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大學生本身的人生閱歷相對較少,社會經驗也不夠豐富,確立新時期人生價值觀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加強網絡政治觀教育,不做網絡謠言傳播者
確立新時期政治觀,首先要教育大學生充分信任黨和政府,黨的主要任務是為人民謀福祉,營造一個團結而又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是財富積累的重要前提,因此不要制造各種網絡混亂,以此破壞和諧的政治與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對于一些攻擊黨與國家熱點輿論,大學生要保持清醒的認知,保持立場的堅定,不信任謠言,也不傳播謠言,并且努力與不良的輿論進行抗爭。其次,幫助大學生確立官網認知。對于一些來源渠道不明或者是私人轉發(fā)的各種熱點輿論,大學生要保證心中有數(shù),不會隨波逐流。各級政府官網當中的公告所代表的是官方的態(tài)度以及意見,通常情況也是經過了嚴密的調查以及研究而得出的最終結論,其具備了采信的必要與價值。網絡謠言一般是在官方沒有發(fā)聲,同時群眾不明了真相的情況下傳播與蔓延的。所以,官網公開而又及時的表明態(tài)度,更加有助于大學生確立官網的權威認知。最后,幫助大學生確立大局觀。作為政治觀的重要表現(xiàn),大局觀對于大學生而言更加的重要。真相永遠只有一個,但是謠言卻又很多,政府辟謠速度始終不盡如人意,謠言本身具備了反權利的特征,更加容易引發(fā)弱勢群體的關注。所以,大學生對于網絡熱點事件需要拋棄將自我作為核心的心理因素,從國家以及集體的宏觀角度出發(fā)、評判熱點事件。
(二)加強網絡責任感教育,抵制歪理邪說
大學生不僅是推動國家發(fā)展的生力軍,同時也是振興中華的主要力量。大學生具備了接班人意識以及高度責任感,在虛擬世界以及現(xiàn)實生活中都會自覺的捍衛(wèi)黨與人民的根本利益。強化大學生網絡責任感教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強化大學生自我負責的網絡教育工作。對他人負責的基礎是要對自我負責,任何的網絡違法行為都應該受到相應的懲罰,所以大學生應該做到潔身自好、嚴于律己,參與并且推進網絡輿情活動。其次,強化大學生的集體責任感教育。大學生對于網絡熱點問題所發(fā)布的觀點,不僅僅代表自身的行為,同時也關系到其所在高校的聲譽以及大學生群體的整體名譽。大學生針對熱點問題所發(fā)出的富有哲理、正確恰當以及效果顯著的聲音,則是為母校爭光的重要體現(xiàn)。具體而言,可以采取班團網絡活動以及網絡目標管理兩種方式實施。最后,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大學生今后終歸要走向社會,同時也要關注社會,確立社會責任感是事業(yè)有成的必要條件。在面對網絡輿情事件的時候,大學生需要想到這類事件對于社會會產生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然后再發(fā)表言論。對于網絡上流行的各種歪理邪說,大學生要勇于亮劍,不做網絡上的暴民庸民。
(三)加強網絡文明觀教育,遠離網絡暴民
大學生的網絡行為需要時刻關注自身身份。強化新時期的網絡文明觀教育工作,首先要強化大學生網絡文明用語的教育工作。保證大學生能夠使用健康的語言,充分而又準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見解。其次,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文明教育。盡管網絡是一種虛擬化的事物,但是人類社會確實真實存在的。網絡空間同樣也需要彼此理解、尊重以及寬容,從容不迫、彬彬有禮。最后,強化大學生的網絡文明教育。當前,各種媒體上經常會看到關于因為參與會網友、裸聊以及校園貸等活動,最終使得大學生不得不走上絕路的報道,這從側面也體現(xiàn)出了大學生涉世未深,不知道保護自身的隱私,交往通常具備一定的隨意性,容易被不法分子所操縱以及利用。
(四)加強法制教育,培養(yǎng)時代新人
第一,健全網絡法治教育制度。高校要成立針對互聯(lián)網行為的法制領導小組,優(yōu)選一些法制專家組成師資隊伍,并且選擇合理化的法制教學內容。第二,健全網絡法治監(jiān)管。使用技術手段阻止一些非理性的輿情進入到學校當中,對于大學生所發(fā)出的不當言論要給予警告、提醒以及組織。盡力的營造出清潔而又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第三,對大學生網絡法治教育形式以及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使用課堂內部與外部的有利條件宣傳、警告、阻止學生對于輿情事件所發(fā)表的不當言論,盡力營造出清潔而又安全的校園網絡環(huán)境。第四,對大學生網絡法治教育形式以及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充分結合社團活動以及宿舍集體活動開展法制教育工作?;蛘呤亲叱鲂@到監(jiān)獄與法庭進行旁聽,使得學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非理性網絡輿情的危害性,同時也可以體會到網絡自由主義對于個人所帶來的傷害。第五,豐富大學生法治教育內容。新時期網絡法治教育應該涵蓋十八大以來所頒布的各種網絡法規(guī),從網絡守法、安全以及維權等方面強化對大學生網絡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聶鑫.當代大學生輿情引導的策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4):60-62.
[2]張凌彥.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輿情教育的應對策略探析[J].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12,21(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