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登義
【摘 要】本文通過對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背景動因、現狀做法、實際成效、經驗不足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結合理論為加強政德建設的實踐提出建設性意見。主要內容包括五個方面即“政德建設概念、中外官員政德建設的歷史考察、政德建設的現狀分析、政德建設的具體內容(政治品德、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加強政德建設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領導干部;政德;建設;思考
2018年3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茖W認識和把握政德建設的規(guī)律,探索新時期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內容和途徑,對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建設高素質執(zhí)政骨干隊伍,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一、政德建設的重要性
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黨員干部錘煉黨性、干事創(chuàng)業(yè)廓清了方向路徑。官員作為一個獨立的、擁有自己職業(yè)道德的個體,不單要具備官員所特有的職業(yè)道德,總之,加強政德建設不但可以提高領導干部的職業(yè)精神和道德操守,還可以進一步鞏固我黨的執(zhí)政地位。
二、政德建設概念
所謂政德,就是領導干部在政治生活、公共管理以及個人日常生活中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是領導干部群體應當具備的職業(yè)精神和道德操守。從理論角度上說,政德屬于行政倫理學的范疇,所謂行政倫理學,其實是一門研究公共行政生活中產生的倫理問題和道德現象的應用學科,話句話說,就是一系列幫助行政人員和行政機關在面對內外部壓力和困境時明確該如何采取負責任的行動,并能應對后現代背景下的新挑戰(zhàn)和新問題的學說??偟膩碚f,對政德這一方面的研究可以促進和豐富行政倫理學的內容,增補行政倫理學的知識體系,從而進一步加強其對和諧社會和社會道德建設的指導作用,夯實以德治國的理論基礎。
三、中外官員政德建設的歷史考察
目前,領導干部政德建設作為執(zhí)政黨建設的重要內容,已引起了眾多理論學者和專家的重視和關注。眾多理論工作者從學科建設和現實需要等角度出發(fā)展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相關的著作和論文數量也眾多。總體來看,其理論成果主要有:
1.中國歷史上官員政德建設的思想
官員政德建設的思想可以說是傳統(tǒng)道德的靈魂,歷朝歷代對于官員的政德建設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歷史地考察中國歷史上官員政德建設,學習和借鑒其思想精華,深刻總結其成敗得失和經驗教訓,對于我們今天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2.國外官員政德建設的思想
由于國情的不同,國外的官員政德建設較多強調以法制為手段的外部控制,通過法制手段進行官員政德建設。大部分國家都制定有專門的法律,例如德國的《官員法》、新西蘭的《公務員行為準則》、韓國的《公職人員倫理法》等。這些國外官員政德建設的實例,給我們今天的領導干部建設尤其是從政道德法和相應法律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實踐經驗。
3.馬克思主義政黨關于領導干部政黨建設的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鄧小平等,對于領導干部政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均有重要論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绷暯娇倳浿赋?,領導干部加強自律的關鍵是“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四、加強政德建設的主要途徑
1、加強黨政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發(fā)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在面對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就業(yè)崗位和就業(yè)方式多樣化的情況下,人們在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等方面也面臨著多種選擇。一方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符合的公平競爭意識、等價交換觀念得到增強,另一方面,重物質輕精神、金錢至上,人際關系物化的傾向進一步呈現出來。而在這種新形勢下,現階段黨政干部政德建設面臨著許多新問題。要以堅定黨政干部理想信念,強化黨政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執(zhí)政為民理念,增強黨政干部廉潔奉公意識為重點,進一步加強黨政干部政德建設,提高黨政干部思想道德素質。
2.提高黨政干部政德修養(yǎng)
道德規(guī)范是一種內在約束,只有將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內化為黨政干部的自省意識,才能發(fā)揮道德的約束作用。為此,需尋求多方法、多途徑提高黨政干部道德修養(yǎng)。在工作中要特別重視加強對黨政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的教育,積極引導黨政干部學習、把握和遵守新時期黨政干部從政所應具備的道德知識和道德規(guī)范;充分利用網絡、報刊、電視等輿論陣地,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形成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社會道德氛圍。
3.堅持“自律”和“他律”相結合
所謂道德“自律”,即一個人主動或自覺遵守道德,其特征是從道德義務向道德良心的轉變,并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慎獨。綜觀腐敗現象的產生,法律不完善、機制不健全固然是其主要原因,但一些黨政干部自律意識差,道德水準低下,則是一個更為直接的原因。因此,黨政干部能否正確地行使權力,黨的執(zhí)政能力是否強勁有力,不僅有賴于健全的法制,而且也有賴于黨政干部的自覺、自律。為此,各級黨政干部應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要常懷律己之心”的要求,自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工作崗位上以身作則,樹立好的榜樣。自重,就是自我珍重,保持人格的尊嚴,注意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譽。
4.處理好三個關系,是加強黨政干部政德建設的關鍵
一是要處理好權力和權位的關系。要使黨政干部懂得權位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權力”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切實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力,正確使用好手中的權力多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決不能以權謀私。二是要處理好“做官”與“做人”的關系。我們的黨政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一分子,在人格上與普通老百姓沒有高低和貴賤之別。所以“做官”必須先從“做人”開始。領導干部如果“人”都做不好,他就絕對做不好“官”。三是要處理好廉政和勤政的關系。廉潔奉公是黨政干部取信于民的重要基礎。黨政干部必須潔身自好,不以權謀私,保持一身正氣;在其位、謀其政,不為金錢酒色所惑,不依靠權勢貪、占、奢、淫,不為名利地位所迷,努力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實踐中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