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喬 林向陽
【摘 要】目的:深入探討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中產生不合格的原因,為提升血液標本臨床檢驗的合格率提供支撐。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間收集的1080份臨床檢驗血液標本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以對血液標本中的不合格率進行統(tǒng)計,并分析其不合格原因。結果:該1080份臨床血液檢驗標本中不合格率為6.29%(68/1080)。經分析對比,68份不合格血液標本的形成原因中,主次順序依次為采血量不當(20.5%)、抗凝血有細小凝塊(19.1%)、容器使用不當(16.2%)、標本溶血(14.7%)、標患不符(11.8%)、延時送檢(10.3%)、采血部位不當(4.5%)、標本脂濁(2.9%)等。結論:在血液標本的臨床檢驗中,影響標本不合格率的因素眾多,為降低血液標本的不合格率,就必須對其影響因素進行深入掌握,以形成針對性的控制策略,確保檢驗數(shù)據(jù)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因素
【中圖分類號】 R24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270-01
臨床檢驗是診斷與治療各類疾病的主要手段和依據(jù),臨床檢驗在臨床實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應用的廣泛性也使得疾病的治療更加便捷,由此臨床檢驗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1]。然而,在很多的臨床檢驗實踐中,由于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臨床檢驗效果無法得到全面保證,使臨床檢驗的準確率下降,致使其無法為臨床治療提供準確的數(shù)據(jù)。因此,對于臨床檢驗中血液標本不合格原因的探討,對于臨床治療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2]。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血液標本在臨床檢驗中的不合格原因探析,以發(fā)揮血液檢驗結果的參考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jù)研究的資料需求,選取我院檢驗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間收集的1080份臨床檢驗血液標本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包括520份血漿標本、400份血清標本、160份全血標本。血液標本的來源中,包括男性患者544例,女性患者536例,年齡范圍23-60歲,平均年齡(37.2±12.3)歲。并且在所有血液標本中排除合并心血管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及妊娠、哺乳期患者,本研究對象對此次研究內容均已知悉,并自愿同意入組參與。
1.2 研究方法
研究中資料的采集過程中,由采血人員使用真空管對1080例患者進行臨床檢驗血液標本的采集,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血液標本送交檢驗科進行檢驗,以對不合格血液標本進行統(tǒng)計,并對不合格原因進行深入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X2檢驗,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1080例患者實施血液標本的臨床檢驗,并對其不合格原因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血液標本不合格成因較多,主要包括采血量不當、抗凝血有細小凝塊、容器使用不當、標本溶血、標患不符、延時送檢、采血部位不當、標本脂濁等。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3 討論
血液標本是臨床檢驗中最常用的檢驗校本之一,通過對患者血液標本的臨床檢驗,所得出的檢驗數(shù)據(jù)結果能夠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有利依據(jù)[3]。因而,血液標本臨床檢驗的準確性,對于患者病情及醫(yī)生的診治具有直接的影響,在此前提下就必須確保血液標本在臨床檢驗中的質量,提升檢驗的準確性,以發(fā)揮其在臨床治療中的參考價值。
經長期的臨床實踐顯示,血液標本的不合格是導致臨床檢驗誤差的主要原因,因此確保檢驗結果準確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提升血液標本的合格率。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血液標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發(fā)現(xiàn)影響血液標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采血量不當、抗凝血有細小凝塊、容器使用不當、標本溶血、標患不符、延時送檢、采血部位不當、標本脂濁等。針對眾多的影響因素,必須在實踐操作中加以應對。具體而言,應當在如下方面加以應對:
(1)加強業(yè)務培訓。業(yè)務培訓是醫(yī)療業(yè)務開展的前提,檢驗業(yè)務雖然不直接參與患者的診治,但對患者的診治結果卻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作為血液采集人員,必須要實施嚴格的崗位培訓,經考核通過后方可上崗。同時,要加強業(yè)務知識的學習與補充,不斷強化業(yè)務能力,以避免在操作中對血液合格率造成影響[4]。(2)規(guī)范檢驗申請。在臨床檢驗申請環(huán)節(jié),要保證申請程序規(guī)范,申請資料填寫正確清晰,并對患者信息進行充分的核對,以提升血液標本送檢的正確率。(3)科學抗凝處理。一般而言,血液標本集采后需要實施抗凝處理,但傳統(tǒng)的抗凝劑會對檢驗產生影響,因此應以當前常用的乙二胺四乙酸鹽實施處理,并嚴格控制好添加比例,避免比例失衡而產生誤差[5]。(4)保證送檢時效。在血液標本采集完成后應及時送檢,避免因時間過長使血液標本產生變化,影響檢驗結果。
綜上所述,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作為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其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患者的診斷與治療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加強對血液標本不合格原因的掌握,能夠避免和減少不合格血液標本的產生,以提升在臨床檢驗中血液標本的準確度,在確保檢驗準確率的基礎上,提升檢驗結果對醫(yī)療診斷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叢虹.探討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原因和相應優(yōu)化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2):86-87.
[2]高蘭香.淺談影響血常規(guī)檢驗質量的因素[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35):172.
[3]張延芳,姜夏薇,申麗.臨床檢驗中血液標本送檢不合格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26):263.
[4]劉惠濤.分析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及對策[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9):3841-3842.
[5]楊毓.臨床檢驗中不合格 血液標本的原因和對策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8):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