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霞
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綜合實效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不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要結合相應的知識內(nèi)容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實施方法.教師只有教學目標清晰,課程實施的方法科學合理,才會讓教學過程的推進更加順暢.基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也會在不斷吸收掌握知識的同時鍛煉自己的學科能力.這才是高效的課堂教學要逐漸達到的效果,也是學生綜合學科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
一、發(fā)揮問題情境的思維激發(fā)效果
高效的課堂教學背景下,教師應當更多地激發(fā)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讓大家有更多基于問題思考與探究而獲取知識的學習機會.結合這樣的基本教學目標設定,教師可以考慮在知識教學中更多地設問,透過有針對性的問題的提出,給學生營造分析探究的空間,由此逐漸鍛煉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和問題解答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知識內(nèi)容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知識教學的推進更順暢,也能夠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背景下慢慢進入知識主題,逐漸實現(xiàn)知識的理解吸收.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合理控制不同的知識內(nèi)容的設問方式和問題的難易程度.比如,多從一些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出發(fā),提出生活化的問題讓大家思考解答.這樣的設問情境會讓學生有更大的分析探究空間,大家也可以直觀感受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例如,在學習“摩擦力”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課堂活動.教師將甲、乙兩本高中物理課本的書頁依次疊在一起,隨之壓一下書頁提起乙書,學生會看到甲書沒有從乙書中滑落.隨后請班上一位男生用力拉兩本書的書背,大家會看到即使這樣也不能在乙書中拉動甲書.學生都感到非常詫異,同時也十分好奇,有了強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這時教師可以提問:使甲書不能在乙書中拉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摩擦力使一個男同學都分不開兩書呢?用設疑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過程.基于活動的展開的課堂引入讓大家直觀感受到了摩擦力,同時,也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探究興趣.這會形成一個良好的教學開端,不僅起到了很好的新知教學的鋪墊效果,也能夠很有效地強化學生的學習印象.
二、豐富課堂的小組合作探究
高效的課堂教學中應當有更多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教師不僅要以設問的方式和學生展開更多的互動活動,也要鼓勵大家多進行問題分析與探究,這樣才會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具體的教學實施中,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問題或者學習任務組織大家展開不一樣的自主探究方式.如果是學生能夠獨立解答的問題,教師可以相應留給大家一定的自主思考空間;如果是比較復雜的問題或者是相對綜合的學習活動,則可以鼓勵大家以合作探究的形式來進行問題的解答.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效分工,大家的思維也會得到充分碰撞.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學習思考的主動性會更強,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會提高,這些都是推動學生學科能力和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的過程,也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吸收.
比如,在研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這樣的學習活動.教師首先將準備好的鉤碼懸掛在彈簧上,彈簧另一端固定,彈簧被拉長,隨之教師提出問題:(1)鉤碼受哪些力?(2)拉力是誰加給鉤碼的?(3)彈簧為什么對鉤碼產(chǎn)生拉力?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大家在小組內(nèi)就這幾個問題展開分析討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逐漸明確,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與跟它接觸的物體之間的作用以及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也能夠慢慢理清整個過程.大家在小組探究的背景下不僅能鍛煉自己的分析和表達能力,還可以在探究過程中逐漸嘗試解決各種稍微復雜的問題,這才是我們設計這樣的學習活動要收獲的積極的教學效果.
三、提升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
對于物理課的學習過程而言,學生實驗能力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有了一定的實驗技能和素養(yǎng)后,學生分析解答各種具體問題可以有良好的依托,不僅如此,學生也會基于實驗過程有一些新的發(fā)現(xiàn).教師要在課堂上加強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在演示實驗的展開中要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也要多組織一些學生自主展開的實驗過程,以此鍛煉學生的思考與探究能力.實驗教學活動的良好展開既能夠增強原有課堂的活力,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的活動過程.強化實驗教學的實施會讓知識教學的效果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yǎng)也會有更明顯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