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廷玲
摘要:小學的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兩者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被分離成教學課與作文課,這就不利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的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本文就提供一些解決辦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有效整合
引言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讀與寫關系密切。善讀必易于達到善寫,善寫亦有裨于善讀。二者皆運用思索之事,皆有關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之事,故而相通?!币簿褪钦f,在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應當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上去了,寫作能力自然也會得到快速提升,反之亦然。小學的語文教學是一個文學能力培養(yǎng)的奠基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學生不能夠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在一起,將對他們日后的語文學習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因此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是當今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務。
一、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要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整合,教育部規(guī)定教師要首先完成閱讀和寫作教學任務獨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增加對課文文本的分析,分析其寫作方法,與一定的詞句等內容,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方法與詞句,進行寫作的訓練,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教育部的這個要求的初衷是好的,因為這樣做可以避免教師對于學生某一方面能力培養(yǎng)的忽視。按照這個要求,小學的語文課堂一般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正常教學課,用于分析課文,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另一種是作文課,用于完成本單元的寫作目標,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但這樣的課堂設計要求,在實際落實當中卻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閱讀與寫作教學分離
分設兩種小學語文課堂以后,教師容易將兩種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徹底分離開來。完全在課本分析課堂時只顧著對課文的文本進行分析。其特點就表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課文內容的理解,大篇幅地帶領學生分析課文主旨,要求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即使有一定的字詞章句分析,也偏重于分析這樣的詞句體現(xiàn)了作者當時什么樣的心情和想法。如此一來,教學課堂就完全轉化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了,課文中許多優(yōu)美經典的名句,許多別出心裁的寫作手法,都容易被學生忽視,從而失去了積累寫作素材的一大寶庫。
當今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非常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不協(xié)調”。在考試中學生可以在閱讀方面獲得很高的分數(shù),但在作文題上分數(shù)卻不高,有的學生是作文能力上很強,但是閱讀能力卻令人堪憂。這些現(xiàn)象都跟當今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與寫作教學分離的現(xiàn)狀分不開。
(二)教學過程中無法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
中國過去的語文教學,是以“講”的方法為主,帶領學生品味文章中字詞章句、用意之美。到了50年代以后,“談話法”逐漸取代“講課”成為語文教學的主導方式,內容是教師通過層層的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品味課文中的內容。這一方法,相對“講課”而言,更大程度上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但在實際教學行為中,也容易導致“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偏多,學生與文本或文本作者的對話相對較少”這一問題。學生回饋給教師的答案,是在教師引導下逐步得來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更偏向于教師對課文的理解。
但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同一篇課文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與其這樣限制學生的思維,限制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吸收能力,不如更加放開手,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去直接“和作者交流”,讓學生多讀幾遍課文,增加對課文的理解,讓每一個學生自己來分享對課文內容的想法,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深層次閱讀文本的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的方法
前面談到當今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要談談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要解決這兩個問題,一共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如何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二是如何在培養(yǎng)學生這兩種能力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加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參考這兩個要點,我們結合廣大教師實際教學的案例,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
(一)“課文集美”法
這個方法參考了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老師獨創(chuàng)的一種課文教學和讀寫訓練的方法,其內容主要是將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匯集成一片文章。小學語文課本中,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才被選中的,因此其語言與表達方式,一定都有其獨特之處。學生可以將學到的優(yōu)美語句匯集起來,組成一篇美文。但我認為這種方法需要一點調整,因為一本語文書中的課文,都是按照單元主題匯聚而成,比如有的單元是寫人的,有的單元是記敘文,還有些是說明文。因此最好以每個單元為主題,將本單元課文的優(yōu)美語句,經過加工和修飾,轉變成為學生自己的文章,補充上自己想要表達的其他內容。
(二)讀書筆記法
讀書筆記法是眾多語文教師都知道,而且常常運用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生要在讀書筆記中分享自己的感想,就必須學會閱讀這篇文章,弄懂它想要表達的思想,并聯(lián)想到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經驗,這樣才能夠寫出一篇好的讀書筆記。當然,寫作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寫作能力訓練的過程。
但這種方法,在當今的語文教學大環(huán)境下,應當有所改變。寫讀書筆記和摘抄,都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學生在讀書筆記的最前面,要將可以選擇借鑒的字詞美句摘錄下來,供以后學習使用。每一篇讀書筆記整理起來,就是學生以后寫作的“素材庫”。
結論:
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因此不管是校方還是語文教師,都要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方法,還要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王亞雄.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學周刊,2019(06):113-114.
[2]林素美.試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J].文教資料,2018(28):28-29.
[3]周忠輝.淺析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黑河教育,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