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我國影響深遠,從其教育思想的創(chuàng)立到后來的不斷發(fā)展,時至今日,它仍然在教育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進入21世紀之后,以素質教育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迅速崛起,與孔子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產(chǎn)生了分歧。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弊端的頻現(xiàn)使得它與孔子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逐漸走到了一起,只有將傳統(tǒng)的孔子教育思想與新穎的素質教育理念相結合,融會貫通,才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中國特色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孔子思想;素質教育;適用性
一、孔子教育思想概述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思想廣闊而深遠,涉及政治、軍事、文化、教育、交際、哲學等多個領域,并且多有建樹,造詣深遠。而孔子最為出眾的則是他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深遠而博大,開創(chuàng)中國平民教育之先河,開設講學,打破官府對教育的壟斷,為中國大眾教育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以至于他“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的地位幾千年來無人能及。
關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教無類,二是因材施教,三是啟發(fā)式教學,四是教學相長,五是以身作則。當然,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而深遠,遠不止如此,但這些是我覺得孔子在教育上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飛躍,尤其對以后教育的發(fā)展起了巨大作用,時至今日,這些思想仍舊散發(fā)著璀璨的光芒,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二、新時代下素質教育存在的爭議
21世紀背景下的素質教育已經(jīng)占據(jù)了教育的主體地位,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被大家所詬病,在大家都在追捧素質教育的時候,我們也發(fā)現(xiàn),素質教育現(xiàn)狀并不樂觀。素質教育并沒有如大家所期盼的那樣順利前行,而是產(chǎn)生了眾多的難題,這來自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開始受到人們的質疑:
(一)過度重視文化知識的教育,忽視了人的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素質教育大力推進知識文化的教育,就不免會忽視了對道德的重視,導致學生道德素質減退。
(二)重視學校教育,忽視社會環(huán)境的教育。素質教育大部分都是在學校完成的,不在社會中去體驗和運用所學的知識,而只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三)重視教師的知識能力,忽視教師的綜合修養(yǎng)。素質教育對教師的知識文化能力的要求很高,也因此使得教師過度重視提高自我的知識能力,卻忽略了自我的修養(yǎng),不能以身作則。
(四)重視考試科目,忽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素質教育雖然倡導全面性的教育內(nèi)容,但實行中卻過度重視應試的科目,而且都是統(tǒng)一的教學,使得學生個性和興趣發(fā)展被抹殺。
三、孔子教育思想在素質教育中的適用
素質教育在實施過程中諸多問題的出現(xiàn),讓我們又重新回到了對孔子教育理念的考究,而對比素質教育中的諸多問題,孔子的教育思想里很多就能解決素質教育的難題,也讓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素質教育中的運用成為必然,兩者結合,融會貫通,相得益彰。
(一)孔子的德育與美育思想,可彌補素質教育中基本素質的缺失。素質教育因過度重視知識文化而忽視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問題,可以借鑒孔子的德育與美育思想。他的四教“文、行、忠、信”以及“溫、良、恭、儉、讓”等都是對德行的要求,孔子給出了明確的德行標準。同時孔子的美育思想也對學生的心理等素質培養(yǎng)有很大的作用,孔子“以“禮樂”為教學目標,讓弟子知樂達禮,讓弟子在學習禮樂之中去體會感受社會的萬象,以此來培養(yǎng)弟子的心性”。
(二)孔子的實時實地教學方法,可以彌補素質教育中社會環(huán)境教育的缺失。孔子帶著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國,在過程中隨時隨地都在對周圍的人、事、物進行評價和探討,他的弟子也參與了討論,這樣他們對社會的認知就會提升很多,也能很好地適應,素質教育也可如此。
(三)孔子以身作則的作風,可以彌補素質教育中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缺失??鬃幼鳛橐幻蠋?,他對自己的行為作風十分嚴謹,特別是在自己弟子的面前。他所倡導的行為舉止,自己必然會做到,以此來給自己的弟子樹立榜樣,求得弟子的認同與跟隨,如此不僅達到了教育的目的,還可贏得學生的尊敬,擁有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素質教育中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要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先做到,才有學生的認同與尊重。
(四)孔子的因材施教和啟發(fā)式教育,可以彌補素質教育中學生個性興趣發(fā)展的缺失與自我發(fā)現(xiàn)探索機會喪失的問題??鬃釉诮逃^程中注重學生的個性與興趣,根據(jù)他們的具體情況而進行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發(fā)掘出他們的潛力。同時孔子教學注重啟發(fā),給予自己弟子充分自我探索、領悟的機會,只在必要時進行提點,以幫助他們實現(xiàn)思維的跨越。素質教育也只有如此才能培養(yǎng)出全面性、綜合性的人才。
四、結語
諸多事實證明,新時代下,孔子的教育理念不但不能被拋棄,還應該緊密的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孔子是我們的先師,他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是最契合我們心理的教育理念。素質教育是新時代的產(chǎn)物,是時代先進性的代表。我們則需要利用孔子教育理念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與素質教育的時代先進性,創(chuàng)造出屬于中國的特色教育理念,讓歷史與時代,先師與后賢融合在一起,攜手共進,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 錢穆.論語新解[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2.
[3] 俞念勝.《論語》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J].宿州學院學報,2013(12).
[4] 鄭敏.孔子教育思想對當今教育改革的啟示[J].教育論壇,2013(10).
[5] 王英麗.試論孔子的教育思想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啟示[J].職教探索,2011(4).
[6] 吳亮霞,吳亮奎.孔子的素質教育觀及其當代價值[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2(3).
[7] 石華靈.從現(xiàn)代教育的角度看孔子的教育思想[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1).
作者簡介:龔仕波(1990- ),男,福建廈門人,廈門實驗中學任教,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